一种婴儿夜晚睡眠用包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1463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婴儿夜晚睡眠用包被,包括被底,所述被底的两侧外表面上端位置均缝接有收紧被,一侧所述收紧被的后端外表面中间位置与另一侧所述收紧被的前端外表面中间位置均设有魔术贴,所述被底的前端外表面一侧缝接有被盖,且被底的前端外表面另一侧与下端位置均与被盖之间活动安装有第一拉链,所述被盖的前端外表面下端位置活动安装有开合被,且开合被的上下两端及靠近第一拉链的一侧均与被盖之间活动安装有第二拉链,该婴儿夜晚睡眠用包被能够对婴儿在包被内部进行限位,避免抱起婴儿时婴儿滑落至包被底部,便于对婴儿进行更换尿布,更换尿布时能够对婴儿腹部进行防护,避免婴儿着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婴儿夜晚睡眠用包被
本技术涉及婴儿用品
,尤其是涉及一种婴儿夜晚睡眠用包被。
技术介绍
刚出生不久的婴儿由于肢体娇嫩,尚未发育完善,整个身体不硬朗,存在穿衣服不便、不灵活的缺点,为了方便抱起,大人们一般采用包被或直接将婴儿包裹起来,免除许多穿、脱婴儿衣服的环节,抱着的时候一般都需要先用被子将其包裹起来,这种被子被称为婴儿包被,但现有的包被仍存在一定的缺陷:1婴儿在包被内部得不到限位,抱起婴儿时,婴儿容易滑落至包被底部,2、更换尿布时时需要将包被打开,婴儿腹部得不到防护,容易着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婴儿夜晚睡眠用包被,该婴儿夜晚睡眠用包被能够对婴儿在包被内部进行限位,避免抱起婴儿时婴儿滑落至包被底部,便于对婴儿进行更换尿布,更换尿布时能够对婴儿腹部进行防护,避免婴儿着凉。本技术提供一种婴儿夜晚睡眠用包被,包括被底,所述被底的两侧外表面上端位置均缝接有收紧被,一侧所述收紧被的后端外表面中间位置与另一侧所述收紧被的前端外表面中间位置均设有魔术贴,所述被底的前端外表面一侧缝接有被盖,且被底的前端外表面另一侧与下端位置均与被盖之间活动安装有第一拉链,所述第一拉链的上端活动安装有第一拉锁,所述被盖的前端外表面下端位置活动安装有开合被,且开合被的上下两端及靠近第一拉链的一侧均与被盖之间活动安装有第二拉链,所述第二拉链的上端一侧活动安装有第二拉锁,所述被底与被盖的内部两侧位于开合被的前后两端均设有磁条,所述被盖的后端外表面位于磁条靠近被盖的一侧设有卡扣,所述被底的前端外表面位于磁条靠近被底的一侧设有卡座。优选的,所述被底的前端外表面两侧上端位置均缝接有第一限位带,且第一限位带的前端外表面远离被底的一侧缝接有第一纽扣,所述被底的前端外表面下端中间位置缝接有连接带,且连接带的下端活动安装有第二限位带,所述第二限位带的前端外表面上端位置开设有第二扣孔,且第二限位带的前端外表面下端位置开设有第一扣孔,所述连接带的后端外表面下端位置缝接有第二纽扣。婴儿平躺在被底上后将第二限位带从婴儿两腿之间绕到婴儿胸口处,然后将两个第一限位带从婴儿腋下绕到婴儿胸口处,两个第一限位带通过将第一纽扣扣入第二限位带上的第一扣孔中从而与第二限位带连接,通过第一限位带与第二限位带对婴儿在包被内部进行限位,避免抱起婴儿时婴儿会滑落至包被底部,第二限位带与连接带之间可通过第二纽扣进行拆装,便于更换尿布。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带与第二限位带相连接,所述第一纽扣卡合于第一扣孔的内部,所述第二纽扣卡合于第二扣孔的内部。两个第一限位带通过将第一纽扣扣入第二限位带上的第一扣孔中从而与第二限位带连接,连接带通过第二纽扣扣入第二限位带上的第二扣孔中从而与第二限位带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带与第二限位带的长度均可在~cm范围内延展。第一限位带与第二限位带具有一定的韧性伸展,使得能够对不同体型的婴儿进行包裹,同时可根据婴儿日益生长自行调节。优选的,两个所述收紧被通过魔术贴相贴合。通过魔术贴将两个收紧被贴合连接,利用收紧被对包被进行收紧包裹。优选的,所述被底与被盖两侧之间可通过磁条吸引相贴合,所述卡扣卡合于卡座的内部。通过磁条吸引使得被盖与被底贴合对婴儿腹部进行包裹,同时通过卡扣卡入卡座的内部对被盖与被底之间的贴合处进行固定,避免在更换尿布时婴儿着凉。优选的,所述被盖的长度小于被底的长度。被底伸出的长度可用来托住婴儿的头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被底与被盖相结合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被底与第一限位带及第二限位带相结合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限位带与第二限位带组装后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被底;2、收紧被;3、魔术贴;4、被盖;5、第一拉链;6、第一拉锁;7、开合被;8、第二拉链;9、第二拉锁;10、卡扣;11、卡座;12、磁条;13、第一限位带;14、第一纽扣;15、连接带;16、第二限位带;17、第二扣孔;18、第一扣孔;19、第二纽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婴儿夜晚睡眠用包被,如图1至图2所示,包括被底1,所述被底1的两侧外表面上端位置均缝接有收紧被2,一侧所述收紧被2的后端外表面中间位置与另一侧所述收紧被2的前端外表面中间位置均设有魔术贴3,所述被底1的前端外表面一侧缝接有被盖4,且被底1的前端外表面另一侧与下端位置均与被盖4之间活动安装有第一拉链5,所述第一拉链5的上端活动安装有第一拉锁6,所述被盖4的前端外表面下端位置活动安装有开合被7,且开合被7的上下两端及靠近第一拉链5的一侧均与被盖4之间活动安装有第二拉链8,所述第二拉链8的上端一侧活动安装有第二拉锁9,所述被底1与被盖4的内部两侧位于开合被7的前后两端均设有磁条12,所述被盖4的后端外表面位于磁条12靠近被盖4的一侧设有卡扣10,所述被底1的前端外表面位于磁条12靠近被底1的一侧设有卡座11;如图3至图4所示,所述被底1的前端外表面两侧上端位置均缝接有第一限位带13,且第一限位带13的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婴儿夜晚睡眠用包被,包括被底(1),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底(1)的两侧外表面上端位置均缝接有收紧被(2),一侧所述收紧被(2)的后端外表面中间位置与另一侧所述收紧被(2)的前端外表面中间位置均设有魔术贴(3),所述被底(1)的前端外表面一侧缝接有被盖(4),且被底(1)的前端外表面另一侧与下端位置均与被盖(4)之间活动安装有第一拉链(5),所述第一拉链(5)的上端活动安装有第一拉锁(6),所述被盖(4)的前端外表面下端位置活动安装有开合被(7),且开合被(7)的上下两端及靠近第一拉链(5)的一侧均与被盖(4)之间活动安装有第二拉链(8),所述第二拉链(8)的上端一侧活动安装有第二拉锁(9),所述被底(1)与被盖(4)的内部两侧位于开合被(7)的前后两端均设有磁条(12),所述被盖(4)的后端外表面位于磁条(12)靠近被盖(4)的一侧设有卡扣(10),所述被底(1)的前端外表面位于磁条(12)靠近被底(1)的一侧设有卡座(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婴儿夜晚睡眠用包被,包括被底(1),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底(1)的两侧外表面上端位置均缝接有收紧被(2),一侧所述收紧被(2)的后端外表面中间位置与另一侧所述收紧被(2)的前端外表面中间位置均设有魔术贴(3),所述被底(1)的前端外表面一侧缝接有被盖(4),且被底(1)的前端外表面另一侧与下端位置均与被盖(4)之间活动安装有第一拉链(5),所述第一拉链(5)的上端活动安装有第一拉锁(6),所述被盖(4)的前端外表面下端位置活动安装有开合被(7),且开合被(7)的上下两端及靠近第一拉链(5)的一侧均与被盖(4)之间活动安装有第二拉链(8),所述第二拉链(8)的上端一侧活动安装有第二拉锁(9),所述被底(1)与被盖(4)的内部两侧位于开合被(7)的前后两端均设有磁条(12),所述被盖(4)的后端外表面位于磁条(12)靠近被盖(4)的一侧设有卡扣(10),所述被底(1)的前端外表面位于磁条(12)靠近被底(1)的一侧设有卡座(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婴儿夜晚睡眠用包被,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底(1)的前端外表面两侧上端位置均缝接有第一限位带(13),且第一限位带(13)的前端外表面远离被底(1)的一侧缝接有第一纽扣(14),所述被底(1)的前端外表面下端中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涵光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因何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