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外壳与电机转轴的装配结构及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1258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电机外壳与电机转轴的装配结构及电机。电机外壳与电机转轴的装配结构,包括电机外壳和设于所述电机外壳上的电机转轴,所述电机外壳上设有与所述电机转轴套接以固定所述电机转轴的加强连接件。通过与电机转轴套接设置的加强连接件固定电机转轴,增强电机外壳与电机转轴之间的连接强度,使电机外壳与电机转轴一体转动,二者之间的位置不容易偏移、晃动,确保电机转轴和电机外壳的同心度相同,解决现有的电机外壳与电机转轴的位置容易偏位、同心度有偏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外壳与电机转轴的装配结构及电机
本技术涉及电机
,具体涉及一种电机外壳与电机转轴的装配结构及应用该装配结构的电机。
技术介绍
电机的外壳与电机转轴的装配是否匹配稳定对电机的使用寿命影响很大。现有的电机外壳与电机转轴一般是直接连接或者没有固定结构来加强两者之间的连接强度,电机外壳和转子的电机转轴的同心度有偏差,相互位置容易发生偏位,这不仅会影响转子的转动效果,还可能使电机在转动过程中晃动并摩擦产生噪音甚至磨损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外壳与电机转轴的装配结构,解决现有的电机外壳与电机转轴的位置容易偏位、同心度有偏差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如下:电机外壳与电机转轴的装配结构,包括电机外壳和设于所述电机外壳上的电机转轴,所述电机外壳上设有与所述电机转轴套接以固定所述电机转轴的加强连接件。所述加强连接件设于所述电机外壳内。所述电机外壳上设有供所述电机转轴卡入的连接孔,所述电机外壳沿所述连接孔向所述加强连接件所在方向延伸有用于压紧所述电机转轴的压紧端。所述加强连接件包括与所述电机外壳连接的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端部连接的弯折部以及与所述弯折部连接的加强触压部,所述弯折部朝所述电机外壳内侧并朝靠近所述电机转轴的方向延伸,所述加强触压部用于顶压所述电机转轴。所述加强触压部环绕所述电机转轴形成一圆孔,所述圆孔与所述连接孔同心设置。所述加强触压部与所述电机转轴过盈配合。所述压紧端与所述加强触压部之间设有间隙。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电机外壳冲压铆接或焊接。所述加强连接件呈圆环状。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机,包括上述的电机外壳与电机转轴的装配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的电机外壳与电机转轴的装配结构,通过与电机转轴套接设置的加强连接件加固电机转轴,以增强电机外壳与电机转轴之间的连接强度,使电机外壳与电机转轴一体转动,二者之间的位置不容易偏移、晃动,提高电机转轴的抗挠度,确保电机转轴和电机外壳的同心度相同,解决现有的电机外壳与电机转轴的位置容易偏位、同心度有偏差的问题;同时,使具有该电机外壳与电机转轴的装配结构的电机在转动过程中不会出现晃动并摩擦产生噪音甚至磨损损坏等现象,在电机受到外横向力时会比其他结构的电机好,比如应用于风扇上的电机,在进行风扇推到测试时的抗力明显好于其他装配结构的电机。2、本技术的一种电机外壳与电机转轴的装配结构,通过电机外壳上的连接孔将电机转轴卡入,使电机外壳与电机转轴初步连接,然后通过连接孔向加强连接件延伸的压紧端初步加强电机转轴与加强连接件之间的连接强度,使电机外壳可随电机转轴一体转动;然后通过电机转轴和电机外壳之间设置的加强连接件进一步加强电机外壳与电机转轴的连接强度并增加加强连接件固定电机转轴的面积,具体的,通过加强连接件的第一端部与电机外壳连接为加强连接件提供着力点,通过与第一端部连接且向电机外壳内部长度方向延伸的弯折部为加强触压部提供夹紧电机转轴的形变回复作用力,使电机外壳与电机转轴的位置不容易偏移和晃动,增长电机壳体固定电机转轴的固定部位,提高电机转轴的抗挠度,确保二者的同心度相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电机外壳与电机转轴的俯视图。图2为图1沿截面线A-A的剖视图。图3为图2中的局部结构B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机外壳与电机转轴的装配结构,包括电机外壳1和设于所述电机外壳1上的电机转轴2,所述电机外壳1上设有与所述电机转轴2套接以固定所述电机转轴2的加强连接件3,以使电机转轴与所述电机外壳1加强连接,通过环绕电机转轴设置的加强连接件作为固定结构增强电机外壳与电机转轴之间的连接强度,使电机外壳与电机转轴一体转动,确保二者之间的位置不容易偏移、晃动,确保电机转轴和电机外壳的同心度相同,解决现有的电机外壳与电机转轴的位置容易偏位、同心度有偏差的问题。使用本申请的电机外壳与电机转轴的装配结构的电机,在电机受到外横向力时会比其他结构的电机好,比如应用于风扇上的电机,在进行风扇推到测试时的抗力明显好于其他装配结构的电机。如附图2所示,所述加强连接件3设于所述电机外壳1内,设于电机外壳内不仅外表美观,更有利于加强电机外壳与电机转轴间的连接强度。如附图2所示,所述电机外壳1上设有供所述电机转轴2卡入的连接孔11,通过电机外壳上的连接孔将电机转轴卡入,使电机外壳与电机转轴初步连接,所述电机外壳1沿所述连接孔11向所述加强连接件3所在方向延伸有用于压紧所述电机转轴的压紧端12,然后通过连接孔向加强连接件延伸的压紧端初步加强电机转轴与加强连接件之间的连接强度,使电机外壳可随电机转轴一体转动。如附图3所示,所述加强连接件3包括与所述电机外壳1连接的第一端部31、与所述第一端部31连接的弯折部32以及与所述弯折部32连接的加强触压部33,所述弯折部32朝所述电机外壳1内侧并朝靠近所述电机转轴2的方向延伸,所述加强触压部33用于顶压所述电机转轴2,所述第一端部31与所述电机外壳1冲压铆接或焊接,冲压铆接或焊接方便安装加强连接件。通过加强连接件的第一端部31与电机外壳1连接为加强连接件提供着力点,加强触压部33用于夹紧固定电机转轴2,通过与第一端部31连接且朝所述电机外壳1内侧及朝靠近所述电机转轴2的方向延伸的弯折部32为加强触压部提供夹紧电机转轴的形变回复作用力。当电机转轴向某一侧偏位时,该侧的加强连接件压紧电机转轴的加强触压部与电机转轴紧密压接,加强触压部受到电机转轴的作用力产生形变,弯折部对于加强触压部产生的形变作用力产生反作用力并顶推电机转轴使电机转轴复位,确保电机外壳与电机转轴的相对位置不容易偏移和晃动,保持二者的同心度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强连接件3呈圆环状。所述加强触压部33环绕所述电机转轴2形成一圆孔33a,所述圆孔33a与所述连接孔11同心设置,即圆孔33a所形成的圆与所述连接孔的所在的圆为同心圆,这样使得电机转轴的电机外壳可处于同一同心度上,也便于加强连接件在电机转轴向一侧斜切的趋势时顶推电机转轴向中心移动,避免向某一侧倾斜。所述加强触压部33与所述电机转轴2过盈配合,即在电机转轴与电机外壳未连接时,所述加强触压部33的内侧面与所述电机转轴2的侧壁之间的距离小于零,圆环状的加强连接件的加强触压部的内径小于所示电机转轴的外径,以便通过挤压增强电机转轴侧壁与加强触压部内侧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提高加强触压部与电机转轴间的连接强度。所述压紧端12与所述加强触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电机外壳与电机转轴的装配结构,包括电机外壳(1)和设于所述电机外壳(1)上的电机转轴(2),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外壳(1)上设有与所述电机转轴(2)套接以固定所述电机转轴(2)的加强连接件(3)。/n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机外壳与电机转轴的装配结构,包括电机外壳(1)和设于所述电机外壳(1)上的电机转轴(2),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外壳(1)上设有与所述电机转轴(2)套接以固定所述电机转轴(2)的加强连接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外壳与电机转轴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连接件(3)设于所述电机外壳(1)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外壳与电机转轴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外壳(1)上设有供所述电机转轴(2)卡入的连接孔(11),所述电机外壳(1)沿所述连接孔(11)向所述加强连接件(3)所在方向延伸有用于压紧所述电机转轴(2)的压紧端(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外壳与电机转轴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连接件(3)包括与所述电机外壳(1)连接的第一端部(31)、与所述第一端部(31)连接的弯折部(32)以及与所述弯折部(32)连接的加强触压部(33),所述弯折部(32)朝所述电机外壳(1)内侧并朝靠近所述电机转轴(2)的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中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正乙机电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