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组化智能融合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10469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组化智能融合终端,包括机体和设置于所述机体内部的二次回路检测模块、遥信脉冲模块、控制模块、本地通信模块、远程通信模块、RS485通信模块、主控板和交采板;在所述机体上表面设置有用于进行信号显示的触摸显示屏和若干控制按钮;在所述机体的前侧面设置有若干以太网接口、LAN插接口和电源插接口,所述机体的后侧面设置有SDRAM和FLASH存储器;所述二次回路检测模块、遥信脉冲模块、本地通信模块、远程通信模块、RS485通信模块、控制模块、交采板、触摸显示屏、若干控制按钮、以太网接口、LAN插接口、电源插接口、SDRAM和FLASH存储器与主控板电性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组化智能融合终端
本技术涉及智能融合终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组化智能融合终端。
技术介绍
在电网的应用及信息交互过程中,随着需求的变更提出“营配贯通优化提升”的策略,“营配贯通优化提升”是泛在互联网“云管边缘”体系构建的基础,作为“端”侧设备的集中器和配变终端TTU根据业务需要分别配置在台区侧,但存在数据不共享、功能重复、增加运维工作量的问题。智能融合终端指具有智能操作系统的应用设备,对接各种业务平台且可开展业务和应用,因此可根据智能融合终端的特性与电网结合,通过计算机、物联网和通信技术实现集中器和配变终端TTU存在数据不共享、功能重复、增加运维工作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通过智能融合终端解决集中器和配变终端TTU存在数据不共享、功能重复、增加运维工作量的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组化智能融合终端,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模组化智能融合终端,包括机体和设置于所述机体内部的二次回路检测模块、遥信脉冲模块、控制模块、本地通信模块、远程通信模块、RS485通信模块、主控板和交采板;在所述机体上表面设置有用于进行信号显示的触摸显示屏和若干控制按钮;在所述机体的前侧面设置有若干以太网接口、LAN插接口和电源插接口,所述机体的后侧面设置有SDRAM和FLASH存储器;所述二次回路检测模块、遥信脉冲模块、本地通信模块、远程通信模块、RS485通信模块、控制模块、交采板、触摸显示屏、若干控制按钮、以太网接口、LAN插接口、电源插接口、SDRAM和FLASH存储器与主控板电性连接。所述模组化融合终端基于需求进行功能扩展模组安装,其外形与传统的I型集中器和Ⅲ型专变采集终端一致,所述模组化终端有5个扩展组,所述扩展组分别为遥信脉冲模块、本地通信模块、远程通信模块、RS485通信模块和控制模块,除了本地模块的模组位置外,其他模组位置可互换,也可根据需要更换成其它功能模组;而TTU融合终端有2个扩展模组,分别是远程通信、本地通信,位置不可以互换,也无预留空间给其它模组,因此采用模组化智能融合终端以满足现场施工过程中根据需求进行改造开展;本技术的智能融合终端的硬件平台基于“国网芯”SCM701主控芯片设计,且所述SCM701主控芯片采用Cortex-A7架构单芯4核处理器,主频1.2GHz,所述机体的内部最外围集成2GBDDR3SDRAM和8GBFLASH存储器、两路千兆以太网等外设接口,所述智能融合终端的软件平台即采用现有的硬件平台结合系统层的枢纽OS、Docker引擎与应用层的管理、用采和配电等应用以及业务层的物联管理平台、设备管理组件、用采主站和配电主站等业务交互,从而使集中器和配变终端TTU数据共享、功能唯一和运维工作量降低。所述智能融合终端的客户侧物联管理平台,用于实现对边缘设备的统一监视、配置和管理,支持应用的快速迭代和远程升级,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和企业中台提供边缘设备管理支撑和设备运行数据支撑;所述智能融合终端可用于台区智能监测和台区状态管理。进一步的,所述主控板采用SCM701主控芯片。进一步的,所述遥信脉冲模块、远程通信模块、RS485通信模块和控制模块在所述机体内部的位置可以互换。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本技术一种模组化智能融合终端,所述模组化融合终端基于需求进行功能扩展模组安装实现集中器和配变终端功能一体化,减少了运维的工作量,实现数据在边缘设备层的实时共享,并根据业务需要对功能模组进行实时更换。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应用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应用示意图。附图标记及其对应零部件名称:1-机体,2-触摸显示屏,3-控制按钮,4-以太网接口,5-LAN插接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模组化智能融合终端,包括机体和设置于所述机体内部的二次回路检测模块、遥信脉冲模块、控制模块、本地通信模块、远程通信模块、RS485通信模块、主控板和交采板;在所述机体上表面设置有用于进行信号显示的触摸显示屏2和若干控制按钮3;在所述机体的前侧面设置有若干以太网接口4、LAN插接口5和电源插接口,所述机体的后侧面设置有SDRAM和FLASH存储器;所述二次回路检测模块、遥信脉冲模块、本地通信模块、远程通信模块、RS485通信模块、控制模块、交采板、触摸显示屏2、若干控制按钮3、以太网接口4、LAN插接口5、电源插接口、SDRAM和FLASH存储器与主控板电性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主控板采用SCM701主控芯片。进一步的,所述遥信脉冲模块、远程通信模块、RS485通信模块和控制模块在所述机体内部的位置可以互换。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将所述模组化智能融合终端采用电力物联网体系“云-管-边-场-端”进行整体站点构建;所述模组化智能融合终端通过无线公网向用采主站传输用采配电数据,向物联管理平台传输管理数据和向配电主站传输配电数据;所述模组化融合终端支持用采698、配电101\104、物联管理平台的MQTT等协议;所述模组化融合终端通过HPLC与三相电表、单相电表、风向电表、能源路由、故障传感和分支开关交互;所述模组化融合终端通过RS485与漏保开关、台区总表、补偿电容、环境温度传感器和汇聚单元交互;所述模组化融合终端通过遥信与新路器交互。实施例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将所述模组化智能融合终端采用电力物联网体系“云-管-边-场-端”进行整体站点构建;所述用采主站包括物联管理组件,所述模组化智能融合终端通过无线公网向用采主站传输业务数据和管理数据,向配电主站传输配电数据;所述模组化融合终端支持用采698、配电101\104、物联管理平台的MQTT等协议;所述模组化融合终端通过HPLC与三相电表、单相电表、风向电表、能源路由、故障传感和分支开关交互;所述模组化融合终端通过RS485与漏保开关、台区总表、补偿电容、环境温度传感器和汇聚单元交互;所述模组化融合终端通过遥信与新路器交互。实施例4如图3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模组化融合终端通过RS-485、HPLC等通信方式采集配电系统接入设备的数据,并通过HPLC采集户表数据,同时上送至物联平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组化智能融合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1)和设置于所述机体(1)内部的二次回路检测模块、遥信脉冲模块、控制模块、本地通信模块、远程通信模块、RS485通信模块、主控板和交采板;/n在所述机体(1)上表面设置有用于进行信号显示的触摸显示屏(2)和若干控制按钮(3);/n在所述机体(1)的前侧面设置有若干以太网接口(4)、LAN插接口(5)和电源插接口,所述机体(1)的后侧面设置有SDRAM和FLASH存储器;/n所述二次回路检测模块、遥信脉冲模块、本地通信模块、远程通信模块、RS485通信模块、控制模块、交采板、触摸显示屏(2)、若干控制按钮(3)、以太网接口(4)、LAN插接口(5)、电源插接口、SDRAM和FLASH存储器与主控板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组化智能融合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1)和设置于所述机体(1)内部的二次回路检测模块、遥信脉冲模块、控制模块、本地通信模块、远程通信模块、RS485通信模块、主控板和交采板;
在所述机体(1)上表面设置有用于进行信号显示的触摸显示屏(2)和若干控制按钮(3);
在所述机体(1)的前侧面设置有若干以太网接口(4)、LAN插接口(5)和电源插接口,所述机体(1)的后侧面设置有SDRAM和FLASH存储器;
所述二次回路检测模块、遥信脉冲模块、本地通信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辉瞿德钊李文超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汉度科技有限公司国网四川射洪市供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