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侧双电机智能变焦眼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0980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变焦眼镜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两侧双电机智能变焦眼镜,针对现有的眼镜变焦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底侧固定安装有前镜片,所述框架的两侧固定安装有镜腿的一端,且镜腿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镜托,所述框架的内部分别开设有两个空腔,且空腔底部的内壁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小孔,两个空腔顶部的内壁上均开设有凹槽,且两个凹槽顶部的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眼镜不能自动进行变焦的缺点,通过双侧电机带动后镜片上下移动,实现自动变焦的功能,使得人们可以随时根据所处环境要求进行变焦,操作简单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两侧双电机智能变焦眼镜
本技术涉及变焦眼镜
,尤其涉及一种两侧双电机智能变焦眼镜。
技术介绍
据调查,我国目前有近视人群4.5亿左右,而近视眼镜基本上是主流的使用产品。其作用显而易见,可以使近视患者校正视力,实现对观测物得清晰可见。然而,现实生活中有诸多近视人群在佩戴眼镜后近视症状越来越严重,原来佩戴的眼镜因为镜片的设计无法满足视力变化人群。因此,调节眼镜的焦距和改善近视患者的视力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其次,在近视患者使用眼镜过程中,常常希望眼镜可以观测的距离超过自身无近视时的清晰视野范围,达到一定望远的功能。目前绝大部分的变焦眼镜都是手动进行变焦的,不能实现自动变焦的功能,很难根据实际情况来调节眼镜的焦距,变焦困难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眼镜不能自动进行变焦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两侧双电机智能变焦眼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两侧双电机智能变焦眼镜,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底侧固定安装有前镜片,所述框架的两侧固定安装有镜腿的一端,且镜腿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镜托,所述框架的内部分别开设有两个空腔,且空腔底部的内壁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小孔,两个空腔顶部的内壁上均开设有凹槽,且两个凹槽顶部的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涡杆,所述空腔两侧的内壁上转动安装有同一个第一转动杆,且第一转动杆上分别固定套接有涡轮和第一传动轮,涡轮与涡杆相互啮合,所述空腔远离电机一侧的内壁上滑动安装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底端贯穿小孔,延伸至框架外并固定安装有后镜框。优选的,两个后镜框内均镶嵌有后镜片,且后镜片比前镜片小。优选的,所述空腔靠近后镜框的两侧内壁上转动安装有同一个第二转动杆,且第二转动杆上固定套接有齿轮。优选的,所述第二转动杆上固定套接有第二传动轮,且第二传动轮与第一传动轮之间套接有同一个传送带。优选的,所述连接杆靠近涡杆的一侧开设有齿轮槽,且齿轮与齿轮槽相互啮合。本技术中,所述一种两侧双电机智能变焦眼镜通过两个电机带动涡杆转动,进而使得与涡杆啮合的涡轮也随之转动,此时第一转动杆就会随着涡轮一起转动,然后通过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以及传送带的配合,使得固定套接在第二转动杆上的齿轮转动,此时齿轮通过齿轮槽迫使连接杆滑动,进而带动后镜片上下移动实现变焦;本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眼镜不能自动进行变焦的缺点,通过双侧电机带动后镜片上下移动,实现自动变焦的功能,使得人们可以随时根据所处环境要求进行变焦,操作简单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两侧双电机智能变焦眼镜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两侧双电机智能变焦眼镜的A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两侧双电机智能变焦眼镜的A1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两侧双电机智能变焦眼镜的A2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两侧双电机智能变焦眼镜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框架、2前镜片、3镜腿、4镜托、5空腔、6小孔、7凹槽、8电机、9涡杆、10第一转动杆、11涡轮、12第一传动轮、13连接杆、14后镜框、15后镜片、16第二转动杆、17第二传动轮、18传送带、19齿轮、20齿轮槽。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方案中:(1、2、5、6、7、8、9、10、11、13、14、15、16、19、20)为本技术含有实质创新性构件。(3、4、12、17、18)为实现本技术技术方案必不可少的连接性构件。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实施例一参照图1-5,一种两侧双电机智能变焦眼镜,包括框架1,框架1的底侧固定安装有前镜片2,框架1的两侧固定安装有镜腿3的一端,且镜腿3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镜托4,框架1的内部分别开设有两个空腔5,且空腔5底部的内壁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小孔6,两个空腔5顶部的内壁上均开设有凹槽7,且两个凹槽7顶部的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电机8,电机8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涡杆9,空腔5两侧的内壁上转动安装有同一个第一转动杆10,且第一转动杆10上分别固定套接有涡轮11和第一传动轮12,涡轮11与涡杆9相互啮合,空腔5远离电机8一侧的内壁上滑动安装有连接杆13,且连接杆13的底端贯穿小孔6,延伸至框架1外并固定安装有后镜框14。本技术中,两个后镜框14内均镶嵌有后镜片15,且后镜片15比前镜片2小,通过对后镜片15的移动实现自动变焦功能。本技术中,空腔5靠近后镜框14的两侧内壁上转动安装有同一个第二转动杆16,且第二转动杆16上固定套接有齿轮19。本技术中,第二转动杆16上固定套接有第二传动轮17,且第二传动轮17与第一传动轮12之间套接有同一个传送带18,通过第一传动轮12和第二传动轮17以及传送带18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电机8转动动力的转移。本技术中,连接杆13靠近涡杆9的一侧开设有齿轮槽20,且齿轮19与齿轮槽20相互啮合,通过齿轮19与齿轮槽20啮合来迫使连接杆13带动后镜片15移动。实施例二参照图1-5,一种两侧双电机智能变焦眼镜,包括框架1,框架1的底侧固定安装有前镜片2,框架1的两侧固定安装有镜腿3的一端,且镜腿3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镜托4,框架1的内部分别开设有两个空腔5,且空腔5底部的内壁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小孔6,两个空腔5顶部的内壁上均开设有凹槽7,且两个凹槽7顶部的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电机8,电机8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涡杆9,空腔5两侧的内壁上转动安装有同一个第一转动杆10,且第一转动杆10上分别固定套接有涡轮11和第一传动轮12,涡轮11与涡杆9相互啮合,空腔5远离电机8一侧的内壁上滑动安装有连接杆13,且连接杆13的底端贯穿小孔6,延伸至框架1外并固定安装有后镜框14。本技术中,两个后镜框14内均镶嵌有后镜片15,且后镜片15比前镜片2小。本技术中,空腔5靠近后镜框14的两侧内壁上通过转轴转动安装有同一个第二转动杆16,且第二转动杆16上固定套接有齿轮19。本技术中,第二转动杆16上固定套接有第二传动轮17,且第二传动轮17与第一传动轮12之间套接有同一个传送带18。本技术中,连接杆13靠近涡杆9的一侧挖设有齿轮槽20,且齿轮19与齿轮槽20相互啮合。本技术中,通过两个电机8带动涡杆9转动,进而使得与涡杆9啮合的涡轮11也随之转动,此时第一转动杆10就会随着涡轮11一起转动,然后通过第一传动轮12和第二传动轮17以及传送带18的配合,使得固定套接在第二转动杆16上的齿轮19转动,此时齿轮19通过齿轮槽20迫使连接杆13滑动,进而带动后镜片15上下移动实现变焦。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两侧双电机智能变焦眼镜,包括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的底侧固定安装有前镜片(2),所述框架(1)的两侧固定安装有镜腿(3)的一端,且镜腿(3)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镜托(4),所述框架(1)的内部分别开设有两个空腔(5),且空腔(5)底部的内壁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小孔(6),两个空腔(5)顶部的内壁上均开设有凹槽(7),且两个凹槽(7)顶部的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电机(8),所述电机(8)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涡杆(9),所述空腔(5)两侧的内壁上转动安装有同一个第一转动杆(10),且第一转动杆(10)上分别固定套接有涡轮(11)和第一传动轮(12),涡轮(11)与涡杆(9)相互啮合,所述空腔(5)远离电机(8)一侧的内壁上滑动安装有连接杆(13),且连接杆(13)的底端贯穿小孔(6),延伸至框架(1)外并固定安装有后镜框(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两侧双电机智能变焦眼镜,包括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的底侧固定安装有前镜片(2),所述框架(1)的两侧固定安装有镜腿(3)的一端,且镜腿(3)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镜托(4),所述框架(1)的内部分别开设有两个空腔(5),且空腔(5)底部的内壁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小孔(6),两个空腔(5)顶部的内壁上均开设有凹槽(7),且两个凹槽(7)顶部的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电机(8),所述电机(8)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涡杆(9),所述空腔(5)两侧的内壁上转动安装有同一个第一转动杆(10),且第一转动杆(10)上分别固定套接有涡轮(11)和第一传动轮(12),涡轮(11)与涡杆(9)相互啮合,所述空腔(5)远离电机(8)一侧的内壁上滑动安装有连接杆(13),且连接杆(13)的底端贯穿小孔(6),延伸至框架(1)外并固定安装有后镜框(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茆雷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通耀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