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SMA致动器及镜头自动对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0974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SMA致动器及镜头自动对焦装置,其中SMA致动器,包括有弹性致动臂和SMA线,弹性致动臂具有固定端、致动端及弹性部,弹性部位于固定端和致动端之间,弹性致动臂通过固定端定位安装,弹性致动臂的致动端通过柔性铰链连接运动部件;SMA线连接弹性致动臂的弹性部,且SMA线的轴向与致动端的指向形成夹角;SMA线受热收缩产生的致动力经过弹性致动臂及柔性铰链后传递给运动部件,使运动部件运动,柔性铰链提供随动变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体型小,并有效简化了驱动结构,同时利用柔性铰链给予的随动变形来匹配运动,减少摩擦阻力及损耗,提升驱动的精度和准确性,获得更佳驱动镜头沿光轴运动的性能,实用性强,符合产业推广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SMA致动器及镜头自动对焦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
,尤其是涉及实现照相机镜头运动致动器。
技术介绍
随着手机或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发展普及,其所附带的摄像功能要求也相对提升。为了能够实现镜头聚焦和变焦,需要在镜头狭小空间内布设驱动装置,以驱动镜头沿光轴运动。由于空间狭小,因此也就限制了所能采用的驱动装置结构类型。现有技术的镜头中主要是利用磁体与线圈结构实现驱动,但结构还是相对复杂,体积难以缩小,并不能满足产品小型化的要求。随后出现了利用记忆合金(SMA)线提供致动力的驱动方式,SMA(ShapeMemoryAlloys)线具有受热收缩的特点。本申请人较早提出的中国专利第201911097795.1号镜头自动对焦的驱动装置,其中包括两根驱动臂、SMA线及两个导电支座,该导电支座固定在支撑模块上并电性连接镜头的控制系统,导电支座上设有可张合的弹性臂,两根驱动臂和SMA线构成活动的三角形关系,SMA线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导电支座上的弹性臂,驱动臂的一端连接对应导电支座的弹性臂,驱动臂的另一端则铰接连接运动部件。该结构在工作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SMA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弹性致动臂和SMA线,其中,/n所述弹性致动臂具有固定端、致动端及弹性部,弹性部位于固定端和致动端之间,弹性致动臂通过固定端定位安装,弹性致动臂的致动端通过柔性铰链连接运动部件;/n所述SMA线连接弹性致动臂的弹性部,且SMA线的轴向与致动端的指向形成夹角;SMA线受热收缩产生的致动力依次经过弹性部、致动端及柔性铰链后传递给运动部件,使运动部件运动,柔性铰链提供随动变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SMA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弹性致动臂和SMA线,其中,
所述弹性致动臂具有固定端、致动端及弹性部,弹性部位于固定端和致动端之间,弹性致动臂通过固定端定位安装,弹性致动臂的致动端通过柔性铰链连接运动部件;
所述SMA线连接弹性致动臂的弹性部,且SMA线的轴向与致动端的指向形成夹角;SMA线受热收缩产生的致动力依次经过弹性部、致动端及柔性铰链后传递给运动部件,使运动部件运动,柔性铰链提供随动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MA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致动臂有两根,SMA线的两端分别连接两根弹性致动臂的弹性部,两根弹性致动臂的致动端指向交叉并分别通过柔性铰链连接运动部件,致使两根弹性致动臂和SMA线构成三角形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SMA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铰链与弹性致动臂一体制作,在弹性致动臂的致动端上局部做收窄设计,获得柔性铰链。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述伦耿新龙计树标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亚登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