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外测油仪用填充柱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0902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红外测油仪用填充柱连接结构,包括填充柱本体,所述填充柱本体包括柱体、分别螺纹连接于柱体上下端的柱盖、连接上端柱盖用以进液的进液管和连接下端柱盖用以出液的出液管,所述填充柱本体并排设有两个及以上,各所述进液管远离柱盖一端汇聚成一根总进液管,各所述出液管远离柱盖一端汇聚成一根总出液管,各所述进液管上皆设有进液阀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分离效率较高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外测油仪用填充柱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测油仪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红外测油仪用填充柱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红外分光测油仪,是一种用红外技术测量水中油含量的仪器,红外分光测油仪采用了正己烷萃取技术。现有的测试过程如下:由实验室分析人员利用手动方法进行萃取,把采集来的水样和溶剂加入分液漏斗中,水样和溶剂的量根据需要确定,关紧分液漏斗的阀门,拧紧塞子,用手进行摇动、振荡,使水中的油充分溶解到溶剂中,振荡完成后,把分液漏斗放置在铁架台上静止;静止后溶液会分为上下两层,吸收了油的溶剂在分液漏斗的下部,称之为萃取液;使用红外测油仪时,萃取液先经过内含硅酸镁吸附剂的填充柱后,原液中混入的动植物油被分离,把萃取液移取到样品池中,放入萃取液中成分进行测量,从而测得水中的油含量。填充柱使用一段时间后,内部的硅酸镁大部分变质,需要对其进行更换。更换时,关闭进液阀门,依次拧开填充柱上下端的盖子,即可对其进行更换。上述技术存在以下缺陷:更换时,需要关闭进液阀门,更换过程中,液体无法进入填充柱内,因此分离步骤暂停,需要等待更换完毕后继续分离,分离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离效率较高的红外测油仪用填充柱连接结构。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红外测油仪用填充柱连接结构,包括填充柱本体,所述填充柱本体包括柱体、分别螺纹连接于柱体上下端的柱盖、连接上端柱盖用以进液的进液管和连接下端柱盖用以出液的出液管,所述填充柱本体并排设有两个及以上,各所述进液管远离柱盖一端汇聚成一根总进液管,各所述出液管远离柱盖一端汇聚成一根总出液管,各所述进液管上皆设有进液阀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更换填充柱本体时,打开待用的另一根填充柱本体上的进液阀门,关闭所在填充柱本体上的进液阀门,待关闭的进液管内的液体流入柱体内后,拧开上下端的柱盖取下即可换上新的柱体。更换过程中,液体一直在分离且未停止,因此分离效率较高。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皆转动连接于柱盖,所述柱体内壁开口处螺纹连接有承接管,所述承接管一端穿出柱体,且该端穿入进液管内,所述承接管外壁抵住进液管内壁,所述承接管仅沿其长度方向滑动连接于进液管。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承接管直接穿入进液管内,为液体进入柱体内提供导向,便于液体的进入和分离。安装时,承接管穿出部分先穿入进液管内,继续穿入时,柱盖与柱体端面相嵌,转动柱体固定柱盖的过程中,承接管沿其长度方向滑动,直至柱盖拧紧。清洁承接管时,直接螺旋拧出即可。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承接管外壁固定设有限位块,所述进液管内壁开设有供限位块穿入的限位槽,所述限位块沿进液管长度方向滑动连接于限位槽。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承接管穿入进液管的同时,限位块穿入限位槽内,限位块仅能沿限位槽长度方向滑动,因此承接管沿其长度方向穿入后,对液体进行导流,减少其进入时的溢出量。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限位块为球体。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为了减少溢流量,承接管外壁抵住进液管内壁,即承接管和进液管配合的间隙较小。限位块需要穿入限位槽,将限位块设置成球形,其外壁为弧形面,便于进入限位槽内,提高了安装效率。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承接管穿入进液管一端的管口内壁设有倒角。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承接管该端内壁设置倒角后,与进液管内壁形成较大的钝角,液体从进液管进入承接管时,被倒角导流至承接管内,有较好的防漏效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柱体端面上沿其周向固定设有密封橡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导流过程中,可能会有少许液体从承接管和进液管之间进入柱盖。在柱体连接柱盖一端设置密封橡胶后,拧紧柱盖时,密封橡胶与柱盖内壁抵紧,达到较好的密封效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测油仪内固定设有安装扣,所述安装扣包括若干水平排列的扣合单元,各所述扣合单元远离其固定端一侧开设有连通上下端供柱体嵌设的嵌槽,所述嵌槽远离扣合单元固定端一侧槽口的宽度小于等于柱体的外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更换完毕后,将柱体嵌入嵌槽内,有嵌槽该侧槽口的宽度小于等于柱体的外径,柱体从侧面嵌入后,不会移动。柱体位置固定后,分离较为稳定,分离的效果更好。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柱盖外侧壁沿其周向设有防滑纹。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柱体内部的油可能有少量渗出,更换时,需要转动柱盖或柱体,外壁滑导致更换不便。在柱盖侧壁设置防滑纹,使用时具有较好的防滑效果,提高了更换效率。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关闭其中一个进液管的阀门,打开另一个进液管的阀门,更换过程中液体一直在分离,因此分离效率较高。2.承接管直接穿入进液管内,为液体进入柱体内提供导向,便于液体的进入和分离。3.柱体位置通过安装扣固定在测油仪上后,分离较为稳定,分离的效果更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的剖视图;图3是图2在A处的放大图。图中,10、填充柱本体;11、柱体;12、柱盖;13、进液管;14、总进液管;15、总阀门;16、进液阀门;20、承接管;21、限位块;22、限位槽;23、倒角;24、密封橡胶;25、防滑纹;26、出液管;27、总出液管;30、安装扣;31、扣合单元;32、嵌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红外测油仪用填充柱连接结构,包括填充柱本体10和安装扣30,填充柱本体10包括柱体11、柱盖12、进液管13和出液管26。填充柱本体10并排设有三个,安装扣30包括三个水平排列的三个扣合单元31,柱体11分别嵌入各扣合单元31内。柱体11上下端开口,柱盖12设有两个,分别螺纹连接于柱体11的上下端,进液管13和出液管26分别连接两个柱盖12。进液管13远离柱盖12一端汇聚成一根总进液管14,各出液管26远离柱盖12一端汇聚成一根总出液管27。各进液管13上皆设有进液阀门16,总进液管14上设有总阀门15。液体从总进液管14进入通行的进液管13内,再进入柱体11内进行分离工序。当柱体11需要更换时,打开另一个柱体11所连接的进液阀门16,关闭需要更换的柱体11所连接的进液阀门16,等待液体完全流入柱体11内后取下柱体11。待分离的液体进入另一个柱体11内持续分离工作。具体的,参照图2和图3,进液管13和出液管26沿柱盖12轴向穿设,分别通过密封轴承转动连接于柱盖12。柱体11上端开口处螺纹连接有承接管20,承接管20一端穿出柱体11,且该端穿入进液管13内,承接管20外壁抵住进液管13内壁。承接管20外壁固定设有限位块21,限位块21为球体,限位块21沿承接管20周向等距设有若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红外测油仪用填充柱连接结构,包括填充柱本体(10),所述填充柱本体(10)包括柱体(11)、分别螺纹连接于柱体(11)上下端的柱盖(12)、连接上端柱盖(12)用以进液的进液管(13)和连接下端柱盖(12)用以出液的出液管(26),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柱本体(10)并排设有两个及以上,各所述进液管(13)远离柱盖(12)一端汇聚成一根总进液管(14),各所述出液管(26)远离柱盖(12)一端汇聚成一根总出液管(27),各所述进液管(13)上皆设有进液阀门(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外测油仪用填充柱连接结构,包括填充柱本体(10),所述填充柱本体(10)包括柱体(11)、分别螺纹连接于柱体(11)上下端的柱盖(12)、连接上端柱盖(12)用以进液的进液管(13)和连接下端柱盖(12)用以出液的出液管(26),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柱本体(10)并排设有两个及以上,各所述进液管(13)远离柱盖(12)一端汇聚成一根总进液管(14),各所述出液管(26)远离柱盖(12)一端汇聚成一根总出液管(27),各所述进液管(13)上皆设有进液阀门(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测油仪用填充柱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13)和出液管(26)皆转动连接于柱盖(12),所述柱体(11)内壁开口处螺纹连接有承接管(20),所述承接管(20)一端穿出柱体(11),且该端穿入进液管(13)内,所述承接管(20)外壁抵住进液管(13)内壁,所述承接管(20)仅沿其长度方向滑动连接于进液管(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红外测油仪用填充柱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管(20)外壁固定设有限位块(21),所述进液管(13)内壁开设有供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维维许姝芳赵常宏孙思应家正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嘉澍环境监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