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验模拟多类型流体压裂建造干热岩热储的装置
本技术属于地热资源开发
,涉及一种实验模拟多类型流体压裂建造干热岩热储的装置。
技术介绍
地热资源作为一种极具竞争力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节能减排和雾霾治理的具有重要的作用。干热岩是指地下高温但由于低孔隙度和低渗透率而缺少流体或少量流体的岩石(体),储存于干热岩中的热量需通过人工压裂形成增强型地热系统(EGS)才能得以开采。干热岩区别于水热型地热岩层的突出特点是储层致密,不含或含有少量的流体,须压裂造储取热。干热岩地热开发通常需要在深部的高温储热岩层中,通过水力压裂等方式,形成一个可以进行热交换的场所,即具有高渗透性的裂缝体系。生产时,通过注入(回灌)井中注入低温水与周围岩石发生热交换,产生高温、高压水或水汽混合物,在开采井中产出用于直接供热或发电。目前干热岩地热兆瓦级发电工作才刚刚起步,尚处于试验阶段,岩体改造以水力压裂为主,压力起裂压裂大,裂缝复杂发育程度不好,常常会形成热突破效应,换热效率大大降低。前期研究表明,CO2作为压裂流体,可以有效地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实验模拟多类型流体压裂建造干热岩热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恒温箱(25)、第一加压泵(27)、第一压力传感杆(28)、第二加压泵(30)、第二压力传感杆(31)、第三加压泵(33)、第三压力传感杆(3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验模拟多类型流体压裂建造干热岩热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恒温箱(25)、第一加压泵(27)、第一压力传感杆(28)、第二加压泵(30)、第二压力传感杆(31)、第三加压泵(33)、第三压力传感杆(34)、N2气瓶(1)、第一导管(11)、CO2气瓶(2)、第二导管(23)、第三导管(17)、水容器(13)、试剂漏斗(18)及第四导管(22);
干热岩岩样(26)位于恒温箱(25)内,干热岩岩样(26)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片(29),第一加压泵(27)经第一压力传感杆(28)与第一压力传感片(29)相连接,干热岩岩样(26)的右侧面上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片(32),第二加压泵(30)经第二压力传感杆(31)与第二压力传感片(32)相连接,干热岩岩样(26)的前侧面上设置有第三压力传感片(35),第三加压泵(33)经第三压力传感杆(34)与第三压力传感片(35)相连接;
N2气瓶(1)的出口与第一导管(11)的入口相连通,CO2气瓶(2)的出口与第一导管(11)的入口相连通,第一导管(11)的出口与第二导管(23)的入口相连通,第三导管(17)的一端插入于水容器(13)内,第三导管(17)的另一端与第二导管(23)的入口相连通,第三导管(17)上设置有第一抽液泵(15),试剂漏斗(18)的出口经第四导管(22)与第二导管(23)的入口相连通,第二导管(23)的出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荆铁亚,赵文韬,张健,王金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华能集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