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泄漏探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0842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泄漏探测装置,包括调节支架和核辐射探测器,核辐射探测组件包括晶体、光电倍增管和探测处理电路板,光电倍增管后侧通过弹簧与探测处理电路板连接,屏蔽体的前盖朝向晶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内嵌源,探测处理电路板上集成有前置放大电路和γ能谱仪。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选取尺寸较大的晶体取得更高的探测效率,使得探测下限更低,利用调节支架调节核辐射探测器的高度和角度,获得最佳粒子入射立体角,从而获得最高探测效率,利用弹簧减震,保护核辐射探测组件稳定可靠,设置内嵌源提供参考数据,辨识核辐射探测组件是否存在损坏,以便及时更换维修核辐射探测器,保证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泄漏探测准确度,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泄漏探测装置
本技术属于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泄漏探测
,具体涉及一种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泄漏探测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泄漏的监测,目前国内外采用的监测手段主要为主蒸汽管道16N监测法,是利用16N同位素作为泄漏示踪剂,通过监测主蒸汽管道内的16N来监测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泄漏及其发展趋势,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仪器的探测下限较高,仪器的探测下限取决于本底大小,由于监测工作在环境本底较高的厂房内,目前国内外16N监测仪探测下限都只能达到泄漏率为1L/h的水平,而核电站该仪器的具体使用部门都希望仪器的探测下限更低。二是探测器所处环境恶劣,安装位置和角度稍有差池,就会影响测量结果,且对于高温环境存在振荡的条件下,探测器易受损,影响探测处理电路的处理精度,受损后的探测器难以辨识,导致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泄漏的监测不准确,采集到的脉冲信号不能完全反应核辐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泄漏探测装置,其设计新颖合理,结构简单,选取尺寸较大的晶体取得更高的探测效率,使得探测下限更低,利用调节支架调节核辐射探测器的高度和角度,获得最佳粒子入射立体角,从而获得最高探测效率,利用弹簧减震,保护核辐射探测组件稳定可靠,设置内嵌源提供参考数据,辨识核辐射探测组件是否存在损坏,以便及时更换维修核辐射探测器,保证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泄漏探测准确度,实用性强,便于推广使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泄漏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支架和安装在所述调节支架顶部的核辐射探测器,所述核辐射探测器包括不锈钢防护盖和设置在不锈钢防护盖内的核辐射探测组件,所述核辐射探测组件和不锈钢防护盖之间设置有屏蔽体,所述核辐射探测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晶体、光电倍增管和探测处理电路板,光电倍增管后侧通过弹簧与探测处理电路板连接,屏蔽体的前盖朝向晶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内嵌源,屏蔽体的后盖上开设有供数据线穿过的通孔,不锈钢防护盖的后侧安装有电缆插头,探测处理电路板上集成有依次连接的前置放大电路和γ能谱仪,光电倍增管的输出端与前置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γ能谱仪的信号输出端通过数据线与电缆插头连接。上述的一种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泄漏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支架包括底座、下支撑杆和上支撑杆,下支撑杆设置在底座上,下支撑杆和上支撑杆通过套筒连接,套筒上设置有把手,上支撑杆的顶部安装有转盘,不锈钢防护盖底部安装有安装座,安装座与转盘的顶部固定连接。上述的一种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泄漏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杆外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所述上支撑杆外设置有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一外螺纹和所述第二外螺纹的螺纹旋向相反,套筒的内侧壁上侧设置有第一内螺纹、下侧设置有第二内螺纹,所述第一内螺纹的旋向和第二内螺纹的旋向相反,所述第一内螺纹与所述第一外螺纹配合,所述第二内螺纹与所述第二外螺纹配合。上述的一种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泄漏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体为铅屏蔽体。上述的一种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泄漏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嵌源为镅源。上述的一种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泄漏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晶体为76mm×76mm的NaI闪烁晶体,光电倍增管为CR160-01型光电倍增管。上述的一种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泄漏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放大电路包括电容C5、NPN三极管Q1和NPN三极管Q2,电容C5的一端与CR160-01型光电倍增管的第12引脚连接,CR160-01型光电倍增管采用正高压供电,电容C5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9与NPN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NPN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6和电阻R2与+12V电源连接,NPN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分两路,一路经电阻R11与电容C8的一端连接,另一路与NPN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电容C8的另一端为前置放大电路的信号输出端,NPN三极管Q2的发射极经并联的电阻R15和电容C10接地,NPN三极管Q2的基极分两路,一路经电阻R5与+12V电源连接,一路经电阻R14接地,NPN三极管Q1的基极经电阻R8分两路,一路经电阻R4与+12V电源连接,一路经电阻R13接地。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通过选取尺寸较大的晶体取得更高的探测效率,使得探测下限更低,便于推广使用。2、本技术利用调节支架调节核辐射探测器的高度和角度,获得最佳粒子入射立体角,从而获得最高探测效率,可靠稳定,使用效果好。3、本技术设计新颖合理,利用弹簧减震,保护核辐射探测组件稳定可靠,避免调节支架或环境中存在的振动因素对核辐射探测组件带来的干扰,便于推广使用。4、本技术在晶体前侧设置内嵌源,晶体识别内嵌源发出的辐射信号并转换为光信号,以便后续光电倍增管信号转换,光电倍增管的输出端传输至前置放大电路在进入γ能谱仪,γ能谱仪获取的内嵌源探测数据作为参考数据,辨识核辐射探测组件是否存在损坏,以便及时更换维修核辐射探测器,保证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泄漏探测准确度,实用性强。综上所述,本技术设计新颖合理,结构简单,选取尺寸较大的晶体取得更高的探测效率,使得探测下限更低,利用调节支架调节核辐射探测器的高度和角度,获得最佳粒子入射立体角,从而获得最高探测效率,利用弹簧减震,保护核辐射探测组件稳定可靠,设置内嵌源提供参考数据,辨识核辐射探测组件是否存在损坏,以便及时更换维修核辐射探测器,保证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泄漏探测准确度,实用性强,便于推广使用。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核辐射探测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光电倍增管和前置放大电路连接的电路原理图。附图标记说明:1—不锈钢防护盖;2—屏蔽体;3—内嵌源;4—晶体;5—光电倍增管;6—探测处理电路板;7—弹簧;8—通孔;9—电缆插头;10—安装座;11—底座;12—下支撑杆;13—上支撑杆;14—套筒;15—把手;16—转盘。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调节支架和安装在所述调节支架顶部的核辐射探测器,所述核辐射探测器包括不锈钢防护盖1和设置在不锈钢防护盖1内的核辐射探测组件,所述核辐射探测组件和不锈钢防护盖1之间设置有屏蔽体2,所述核辐射探测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晶体4、光电倍增管5和探测处理电路板6,光电倍增管5后侧通过弹簧7与探测处理电路板6连接,屏蔽体2的前盖朝向晶体4的内壁上设置有内嵌源3,屏蔽体2的后盖上开设有供数据线穿过的通孔8,不锈钢防护盖1的后侧安装有电缆插头9,探测处理电路板6上集成有依次连接的前置放大电路和γ能谱仪,光电倍增管5的输出端与前置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γ能谱仪的信号输出端通过数据线与电缆插头9连接。需要说明的是,通过选取尺寸较大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泄漏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支架和安装在所述调节支架顶部的核辐射探测器,所述核辐射探测器包括不锈钢防护盖(1)和设置在不锈钢防护盖(1)内的核辐射探测组件,所述核辐射探测组件和不锈钢防护盖(1)之间设置有屏蔽体(2),所述核辐射探测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晶体(4)、光电倍增管(5)和探测处理电路板(6),光电倍增管(5)后侧通过弹簧(7)与探测处理电路板(6)连接,屏蔽体(2)的前盖朝向晶体(4)的内壁上设置有内嵌源(3),屏蔽体(2)的后盖上开设有供数据线穿过的通孔(8),不锈钢防护盖(1)的后侧安装有电缆插头(9),探测处理电路板(6)上集成有依次连接的前置放大电路和γ能谱仪,光电倍增管(5)的输出端与前置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γ能谱仪的信号输出端通过数据线与电缆插头(9)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泄漏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支架和安装在所述调节支架顶部的核辐射探测器,所述核辐射探测器包括不锈钢防护盖(1)和设置在不锈钢防护盖(1)内的核辐射探测组件,所述核辐射探测组件和不锈钢防护盖(1)之间设置有屏蔽体(2),所述核辐射探测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晶体(4)、光电倍增管(5)和探测处理电路板(6),光电倍增管(5)后侧通过弹簧(7)与探测处理电路板(6)连接,屏蔽体(2)的前盖朝向晶体(4)的内壁上设置有内嵌源(3),屏蔽体(2)的后盖上开设有供数据线穿过的通孔(8),不锈钢防护盖(1)的后侧安装有电缆插头(9),探测处理电路板(6)上集成有依次连接的前置放大电路和γ能谱仪,光电倍增管(5)的输出端与前置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γ能谱仪的信号输出端通过数据线与电缆插头(9)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泄漏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支架包括底座(11)、下支撑杆(12)和上支撑杆(13),下支撑杆(12)设置在底座(11)上,下支撑杆(12)和上支撑杆(13)通过套筒(14)连接,套筒(14)上设置有把手(15),上支撑杆(13)的顶部安装有转盘(16),不锈钢防护盖(1)底部安装有安装座(10),安装座(10)与转盘(16)的顶部固定连接。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泄漏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杆(12)外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所述上支撑杆(13)外设置有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一外螺纹和所述第二外螺纹的螺纹旋向相反,套筒(14)的内侧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俊涛高新占杜金健张振朝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中核核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