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泄漏探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0842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泄漏探测装置,包括调节支架和核辐射探测器,核辐射探测组件包括晶体、光电倍增管和探测处理电路板,光电倍增管后侧通过弹簧与探测处理电路板连接,屏蔽体的前盖朝向晶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内嵌源,探测处理电路板上集成有前置放大电路和γ能谱仪。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选取尺寸较大的晶体取得更高的探测效率,使得探测下限更低,利用调节支架调节核辐射探测器的高度和角度,获得最佳粒子入射立体角,从而获得最高探测效率,利用弹簧减震,保护核辐射探测组件稳定可靠,设置内嵌源提供参考数据,辨识核辐射探测组件是否存在损坏,以便及时更换维修核辐射探测器,保证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泄漏探测准确度,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泄漏探测装置
本技术属于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泄漏探测
,具体涉及一种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泄漏探测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泄漏的监测,目前国内外采用的监测手段主要为主蒸汽管道16N监测法,是利用16N同位素作为泄漏示踪剂,通过监测主蒸汽管道内的16N来监测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泄漏及其发展趋势,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仪器的探测下限较高,仪器的探测下限取决于本底大小,由于监测工作在环境本底较高的厂房内,目前国内外16N监测仪探测下限都只能达到泄漏率为1L/h的水平,而核电站该仪器的具体使用部门都希望仪器的探测下限更低。二是探测器所处环境恶劣,安装位置和角度稍有差池,就会影响测量结果,且对于高温环境存在振荡的条件下,探测器易受损,影响探测处理电路的处理精度,受损后的探测器难以辨识,导致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泄漏的监测不准确,采集到的脉冲信号不能完全反应核辐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泄漏探测装置,其设计新颖合理,结构简单,选取尺寸较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泄漏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支架和安装在所述调节支架顶部的核辐射探测器,所述核辐射探测器包括不锈钢防护盖(1)和设置在不锈钢防护盖(1)内的核辐射探测组件,所述核辐射探测组件和不锈钢防护盖(1)之间设置有屏蔽体(2),所述核辐射探测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晶体(4)、光电倍增管(5)和探测处理电路板(6),光电倍增管(5)后侧通过弹簧(7)与探测处理电路板(6)连接,屏蔽体(2)的前盖朝向晶体(4)的内壁上设置有内嵌源(3),屏蔽体(2)的后盖上开设有供数据线穿过的通孔(8),不锈钢防护盖(1)的后侧安装有电缆插头(9),探测处理电路板(6)上集成有依次连接的前置放大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泄漏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支架和安装在所述调节支架顶部的核辐射探测器,所述核辐射探测器包括不锈钢防护盖(1)和设置在不锈钢防护盖(1)内的核辐射探测组件,所述核辐射探测组件和不锈钢防护盖(1)之间设置有屏蔽体(2),所述核辐射探测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晶体(4)、光电倍增管(5)和探测处理电路板(6),光电倍增管(5)后侧通过弹簧(7)与探测处理电路板(6)连接,屏蔽体(2)的前盖朝向晶体(4)的内壁上设置有内嵌源(3),屏蔽体(2)的后盖上开设有供数据线穿过的通孔(8),不锈钢防护盖(1)的后侧安装有电缆插头(9),探测处理电路板(6)上集成有依次连接的前置放大电路和γ能谱仪,光电倍增管(5)的输出端与前置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γ能谱仪的信号输出端通过数据线与电缆插头(9)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泄漏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支架包括底座(11)、下支撑杆(12)和上支撑杆(13),下支撑杆(12)设置在底座(11)上,下支撑杆(12)和上支撑杆(13)通过套筒(14)连接,套筒(14)上设置有把手(15),上支撑杆(13)的顶部安装有转盘(16),不锈钢防护盖(1)底部安装有安装座(10),安装座(10)与转盘(16)的顶部固定连接。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泄漏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杆(12)外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所述上支撑杆(13)外设置有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一外螺纹和所述第二外螺纹的螺纹旋向相反,套筒(14)的内侧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俊涛高新占杜金健张振朝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中核核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