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施工防下沉全站仪棱镜对中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0801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施工防下沉全站仪棱镜对中杆,涉及建筑测绘技术领域,包括棱镜对中杆,所述棱镜对中杆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调节箱,调节箱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每个固定块的侧面均转动连接有伸缩杆,每个伸缩杆的伸缩端均转动连接有壳体,每个壳体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螺纹管,每个螺纹管的内部均啮合连接有第二螺杆,每个第二螺杆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若干呈圆周阵列的支撑支脚,每个螺纹管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斜齿轮,每个斜齿轮的侧面均啮合连接有第一螺杆。该建筑工程施工防下沉全站仪棱镜对中杆具备固定牢固,不易下沉和提高测量效率的优点,设置转杆便于对第一螺杆进行转动,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防下沉全站仪棱镜对中杆
本技术涉及建筑测绘
,具体为一种建筑工程施工防下沉全站仪棱镜对中杆。
技术介绍
对中杆是采用“激光测距仪+精度放大装置+显示屏幕”集成技术的一体化对中杆,再用控制器处理数据及输出,设计简洁清晰,实际作业中操作简单,且精度高,经过多次实验论证,能满足高精度测量工作的需要,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具有灵活、高效率的特点,已经成为高精度高程控制测量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施工放样、地形图测绘及摄影测量布设像控点等工程测量
,所使用的主要设备是全站仪和实时动态差分法测量,全站仪集测角、测距于一体,由微处理机控制能自动进行测距、测角,能自动归算水平距离、高差和坐标,还能进行施工放样,能自动记录观测数据。现有一些小型测绘对中杆在使用时,通过两根支撑杆配合对中杆本体实现三点支撑,但是由于对中杆本体需要保持与地面的铅垂,由于两根支撑下部的多呈尖端状,导致对中杆在测量时支撑杆极易下沉,导致对中杆支撑不稳定,影响测量精度,不利于测量的顺利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工程施工防下沉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工程施工防下沉全站仪棱镜对中杆,包括棱镜对中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对中杆(1)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调节箱(5),所述调节箱(5)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9),每个所述固定块(9)的侧面均转动连接有伸缩杆(10),每个所述伸缩杆(10)的伸缩端均转动连接有壳体(11),每个所述壳体(11)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螺纹管(13),每个所述螺纹管(13)的内部均啮合连接有第二螺杆(18),每个所述第二螺杆(18)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若干呈圆周阵列的支撑支脚(12),每个所述螺纹管(13)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斜齿轮(14),每个所述斜齿轮(14)的侧面均啮合连接有第一螺杆(1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施工防下沉全站仪棱镜对中杆,包括棱镜对中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对中杆(1)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调节箱(5),所述调节箱(5)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9),每个所述固定块(9)的侧面均转动连接有伸缩杆(10),每个所述伸缩杆(10)的伸缩端均转动连接有壳体(11),每个所述壳体(11)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螺纹管(13),每个所述螺纹管(13)的内部均啮合连接有第二螺杆(18),每个所述第二螺杆(18)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若干呈圆周阵列的支撑支脚(12),每个所述螺纹管(13)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斜齿轮(14),每个所述斜齿轮(14)的侧面均啮合连接有第一螺杆(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施工防下沉全站仪棱镜对中杆,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螺杆(18)的侧面均开设有滑槽(19),每个所述壳体(11)的内侧壁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5),每个所述限位块(15)均与滑槽(19)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施工防下沉全站仪棱镜对中杆,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螺杆(17)均与棱镜对中杆(1)的侧面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迅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城市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