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烘干机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807324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农机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烘干机系统,包括:烘干机主体,以及固定于烘干机主体外侧的螺旋输送机,烘干机主体包括外层箱体,固定于外层箱体内侧的内层箱体以及设于内层箱体内侧的风道,内层箱体底部设有出料口;风道包括位于上侧的烘干风道以及位于下侧的冷却风道,外层箱体顶端设有出风口,出风口连接有废气沉降箱,废气沉降箱包括沉降箱本体以及倾斜固定于沉降箱本体内的多组倾斜设置的隔板。通过在外层箱体顶端的出风口设置废气沉降箱,将排出废气中的废渣进行沉降,并定期通过排渣口排出,降低出风口被阻塞的风险,保证出风量,从而保证粮食烘干机的烘干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烘干机系统
本技术涉及农机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烘干机系统。
技术介绍
在将收货的粮食储存之前,需要对粮食进行烘干,目前大规模的粮食烘干多通过粮食烘干机进行。粮食烘干机在进行粮食烘干时,多是向烘干机内通入热风,通过热风对粮食进行烘干后将热风导出,由于烘干机内可能存在较多的粉尘,使得烘干机的出风口处会积存大量的废渣,废渣的长期积存会减小出风口的出风量,进而影响粮食烘干机的烘干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智能烘干机系统。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智能烘干机系统,包括:烘干机主体,以及固定于所述烘干机主体外侧的螺旋输送机,其中,所述烘干机主体包括外层箱体,固定于所述外层箱体内侧的内层箱体以及设于所述内层箱体内侧的风道,所述内层箱体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风道包括位于上侧的烘干风道以及位于下侧的冷却风道,所述烘干风道外侧与内层箱体内壁之间固接有多组横向设置的烘干管,所述烘干风道与热风机的出风口连通,所述烘干管的一端与所述风道的内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外层箱体的内腔连通;所述冷却风道外侧与内层箱体内壁之间固接有多组横向设置的冷却管,所述冷却风道与鼓风机的出风口连通,所述冷却管的一端与所述风道的内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外层箱体的内腔连通;所述外层箱体顶端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连接有废气沉降箱,所述废气沉降箱包括沉降箱本体以及倾斜固定于所述沉降箱本体内的多组倾斜设置的隔板,所述废气沉降箱底部的入风口与所述外层箱体的出风口连通,所述废气沉降箱底部设有排渣口。所述内层箱体内腔固定有料位仪。所述废气沉降箱底部的形状为逐渐朝向所述排渣口收口。所述废气沉降箱顶端设有排气口,废气沉降箱顶部的形状为逐渐朝向所述排气口收口。所述烘干管的截面为等腰三角形;各组烘干管均横向排列,相邻两组烘干管相互交错;所述烘干管与风道连接处一侧的开口的截面面积大于烘干管与内层箱体连接处开口一侧的截面面积。所述外层箱体的内壁与所述内层箱体外壁之间均匀固接有多条支撑龙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外层箱体顶端的出风口设置废气沉降箱,将排出废气中的废渣进行沉降,并定期通过排渣口排出,降低出风口被阻塞的风险,保证出风量,从而保证粮食烘干机的烘干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图3均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废气沉降箱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烘干管排列结构示意图。图中:1.烘干机主体,2.螺旋输送机,3.入料斗,4.输送绞龙,5.外层箱体,6.内层箱体,7.出料口,8.烘干风道,9.冷却风道,10.烘干管,11.冷却管,12.废气沉降箱,13.隔板,14.排渣口,15.料位仪,16.支撑龙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及最佳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图2、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智能烘干机系统包括:烘干机主体1,以及固定于所述烘干机主体外侧的螺旋输送机2。螺旋输送机可以为市售的螺旋输送机,其包括入料斗3以及输送绞龙4,粮食可以被放置在入料斗内,由输送绞龙将粮食提升并输送至烘干机主体内部。所述烘干机主体包括外层箱体5,固定于所述外层箱体内侧的内层箱体6以及设于所述内层箱体内侧的风道,所述内层箱体底部设有出料口7;所述风道包括位于上侧的烘干风道8以及位于下侧的冷却风道9,所述烘干风道外侧与内层箱体内壁之间固接有多组横向设置的烘干管10,所述烘干风道与热风机17的出风口连通,所述烘干管的一端与所述风道的内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外层箱体的内腔连通;所述冷却风道外侧与内层箱体内壁之间固接有多组横向设置的冷却管11,所述冷却风道与鼓风机(图中未示出)的出风口连通,所述冷却管的一端与所述风道的内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外层箱体的内腔连通;所述外层箱体顶端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连接有废气沉降箱12,所述废气沉降箱包括沉降箱本体以及倾斜固定于所述沉降箱本体内的多组倾斜设置的隔板13,所述废气沉降箱底部的入风口与所述外层箱体的出风口连通,所述废气沉降箱底部设有排渣口14。内层箱体用于容纳并烘干粮食,螺旋输送机将粮食导入内层箱体内。热风机产生的高温空气输入烘干风道内,烘干风道可以位于内层箱体的中部位置。通入烘干风道内的热空气被导入烘干管内,并由烘干管导出至外层箱体的内腔。热风机产生的热空气经由烘干风道、烘干管,实现对粮食的烘干。烘干风道可以与冷却风道并排设置,相互之间不连通。冷却风道位于内层箱体的下部,用于对将要导出粮食烘干机的粮食冷却。鼓风机将常温空气鼓入冷却风道,通入冷却风道内的常温空气被导入冷却管内,并由冷却管导出至外层箱体的内腔,最终同烘干管产生排出的空气一起作为废气,由外层箱体顶端的出风口排出。所述废气沉降箱与外层箱体顶端的出风口连通,将排出废气中的废渣进行沉降,并定期通过排渣口排出,降低出风口被阻塞的风险,保证出风量,从而保证粮食烘干机的烘干效果。如图4所示,隔板的可以由废气沉降箱内一侧朝向另一侧请求,各组隔板可以等距平行设置。废气通过废气沉降箱底部的入风口进入废气沉降向内部,多个隔板的设置能够提高粉废渣的沉降效果,具体而言,多个隔板将废气沉降箱分隔为多个独立的沉降空间,废气在通过相邻隔板中构成的通道时,废气携带的残渣在重力作用下沉降,而相较于未设置隔板时,废渣要沉降至废气沉降箱的箱底才能完成沉降,而设置隔板以后,废渣只需要沉降至其下侧隔板上即可完成沉降,废渣的沉降速度大大提高,也就提高了沉降效果。隔板可以倾斜设置,倾斜的角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大于废渣的自然休止角,即废渣能够在隔板上滚落至箱底。可选地,所述废气沉降箱底部的形状为逐渐朝向所述排渣口收口,如废气沉降箱下侧形状可以为底部截面面积较小的四棱柱,以便于对有隔板落下的废渣的收集。可选地,所述废气沉降箱顶端设有排气口,废气沉降箱顶部的形状为逐渐朝向所述排气口收口,如废气沉降箱上侧形状可以为顶端截面面积较小的四棱柱,增加废气在废气沉降箱的停留时间,提高沉降效果。可选地,所述内层箱体内腔固定有料位仪15。料位仪可以沿内层箱体长度方向安装,用于检测内层箱体内粮食的高度,当检测到料位低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可以启动螺栓输送机进行上料,而当检测到料位高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可控制螺栓输送机停止上料。可选地,所述烘干管的截面为等腰三角形;各组烘干管均横向排列,相邻两组烘干管相互交错;所述烘干管与风道连接处一侧的开口的截面面积大于烘干管与内层箱体连接处开口一侧的截面面积。可选地,所述烘干管的截面为等腰三角形,并且在固定时使得等腰三角形的一个顶角位于上侧位置,使得粮食在落下与烘干管接触后,可以继续下落,而不会被烘干管所阻拦。如图5中所示,各组烘干管均横向排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智能烘干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烘干机主体,以及固定于所述烘干机主体外侧的螺旋输送机,其中,/n所述烘干机主体包括外层箱体,固定于所述外层箱体内侧的内层箱体以及设于所述内层箱体内侧的风道,所述内层箱体底部设有出料口;/n所述风道包括位于上侧的烘干风道以及位于下侧的冷却风道,所述烘干风道外侧与内层箱体内壁之间固接有多组横向设置的烘干管,所述烘干风道与热风机的出风口连通,所述烘干管的一端与所述风道的内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外层箱体的内腔连通;所述冷却风道外侧与内层箱体内壁之间固接有多组横向设置的冷却管,所述冷却风道与鼓风机的出风口连通,所述冷却管的一端与所述风道的内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外层箱体的内腔连通;/n所述外层箱体顶端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连接有废气沉降箱,所述废气沉降箱包括沉降箱本体以及倾斜固定于所述沉降箱本体内的多组倾斜设置的隔板,所述废气沉降箱底部的入风口与所述外层箱体的出风口连通,所述废气沉降箱底部设有排渣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烘干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烘干机主体,以及固定于所述烘干机主体外侧的螺旋输送机,其中,
所述烘干机主体包括外层箱体,固定于所述外层箱体内侧的内层箱体以及设于所述内层箱体内侧的风道,所述内层箱体底部设有出料口;
所述风道包括位于上侧的烘干风道以及位于下侧的冷却风道,所述烘干风道外侧与内层箱体内壁之间固接有多组横向设置的烘干管,所述烘干风道与热风机的出风口连通,所述烘干管的一端与所述风道的内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外层箱体的内腔连通;所述冷却风道外侧与内层箱体内壁之间固接有多组横向设置的冷却管,所述冷却风道与鼓风机的出风口连通,所述冷却管的一端与所述风道的内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外层箱体的内腔连通;
所述外层箱体顶端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连接有废气沉降箱,所述废气沉降箱包括沉降箱本体以及倾斜固定于所述沉降箱本体内的多组倾斜设置的隔板,所述废气沉降箱底部的入风口与所述外层箱体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丽颖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沃得农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