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管、进排风结构及整体式空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0691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管,包括第一风管体、第二风管体和间隔壁,第二风管体与第一风管体连接,以围合形成通风腔;间隔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二风管体与第一风管体连接处,以使得间隔壁与第一风管体围合形成第一风道,且间隔壁与第二风管体围合形成与第一风道分离的第二风道;其中,第一风管体、第二风管体和间隔壁均为可伸缩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进排风结构,包括前述风管,还包括连接于风管的接头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整体式空调,包括空调整机,还包括连接到空调整机的前述进排风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风管在单根管道内设置两个相分离的风道,便于安装、制造且易于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管、进排风结构及整体式空调
本技术涉及空调
,特别涉及一种风管、具有该风管的进排风结构以及具有该进排风结构的整体式空调。
技术介绍
目前,整体式空调的风管设置包括单风管和双风管两种形式。双风管设置对整体式空调的散热较为有利,然而目前采用双风管的整体式空调在安装风管时需要安装两条风管,安装效率较低、安装难度较大;而制造两条风管的成本也比制造一条风管的成本高;此外,安装完成后,双风管相对单风管而言需要占用更多的空间,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进行整理、清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安装方便、便于制造与维护的风管。本技术还提出了具有上述风管的进排风结构。本技术还提出了具有上述进排风结构的整体式空调。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风管,包括:第一风管体、第二风管体和间隔壁;所述第二风管体与所述第一风管体连接,以围合形成通风腔;所述间隔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风管体与所述第一风管体连接处,以使得所述间隔壁与所述第一风管体围合形成第一风道,且所述间隔壁与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风管,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风管体;/n第二风管体,所述第二风管体与所述第一风管体连接,以围合形成通风腔;/n间隔壁,所述间隔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风管体与所述第一风管体的连接处,以使得所述间隔壁与所述第一风管体围合形成第一风道,且所述间隔壁与所述第二风管体围合形成与所述第一风道分离的第二风道;/n其中,所述第一风管体、所述第二风管体和所述间隔壁均为可伸缩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风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风管体;
第二风管体,所述第二风管体与所述第一风管体连接,以围合形成通风腔;
间隔壁,所述间隔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风管体与所述第一风管体的连接处,以使得所述间隔壁与所述第一风管体围合形成第一风道,且所述间隔壁与所述第二风管体围合形成与所述第一风道分离的第二风道;
其中,所述第一风管体、所述第二风管体和所述间隔壁均为可伸缩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管体、第二风管体与所述间隔壁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管体、所述第二风管体与所述间隔壁均呈波纹状,并具有多个波峰结构,其中,所述第一风管体的所述波峰结构在所述连接处同时连接所述第二风管体的所述波峰结构以及所述间隔壁的所述波峰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管体、所述第二风管体与所述间隔壁均内嵌有螺旋缠绕的至少同一根加强丝。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丝依次重复缠绕于所述通风腔的外周壁以及所述第一风道的外周壁。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管体的所述波峰结构均内嵌有加强丝,所述第二风管体的所述波峰结构间隔内嵌有所述加强丝,所述间隔壁的所述波峰结构间隔内嵌有所述加强丝,其中,所述第二风管体的所述加强丝与所述间隔壁的所述加强丝沿着所述第二风道的延伸方向错位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管体的所述波峰结构均内嵌有加强丝,所述第二风管体的所述波峰结构均内嵌有加强丝,所述第一风管体的所述加强丝与所述第二风管体的所述加强丝沿所述第二风道的延伸方向依次相连且呈螺旋状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管体的所述波峰结构均内嵌有加强丝,所述间隔壁的所述波峰结构均内嵌有加强丝,所述第一风管体的所述加强丝与所述间隔壁的所述加强丝沿所述第一风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发申朱雄伟赵阿立卢绍章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