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超粮专利>正文

一种煤矿机底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0560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煤矿机电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煤矿机底座,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表面的中部与轴承座的底部螺接,所述轴承座的中部与转轴的底端卡接,所述转轴的顶端与固定板下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上表面的中部与转动座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座的内壁与转动杆的底端铰接。该煤矿机底座,通过转动座与转动杆的配合,第一螺纹杆与固定板和托板的配合,以及外套管、压缩弹簧和连接杆与托板的配合,使得煤矿机底座较易于改变设备在竖直方向的倾斜角度,提高了煤矿机底座使用的便利性,通过伸缩管与固定板和第三螺纹杆的配合,以及轴承座与转轴的配合,使得煤矿机底座较易于控制设备在水平方向的转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矿机底座
本技术涉及煤矿机电设备
,具体为一种煤矿机底座。
技术介绍
在煤炭开采过程中,需要使用各式各样的机电设备,这些设备分为直接开采设备和辅助开采设备,其中风机等小型机电设备在进行工作时,需要安装底座进行支撑,确保小型机电设备的工作位置。现有的煤矿机电设备安装底座不易于对设备的方位进行调节,使用起来较不方便。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9705600U提出了一种煤矿机电设备安装底座,包括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上端通过转轴安装有旋转底座,所述固定底座的外圆面上均匀安装有若干固定耳,所述固定耳上端安装有用于对所述旋转底座进行固定的限位组件;所述旋转底座的外圆面上均匀安装有若干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伸缩端安装有挡板,所述挡板的活动端竖直向上,通过旋转底座在固定底座上端转动,能够带动小型机电设备旋转,改变设备的工作方向,操作简单,方便实用,但是该种煤矿机电设备安装底座只能够在水平方向对设备进行转动,不能够在竖直方向调节设备的倾斜角度,使用较为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煤矿机底座,解决了现有的煤矿机电设备安装底座不易于对设备的方位进行调节,使用起来较不方便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煤矿机底座,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表面的中部与轴承座的底部螺接,所述轴承座的中部与转轴的底端卡接,所述转轴的顶端与固定板下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上表面的中部与转动座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座的内壁与转动杆的底端铰接,所述转动杆的顶部设置有托板,所述托板的底部均匀分布有多组螺纹管,所述螺纹管的顶端与托板的底部焊接,多组所述螺纹管中位于中部的螺纹管底端与转动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底部的右侧和后侧均设置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外表面与固定板螺接,两组所述第一螺纹杆的顶端分别与托板底部的右侧和后侧相接触,所述固定板顶部的左侧和前侧分别与两组外套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外套管的底部内壁与压缩弹簧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压缩弹簧的顶端与连接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外表面与外套管的内壁滑动连接,两组所述连接杆的顶端分别与托板下表面的左侧和前侧相接触,所述托板的表面开设有多组贯穿托板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与螺纹管连通,所述托板上表面的四侧分别与四组侧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侧板的中部与第二螺纹杆的外表面螺接,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内端与夹板的中部卡接,所述基座顶部的右前侧与伸缩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伸缩管的顶端穿过固定板并与第三螺纹杆的外表面螺接。优选的,所述伸缩管包括连接管和内套杆,连接管的底端与基座固定连接,且连接管的内壁与内套杆的外表面滑动连接,内套杆的顶端穿过固定板,所述内套杆外表面的顶部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与第三螺纹杆的外表面螺接。优选的,所述基座的底部转动连接有四组万向轮,且基座的底部设置有与万向轮相配合的刹车片。优选的,所述夹板的直径与侧板的高度相适配,且夹板的外表面粘接有一层橡胶防滑垫。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杆的顶端和连接杆的顶端均为球面,且第一螺纹杆的长度大于托板与固定板之间的距离。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底端、第二螺纹杆的外端和第三螺纹杆的右端均固定连接有正六边形的把手,且把手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煤矿机底座,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煤矿机底座,通过转动座与转动杆的配合,第一螺纹杆与固定板和托板的配合,以及外套管、压缩弹簧和连接杆与托板的配合,使得煤矿机底座较易于改变设备在竖直方向的倾斜角度,提高了煤矿机底座使用的便利性,通过伸缩管与固定板和第三螺纹杆的配合,以及轴承座与转轴的配合,使得煤矿机底座较易于控制设备在水平方向的转动。2、该煤矿机底座,通过固定孔与螺纹管的配合,以及第二螺纹杆与侧板和夹板的配合,使得煤矿机底座对设备的固定较为方便,提高了煤矿机底座使用的便利性,通过基座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和刹车片,使得煤矿机底座较易于进行移动。附图说明图1、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外套管结构剖视图。图中:1、基座;2、轴承座;3、转轴;4、固定板;5、转动座;6、转动杆;7、第一螺纹杆;8、外套管;9、压缩弹簧;10、连接杆;11、托板;12、螺纹管;13、固定孔;14、侧板;15、第二螺纹杆;16、夹板;17、伸缩管;18、第三螺纹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煤矿机底座,包括基座1,基座1上表面的中部与轴承座2的底部螺接,轴承座2的中部与转轴3的底端卡接,转轴3的顶端与固定板4下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固定板4上表面的中部与转动座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转动座5的内壁与转动杆6的底端铰接,转动杆6的顶部设置有托板11,托板11的底部均匀分布有多组螺纹管12,螺纹管12的顶端与托板11的底部焊接,多组螺纹管12中位于中部的螺纹管12底端与转动杆6的顶端固定连接,固定板4底部的右侧和后侧均设置有第一螺纹杆7,第一螺纹杆7的外表面与固定板4螺接,两组第一螺纹杆7的顶端分别与托板11底部的右侧和后侧相接触,固定板4顶部的左侧和前侧分别与两组外套管8的底端固定连接,外套管8的底部内壁与压缩弹簧9的底端固定连接,压缩弹簧9的顶端与连接杆10的底端固定连接,连接杆10的外表面与外套管8的内壁滑动连接,两组连接杆10的顶端分别与托板11下表面的左侧和前侧相接触,通过转动座5与转动杆6的配合,第一螺纹杆7与固定板4和托板11的配合,以及外套管8、压缩弹簧9和连接杆10与托板11的配合,使得煤矿机底座较易于改变设备在竖直方向的倾斜角度,提高了煤矿机底座使用的便利性,当需要在竖直方向调节设备的朝向时,转动两组第一螺纹杆7中位于后侧的第一螺纹杆7或位于右侧的第一螺纹杆7,进而使得第一螺纹杆7向上或向下移动,进而向上或向下推动固定板4,使得转动杆6发生角度变换,进而使得固定板4的右侧或后侧向上或向下倾斜,进而完成设备在竖直方向朝向的调节,托板11的表面开设有多组贯穿托板11的固定孔13,固定孔13与螺纹管12连通,托板11上表面的四侧分别与四组侧板14的底部固定连接,侧板14的中部与第二螺纹杆15的外表面螺接,第二螺纹杆15的内端与夹板16的中部卡接,基座1顶部的右前侧与伸缩管17的底端固定连接,伸缩管17的顶端穿过固定板4并与第三螺纹杆18的外表面螺接。具体的,为了使得煤矿机底座较易于控制设备在水平方向的转动,伸缩管17包括连接管和内套杆,连接管的底端与基座1固定连接,且连接管的内壁与内套杆的外表面滑动连接,内套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矿机底座,包括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上表面的中部与轴承座(2)的底部螺接,所述轴承座(2)的中部与转轴(3)的底端卡接,所述转轴(3)的顶端与固定板(4)下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4)上表面的中部与转动座(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座(5)的内壁与转动杆(6)的底端铰接,所述转动杆(6)的顶部设置有托板(11),所述托板(11)的底部均匀分布有多组螺纹管(12),所述螺纹管(12)的顶端与托板(11)的底部焊接,多组所述螺纹管(12)中位于中部的螺纹管(12)底端与转动杆(6)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4)底部的右侧和后侧均设置有第一螺纹杆(7),所述第一螺纹杆(7)的外表面与固定板(4)螺接,两组所述第一螺纹杆(7)的顶端分别与托板(11)底部的右侧和后侧相接触,所述固定板(4)顶部的左侧和前侧分别与两组外套管(8)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外套管(8)的底部内壁与压缩弹簧(9)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压缩弹簧(9)的顶端与连接杆(10)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10)的外表面与外套管(8)的内壁滑动连接,两组所述连接杆(10)的顶端分别与托板(11)下表面的左侧和前侧相接触,所述托板(11)的表面开设有多组贯穿托板(11)的固定孔(13),所述固定孔(13)与螺纹管(12)连通,所述托板(11)上表面的四侧分别与四组侧板(14)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侧板(14)的中部与第二螺纹杆(15)的外表面螺接,所述第二螺纹杆(15)的内端与夹板(16)的中部卡接,所述基座(1)顶部的右前侧与伸缩管(17)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伸缩管(17)的顶端穿过固定板(4)并与第三螺纹杆(18)的外表面螺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机底座,包括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上表面的中部与轴承座(2)的底部螺接,所述轴承座(2)的中部与转轴(3)的底端卡接,所述转轴(3)的顶端与固定板(4)下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4)上表面的中部与转动座(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座(5)的内壁与转动杆(6)的底端铰接,所述转动杆(6)的顶部设置有托板(11),所述托板(11)的底部均匀分布有多组螺纹管(12),所述螺纹管(12)的顶端与托板(11)的底部焊接,多组所述螺纹管(12)中位于中部的螺纹管(12)底端与转动杆(6)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4)底部的右侧和后侧均设置有第一螺纹杆(7),所述第一螺纹杆(7)的外表面与固定板(4)螺接,两组所述第一螺纹杆(7)的顶端分别与托板(11)底部的右侧和后侧相接触,所述固定板(4)顶部的左侧和前侧分别与两组外套管(8)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外套管(8)的底部内壁与压缩弹簧(9)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压缩弹簧(9)的顶端与连接杆(10)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10)的外表面与外套管(8)的内壁滑动连接,两组所述连接杆(10)的顶端分别与托板(11)下表面的左侧和前侧相接触,所述托板(11)的表面开设有多组贯穿托板(11)的固定孔(13),所述固定孔(13)与螺纹管(12)连通,所述托板(11)上表面的四侧分别与四组侧板(14)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侧板(14)的中部与第二螺纹杆(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超粮
申请(专利权)人:杨超粮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