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施工建筑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0334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利施工建筑支撑结构,其包括底座,底座的顶壁上竖直固设有立柱,底座的底部滑动设置有活动板,活动板沿立柱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四块,立柱上竖直滑动套设有滑动座,滑动座的底端铰接有支撑杆,支撑杆远离滑动座的一端与活动板的顶壁铰接,滑动座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滑动座滑动的限位机构。操作人员通过使用限位机构限制滑动座移动,即可限制活动板移动,相比逐一对各个活动板进行限位固定,本设计的固定操作更为省时省力,同时,通过推动滑动座向下推动,由多根支撑杆同时进行传动,同时侧向推动多块活动板从底座上向外伸出,保证活动板伸出底座长度相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提高支撑架搭建效率,支撑稳定性更好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利施工建筑支撑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技术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水利施工建筑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水利建筑工程是培养掌握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现场施工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在水利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经常需要支撑结构为建筑做支撑。授权公告号为CN20950956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水利施工建筑支撑结构,包括底座,底座的侧面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内侧滑动安装有限位板,限位板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活动板,活动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架,第一支架的内侧转动安装有支撑杆,支撑杆的内侧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的内侧滑动安装有活动杆,底座的上表面中部焊接有立柱,立柱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架,第二支架的内侧转动安装活动杆。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操作人员在将底座上各个活动板调节伸出底座外过程中,需要逐根对支撑杆上活动杆伸出长度进行调节,工作量大,且难以保证各活动板伸出底座长度相同,仍然存在支撑力不均衡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水利施工建筑支撑结构,具有调节快速,提高支撑稳定效果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水利施工建筑支撑结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壁上竖直固设有立柱,所述底座的底部沿立柱径向滑动设置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沿立柱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四块,所述立柱上竖直滑动套设有滑动座,所述滑动座的底端铰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滑动座的一端与活动板的顶壁铰接,所述滑动座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滑动座滑动的限位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在将底座上活动板向四周推出时,首先解开限位机构,使滑动座能在立柱上活动,接着,手动推动滑动座向下推动,即可与支撑杆共同作用,侧向推动活动板从底座上向外伸出,并可保证在活动板伸出过程中,各活动板伸出距离相同,支撑稳定性更好,在活动板伸出至合适长度后,再次使用限位机构将滑动座进行限位,即可限制活动板移动,相比逐一对各个活动板进行限位固定,本设计的固定操作更为省时省力,提高支撑架搭建效率。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转动环、插块和弹簧,所述滑动座的内壁上开设有滑动腔,所述插块沿立柱径向滑动设置在滑动腔内,所述立柱的外壁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与插块相适配的插接条,所述弹簧设置在滑动腔内,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滑动腔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插块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用于驱使插块远离立柱,所述转动环同轴螺纹连接在滑动座的顶壁上,所述插块的顶壁上固设有推块,所述推块远离立柱的侧壁上边缘设置为倾斜面,所述转动环底端的内边缘设置为与推块相适配的倾斜面,所述转动环的下部能抵接在推块的倾斜面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将转动环向下拧紧过程中,转动环的底部先与插块上推块的倾斜面接触,并侧向推动插块相立柱靠近,从而使插块克服弹簧弹力插接入立柱上的插接条中,将滑动座进行固定,操作人员将转动环向上松开后,插块在弹簧的拉力作用下,从插接条中抽出,从而使滑动座能上下滑动,滑动座的限位固定操作方便快速。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插块和所述插接条沿立柱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四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插块和插接条于立柱四周呈四角设置四组,提高滑动座固定状态下稳定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插块靠近立柱的竖直端面的上下边缘均设置为倾斜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块靠近立柱壁面上下边缘均设置为倾斜面,使插块在插接接入插接条上时,能起到导向作用,使插块能够准确对齐插接入插接条中,提高滑动座限位固定效率。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立柱上竖直滑动套设有持握套筒,所述持握套筒位于滑动座的上方,所述持握套筒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持握套筒滑动的锁紧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在推动滑动座进行滑动时,可解开持握套筒的锁紧构件,然后把持持握套筒,使其抵接到滑动座上,推动滑动座进行移动,增加人手持握和推动过程中舒适度。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锁紧构件包括固定环和磁环,所述磁环同轴固设在持握套筒的顶端,所述固定环同轴固设在立柱上,所述固定环位于持握套筒的上方,所述磁环能吸附固定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在使用完持握套筒后,将持握套筒升起,使持握套筒顶端的磁环吸附在立柱上的固定环上,即可使持握套筒固定在滑动座的上方,方便快速。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立柱的内部同轴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底端设置有朝向活动板靠近立柱的竖直侧壁的穿孔,所述立柱的外壁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连通空腔的条形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柔性条,所述柔性条的顶端穿过条形孔与持握套筒固定连接,所述柔性条的底端能抵接在活动板靠近立柱的竖直侧壁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在把持持握套筒向下推动支撑杆呈竖直状态中的滑动座移动时,立柱内的柔性条随持握套筒在一起在空腔内移动,从而在持握套筒推动滑动座前,先抵接到活动板的侧壁上,使活动板向外横向移动,使支撑杆转动脱离竖直状态,有效避免推动滑动座下移过程中出现卡顿现象,提高滑动座滑动流畅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空腔的底壁固设有导向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持握套筒在带动柔性条向下移动过程中,柔性条在经过导向块导向后,其底端弯曲90°,从而使柔性条的底端能抵接在活动板的侧壁上,结构简单。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操作人员通过使用限位机构限制滑动座移动,即可限制活动板移动,相比逐一对各个活动板进行限位固定,本设计的固定操作更为省时省力,提高支撑架搭建效率,同时,通过推动滑动座向下推动,由多根支撑杆同时进行传动,同时侧向推动多块活动板从底座上向外伸出,保证活动板伸出底座长度相等,支撑稳定性更好;2.操作人员在推动滑动座进行滑动时,可解开持握套筒的锁紧构件,然后把持持握套筒,使其抵接到滑动座上,推动滑动座进行移动,增加人手持握和推动过程中舒适度;3.操作人员在把持持握套筒向下推动滑动座移动时,带动柔性条一起在立柱内移动,从而在持握套筒推动滑动座前,先推动使活动板向外横向移动,使支撑杆脱离竖直死点状态,有效避免推动滑动座下移过程中出现卡顿现象,提高滑动座滑动流畅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活动板收纳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活动板收纳状态的局部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活动板支撑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活动板支撑状态的局部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底座;2、立柱;21、插接条;22、空腔;23、条形孔;24、导向块;3、活动板;4、滑动座;41、滑动腔;5、支撑杆;6、限位机构;61、转动环;62、插块;63、弹簧;64、推块;7、持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利施工建筑支撑结构,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顶壁上竖直固设有立柱(2),所述底座(1)的底部沿立柱(2)径向滑动设置有活动板(3),所述活动板(3)沿立柱(2)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四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2)上竖直滑动套设有滑动座(4),所述滑动座(4)的底端铰接有支撑杆(5),所述支撑杆(5)远离滑动座(4)的一端与活动板(3)的顶壁铰接,所述滑动座(4)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滑动座(4)滑动的限位机构(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施工建筑支撑结构,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顶壁上竖直固设有立柱(2),所述底座(1)的底部沿立柱(2)径向滑动设置有活动板(3),所述活动板(3)沿立柱(2)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四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2)上竖直滑动套设有滑动座(4),所述滑动座(4)的底端铰接有支撑杆(5),所述支撑杆(5)远离滑动座(4)的一端与活动板(3)的顶壁铰接,所述滑动座(4)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滑动座(4)滑动的限位机构(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施工建筑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6)包括转动环(61)、插块(62)和弹簧(63),所述滑动座(4)的内壁上开设有滑动腔(41),所述插块(62)沿立柱(2)径向滑动设置在滑动腔(41)内,所述立柱(2)的外壁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与插块(62)相适配的插接条(21),所述弹簧(63)设置在滑动腔(41)内,所述弹簧(63)的一端与滑动腔(41)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插块(62)固定连接,所述弹簧(63)用于驱使插块(62)远离立柱(2),所述转动环(61)同轴螺纹连接在滑动座(4)的顶壁上,所述插块(62)的顶壁上固设有推块(64),所述推块(64)远离立柱(2)的侧壁上边缘设置为倾斜面,所述转动环(61)底端的内边缘设置为与推块(64)相适配的倾斜面,所述转动环(61)的下部能抵接在推块(64)的倾斜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利施工建筑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块(62)和所述插接条(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长春马亚萍陈海谭颖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中港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