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临边坡外墙施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0237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临边坡外墙施工结构,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用以解决现有的临边坡外墙难以施工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临边坡外墙施工结构,包括基础和基坑边,基础位于外墙底部,外墙与基础垂直,基坑边位于外墙外侧,外墙施工结构还包括砖胎模、模板、方形钢管和内侧支撑体系,砖胎模填充于外墙和基坑边之间;模板、方形钢管和内侧支撑体系均位于外墙的内侧,且沿远离外墙的方向依次设置;内侧支撑体系包括平行设置的支撑单元,每个支撑单元所在的平面均垂直于外墙所在的平面,且垂直于基础所在的平面,两个支撑单元为一组,每组支撑单元之间通过X形钢管架连接,支撑单元之间还通过平行于外墙的钢管连接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临边坡外墙施工结构
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临边坡外墙施工结构。
技术介绍
地下室外墙通常采用模板加拉杆的方式固定支撑,如图8所示,实际施工时,当建筑物的一侧、两侧或三侧为边坡时,如图5-7所示,由于外墙距离边坡过近,地下室外墙施工面不够,外墙与基坑边之间无法站人,进而无法进行模板拉杆施工操作,从而造成模板无法施工。传统解决方法是将边坡扩挖,扩挖会造成山体不稳,甚至导致山体滑坡;无法扩挖时,只能移动地下室外墙,经济代价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临边坡外墙施工结构,用以解决现有的临边坡外墙难以施工的难题。本技术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临边坡外墙施工结构,包括基础和基坑边,基础位于外墙的底部,外墙与基础垂直,基坑边位于外墙外侧,外墙施工结构还包括砖胎模、模板、方形钢管和内侧支撑体系;砖胎模填充于外墙和基坑边之间,砖胎模用于固定并支撑外墙的外侧;模板、方形钢管和内侧支撑体系均位于外墙的内侧,且沿远离外墙的方向依次设置;内侧支撑体系包括平行设置的支撑单元,每个支撑单元所在的平面均垂直于外墙所在的平面,且垂直于基础所在的平面,两个支撑单元为一组,每组支撑单元之间通过X形钢管架连接,支撑单元之间还通过平行于外墙的钢管连接固定;支撑单元下端固定于基础上,上端固定方形钢管并抵持模板,从而实现模板、方形钢管对外墙的内侧的支撑固定。进一步地,支撑单元包括N个支撑钢管,支撑钢管的一端固定于基础上,另一端固定于方形钢管,1≤N≤50。进一步地,N个支撑钢管平行排列。进一步地,支撑钢管与方形钢管的夹角为30°-60°。进一步地,方形钢管与支撑单元通过连接组件固定连接。进一步地,连接组件包括方形钢管固定件和支撑钢管固定件,方形钢管固定件和支撑钢管固定件通过螺纹连接。进一步地,方形钢管固定件通过螺栓与方形钢管固定连接;支撑钢管固定件焊接于支撑钢管的端面上。进一步地,方形钢管固定件包括套筒、第一固定本体和第二固定本体,套筒与第一固定本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本体和第二固定本体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本体通过螺栓与方形钢管固定连接;套筒的端面设有螺母。进一步地,支撑钢管固定件包括焊接于钢板上的螺纹柱,钢板与支撑钢管焊接,螺纹柱与套筒的螺母配合。进一步地,基础上设有凹槽,支撑单元通过凹槽固定于基础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如下实用效果之一:1、现有技术中,采用外墙两侧设置模板,并通过多个横向的拉杆将模板固定的方式。当建筑物的一侧、两侧或三侧为边坡时,由于外墙距离边坡过近,地下室外墙施工面不够,外墙与基坑边之间距离太近,而无法站人,进而无法进行模板拉杆施工操作,从而造成模板无法施工。本技术的临边坡外墙施工结构,通过在外墙和基坑边之间填充砖胎模,在外墙施工前,先对砖胎模进行施工,采用砖胎模代替拉杆和模板对外墙的外侧进行支撑固定,不需要人站在外墙和基坑边之间的狭窄空间进行施工,有效解决了临边坡外墙施工难的问题;2、本技术的临边坡外墙施工结构,通过在每组支撑单元之间通过X形钢管架连接,且支撑单元之间还通过平行于外墙的钢管连接固定,进而将多个支撑单元牢固的固定成一个内侧支撑体系,增加了内侧支撑体系对外墙内侧的侧向支撑力;3、本技术的临边坡外墙施工结构,通过将支撑单元设计为N个支撑钢管,支撑钢管的一端固定于基础上,另一端固定于方形钢管,1≤N≤50。当需要较大的侧向支撑力时,可以增加支撑钢管的数量;当需要较小的侧向支撑力时,可以减少支撑钢管的数量,操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现场情况,灵活方便的调整支撑钢管的数量;4、本技术的临边坡外墙施工结构,通过设计支撑钢管与方形钢管的夹角为30°-60°。当需要较大的侧向支撑力时,可以增加支撑钢管与方形钢管的夹角;当需要较小的侧向支撑力时,可以减小支撑钢管与方形钢管的夹角,操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现场情况,灵活方便的支撑钢管与方形钢管的夹角。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的特征和优点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图1为本技术的临边坡外墙施工结构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临边坡外墙施工结构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连接组件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连接组件A-A截面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一侧临边坡的建筑物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两侧临边坡的建筑物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三侧临边坡的建筑物示意图;图8为现有技术中拉杆加模板的外墙施工结构示意图。图中:1-基础;2-基坑边;3-外墙;4-砖胎模;5-模板;6-方形钢管;7-内侧支撑体系;8-支撑单元;9-X形钢架;10-钢管;11-支撑钢管;12-连接组件;13-方形钢管固定件;14-支撑钢管固定件;15-螺栓;16-套筒;17-第一固定本体;18-第二固定本体;19-钢板;20-螺纹柱;21-凹槽;31-建筑物;32-边坡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技术一部分,并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技术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临边坡外墙施工结构,如图1-4所示,包括基础1和基坑边2,基础1位于外墙3的底部,外墙3与基础1垂直,外墙3与基础1呈L型,基坑边2位于外墙3外侧。外墙施工结构还包括砖胎模4、模板5、方形钢管6和内侧支撑体系7。砖胎模4填充于外墙3和基坑边2之间,砖胎模4用于固定并支撑外墙3的外侧。模板5、方形钢管6和内侧支撑体系7均位于外墙3的内侧,且沿远离外墙3的方向依次设置。方形钢管6的放置方向优选为竖直放置。内侧支撑体系7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支撑单元8,每个支撑单元8所在的平面均垂直于外墙3所在的平面,且垂直于基础1所在的平面。两个支撑单元8为一组,每组支撑单元8之间通过X形钢管架9连接,且支撑单元8之间还通过平行于外墙3的钢管10连接固定。进而将多个支撑单元8牢固的固定成一个内侧支撑体系7,增加了内侧支撑体系7对外墙3内侧的侧向支撑力。支撑单元8下端固定于基础1上,上端固定方形钢管6并抵持模板5,从而实现模板5、方形钢管6对外墙3的内侧的支撑固定。支撑单元8包括N个支撑钢管11,支撑钢管11的一端固定于基础1上,另一端固定于方形钢管6,1≤N≤50。当需要较大的侧向支撑力时,可以增加支撑钢管11的数量;当需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临边坡外墙施工结构,包括基础(1)和基坑边(2),基础(1)位于外墙(3)的底部,外墙(3)与基础(1)垂直,基坑边(2)位于外墙(3)外侧,其特征在于,外墙施工结构还包括砖胎模(4)、模板(5)、方形钢管(6)和内侧支撑体系(7);/n砖胎模(4)填充于外墙(3)和基坑边(2)之间,砖胎模(4)用于固定并支撑外墙(3)的外侧;/n模板(5)、方形钢管(6)和内侧支撑体系(7)均位于外墙(3)的内侧,且沿远离外墙(3)的方向依次设置;/n内侧支撑体系(7)包括平行设置的支撑单元(8),每个支撑单元(8)所在的平面均垂直于外墙(3)所在的平面,且垂直于基础(1)所在的平面,两个支撑单元(8)为一组,每组支撑单元(8)之间通过X形钢管架(9)连接,支撑单元(8)之间还通过平行于外墙(3)的钢管(10)连接固定;/n支撑单元(8)下端固定于基础(1)上,上端固定方形钢管(6)并抵持模板(5),从而实现模板(5)、方形钢管(6)对外墙(3)的内侧的支撑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临边坡外墙施工结构,包括基础(1)和基坑边(2),基础(1)位于外墙(3)的底部,外墙(3)与基础(1)垂直,基坑边(2)位于外墙(3)外侧,其特征在于,外墙施工结构还包括砖胎模(4)、模板(5)、方形钢管(6)和内侧支撑体系(7);
砖胎模(4)填充于外墙(3)和基坑边(2)之间,砖胎模(4)用于固定并支撑外墙(3)的外侧;
模板(5)、方形钢管(6)和内侧支撑体系(7)均位于外墙(3)的内侧,且沿远离外墙(3)的方向依次设置;
内侧支撑体系(7)包括平行设置的支撑单元(8),每个支撑单元(8)所在的平面均垂直于外墙(3)所在的平面,且垂直于基础(1)所在的平面,两个支撑单元(8)为一组,每组支撑单元(8)之间通过X形钢管架(9)连接,支撑单元(8)之间还通过平行于外墙(3)的钢管(10)连接固定;
支撑单元(8)下端固定于基础(1)上,上端固定方形钢管(6)并抵持模板(5),从而实现模板(5)、方形钢管(6)对外墙(3)的内侧的支撑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临边坡外墙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8)包括N个支撑钢管(11),支撑钢管(11)的一端固定于基础(1)上,另一端固定于方形钢管(6),1≤N≤5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临边坡外墙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N个所述支撑钢管(11)平行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临边坡外墙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钢管(11)与方形钢管(6)的夹角为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心刚杜玉乐周粉霞石啸天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外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