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工程用生态护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0220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用生态护坡,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岩土层、种植池、第一回水槽、喷头和第二回水槽,岩土层的上端面固定有种植池,岩土层的上斜面铺设有砂石层,砂石层的上方固定浇筑有混凝土层,混凝土层的上方浇筑有水泥面层,混凝土层和水泥面层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回水槽,第一回水槽上方的混凝土层和水泥面层的内部开设有第二回水槽,第一回水槽和第二回水槽下方的混凝土层内固定有回水管,回水管的末端固定有喷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混凝土层、水泥面层、玻璃纤维网、第一回水槽、第二回水槽、回水管、种植池、喷头,解决了护坡结构的稳定性不高、护坡被浪潮冲刷后回水速度无法控制和美观度不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利工程用生态护坡
本技术属于水利工程
,特别是涉及一种水利工程用生态护坡。
技术介绍
水利工程是为消除水害和开发利用水资源而修建的工程。按其服务对象分为防洪工程、农田水利工程、水力发电工程、航道和港口工程、供水和排水工程、环境水利工程、海涂围垦工程等。水利工程需要修建坝、堤、溢洪道、水闸、进水口、渠道、渡漕、筏道、鱼道等不同类型的水工建筑物,以实现其目标。而在水利工程的种种水工建筑中,对于河流一类的水域结构,其不仅仅需要修建相应的堤岸,还需要对其两侧的河岸进行有效的防护,以避免水土过量流失的现象,这便需要修建护坡以防止水土流失,但是现有的河岸护坡,本身的结构过于简单,稳定性不高,并不能有效的防止水土流失,且一旦浪潮冲上河岸,无法缓慢的回水,通常都是直接回流,导致无法降低浪潮的汹涌程度,并且护坡的美观度不高,局限性较大,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利工程用生态护坡,通过设置混凝土层、水泥面层、玻璃纤维网、第一回水槽、第二回水槽、回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利工程用生态护坡,包括岩土层(1)、种植池(2)、第一回水槽(10)、喷头(14)和第二回水槽(15),其特征在于:所述岩土层(1)的上端面固定有种植池(2),所述岩土层(1)的上斜面铺设有砂石层(5),所述砂石层(5)的上方固定浇筑有混凝土层(6),所述混凝土层(6)的上方浇筑有水泥面层(7),所述混凝土层(6)和水泥面层(7)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回水槽(10),所述第一回水槽(10)上方的混凝土层(6)和水泥面层(7)的内部开设有第二回水槽(15),所述第一回水槽(10)和第二回水槽(15)下方的混凝土层(6)内固定有回水管(13),所述回水管(13)的末端固定有喷头(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工程用生态护坡,包括岩土层(1)、种植池(2)、第一回水槽(10)、喷头(14)和第二回水槽(15),其特征在于:所述岩土层(1)的上端面固定有种植池(2),所述岩土层(1)的上斜面铺设有砂石层(5),所述砂石层(5)的上方固定浇筑有混凝土层(6),所述混凝土层(6)的上方浇筑有水泥面层(7),所述混凝土层(6)和水泥面层(7)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回水槽(10),所述第一回水槽(10)上方的混凝土层(6)和水泥面层(7)的内部开设有第二回水槽(15),所述第一回水槽(10)和第二回水槽(15)下方的混凝土层(6)内固定有回水管(13),所述回水管(13)的末端固定有喷头(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用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面层(7)的内部放置有玻璃纤维网(9),所述水泥面层(7)的上方固定有护坡砖(12),所述护坡砖(12)内种植有生态植被(8),所述护坡砖(12)铺设的面积被第一回水槽(10)和第二回水槽(15)分隔为上、中、下三层,且位于第一回水槽(10)上方铺设的护坡砖(12)内皆种植有生态植被(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慧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政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