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城市道路雨水渗滤净化排放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80063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海绵城市道路雨水渗滤净化排放系统。目前如何有效收集、净化、储存城市径流雨水是解决城市雨水污染的关键之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在透水路面的下部依次布置生物带层、砾石层、细砂层和埋有盲管的土基,所述埋有盲管的土基连接市政雨水管,所述的市政雨水管的末端还设置铁丝网层,所述的生物带层在上方和下方分别铺设土工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雨水净化排放系统安装简单,经济投入不高,通过多个过滤层逐级净化雨水,水质得到了明显提升改善,满足二次利用需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安装方便,使用寿命长,维护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雨水渗滤净化排放系统
本技术涉及雨水净化领域,具体是一种海绵城市道路雨水渗滤净化排放系统。
技术介绍
海绵城市建设的要义是通过人工设施和自然途径的结合,实现雨水自然积存、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并能够在缺水时“释放”雨水,形成良好的自然循环,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城市雨水径流的发生具有随机性和间歇性,污染源具有分布广泛、不集中且污染物浓度变化大等特点。如何有效收集、净化、储存城市径流雨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之一。充分利用城市非硬化下垫面,在保持其原有生活和生态功能基础上,促进雨水就地渗透、净化、储存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利用渗滤原理削减地表水污染及城市降雨径流污染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20世纪70年代,国外已开始利用各种类型绿地还有道路结构来储蓄地表径流和削减径流污染,其中,优化非硬化区下垫面填充基质是提高系统雨水处理性能的有效途径,目前关于城市下垫面研究仅停留在传统的沙土基质配比优化和分层填装方面,雨水渗透速度提升空间有限且污染物削减量难以满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道路雨水渗滤净化排放系统,能够净化雨水,水质得到了明显提升改善,满足二次利用需求,使用寿命长,维护简单。为此,本技术采取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海绵城市道路雨水渗滤净化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在透水路面的下部依次布置生物带层、砾石层、细砂层和埋有盲管的土基,所述埋有盲管的土基连接市政雨水管,所述的市政雨水管的末端还设置铁丝网层,所述的生物带层在上方和下方分别铺设土工布。>所述市政雨水管的末端连接生物栅。所述的生物带层上附着硝化细菌。所述的碎石层和细砂层的厚度为6-8cm。所述的铁丝网为不锈钢制成,孔径大小为3-4mm。本技术的雨水净化排放系统安装简单,经济投入不高,通过多个过滤层逐级净化雨水,水质得到了明显提升改善,满足二次利用需求。系统安装方便,使用寿命长,维护简单。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如图1所示的一种海绵城市道路雨水渗滤净化排放系统,在透水路面的下部依次布置生物带层、砾石层、细砂层和埋有盲管的土基,所述埋有盲管的土基6连接市政雨水管7,所述市政雨水管的末端还设置铁丝网层,所述的生物带层在上方和下方分别铺设土工布。市政雨水管的末端连接生物栅。生物带层上附着硝化细菌。碎石层和细砂层的厚度为6-8cm。铁丝网为不锈钢制成,孔径大小为3-4mm。降雨后,雨水通过透水路面1,依次渗滤到土工布2、生物带3、土工布2、砾石层4、细砂层5,其中生物带上附着有微生物,可分解雨水中的污染物。雨水通过砾石层、细砂层可以吸附、过滤水体中的污染物。经净化的雨水一部分渗入土基补充地下水,一部分通过盲管进入市政雨水管网,在管网末端设置铁网8拦截大颗粒的杂质等,生物栅9则可以净化水体中的污染物质,铁网和生物栅对水体进行了二次净化。本技术的雨水净化排放系统安装简单,经济投入不高,通过多个过滤层逐级净化雨水,水质得到了明显提升改善,满足二次利用需求。系统安装后,使用寿命长,维护简单。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绵城市道路雨水渗滤净化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在透水路面的下部依次布置生物带层、砾石层、细砂层和埋有盲管的土基,所述埋有盲管的土基连接市政雨水管,所述的市政雨水管的末端还设置铁丝网层,所述的生物带层在上方和下方分别铺设土工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绵城市道路雨水渗滤净化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在透水路面的下部依次布置生物带层、砾石层、细砂层和埋有盲管的土基,所述埋有盲管的土基连接市政雨水管,所述的市政雨水管的末端还设置铁丝网层,所述的生物带层在上方和下方分别铺设土工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道路雨水渗滤净化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市政雨水管的末端连接生物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玉娟陈丽红吕勤王坤邱和威詹涛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红杏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