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然水体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00569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天然水体处理装置,包括:气泵;空气处理模块;空气过滤模块,其一端置于空气中,另一端与空气处理模块的输入端相连,空气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气泵的一端相连;微气泡产生模块,其一入口端与气泵的另一端相连;水泵;栅格过滤模块,其入口端用于吸入待净化水体,其输出端与水泵的输入端相连;高级氧化模块,其一入口端与微气泡产生模块的出口端相连,其另一入口端通过进水管道与水泵的输出端相连,高级氧化模块包括:壳体、紫外辐照模块、负载型催化剂层组、出水口;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控制VOCs污染物的水体富集,从源头上切断水体富营养化的碳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天然水体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天然水体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大量的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OrganicCompounds,VOCs)由于大气的运输作用、沉降作用以及渗透作用被携带进入天然水体中,最终在水体中富集,成为水生动物、植物的营养源,导致水体的总有机碳(TotalOrganicCarbon,TOC)指标升高,增加水质的富营养化程度,并进而促进以水华微囊藻为代表的蓝藻类生物的大规模爆发,向水中释放出大量的藻毒素而污染水体;同时,各种水生动植物的腐败组织经长期的物理化学反应最终转化为一系列高分子化合物——腐殖酸;研究数据显示,天然水体中腐殖酸的含量占到了总溶解有机碳(DissolvedOrganicCarbon,DOC)的50%-90%。上述天然水体中的藻毒素与腐植酸类物质具有难生物降解、致癌、致畸等特点,属于超难降解的环境污染物,影响了水源地的供水安全。当前,我国自来水消毒的主流工艺仍为氯消毒法,无法对水源地携带的上述腐植酸、藻毒素等污染物彻底降解、去除,从而导致后续自来水供水中生成多种卤乙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天然水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n气泵(15);/n空气处理模块(14);/n空气过滤模块(11),其一端置于空气中,另一端与所述空气处理模块(14)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空气处理模块(14)的输出端与所述气泵(15)的一端相连;/n微气泡产生模块(10),其一入口端与所述气泵(15)的另一端相连;/n水泵(16);/n栅格过滤模块(13),其入口端用于吸入待净化水体,其输出端与所述水泵(16)的输入端相连;/n高级氧化模块,其一入口端与所述微气泡产生模块(10)的出口端相连,其另一入口端通过进水管道与所述水泵(16)的输出端相连,/n其中,所述高级氧化模块包括:壳体(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天然水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气泵(15);
空气处理模块(14);
空气过滤模块(11),其一端置于空气中,另一端与所述空气处理模块(14)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空气处理模块(14)的输出端与所述气泵(15)的一端相连;
微气泡产生模块(10),其一入口端与所述气泵(15)的另一端相连;
水泵(16);
栅格过滤模块(13),其入口端用于吸入待净化水体,其输出端与所述水泵(16)的输入端相连;
高级氧化模块,其一入口端与所述微气泡产生模块(10)的出口端相连,其另一入口端通过进水管道与所述水泵(16)的输出端相连,
其中,所述高级氧化模块包括:壳体(7)、紫外辐照模块(3)、负载型催化剂层组(4)、出水口;
所述紫外辐照模块(3)设置于所述壳体(7)上,所述负载型催化剂层组(4)为紫外激发半导体光催化剂,所述出水口设置于所述壳体(7)的侧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然水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线监测模块(5);
所述在线监测模块(5)设置于所述壳体(7)上,且对应的探针置于所述壳体(7)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天然水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出水电磁阀(6)、进水电磁阀(9)、回止阀(12);
所述出水电磁阀(6)设置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丽杨懿张文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