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卢永利专利>正文

一种绿色建筑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0052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绿色建筑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分别焊接有第二沉淀池、反应池、第一沉淀池,所述第二沉淀池的内侧壁连通有第三管体,所述第三管体的一端与所述反应池的内侧壁连通,所述第一沉淀池远离第三管体的内侧壁连通有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沉淀池的内侧壁连通,所述第二沉淀池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二杆体,清理管体中形成结垢,防止管体内堵塞,保证装置可以挣对污水进行处理,第二板体可以对灌入第一沉淀池的污水起到缓冲作用,使污水流速变缓,使其对正在沉淀的污水产生的影响变小,使污水的沉淀更稳定快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合理,有较高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绿色建筑污水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绿色建筑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绿色建筑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包括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物。绿色建筑技术注重低耗、高效、经济、环保、集成与优化,是人与自然、现在与未来之间的利益共享,是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手段。中国公开授权专利技术:CN209161767U公开了一种绿色建筑污水处理装置,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不但节约水资源,降低生活用水的消耗,更加入了能量充分利用的设计,在提高处理效率的同时降低水处理能耗;然而在使用的过程中,污水中夹杂的杂质长时间后会在管体中形成结垢,使管体堵塞,造成对污水处理效率的影响,为此,提出一种绿色建筑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色建筑污水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绿色建筑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分别焊接有第二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绿色建筑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分别焊接有第二沉淀池(2)、反应池(23)、第一沉淀池(24),所述第二沉淀池(2)的内侧壁连通有第三管体(34),所述第三管体(34)的一端与所述反应池(23)的内侧壁连通,所述第一沉淀池(24)远离第三管体(34)的内侧壁连通有第二管体(18),所述第二管体(18)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沉淀池(24)的内侧壁连通,所述第二沉淀池(2)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二杆体(35),所述反应池(23)的内部顶壁中心处焊接有第一杆体(12),所述第一杆体(12)的一端焊接有轴承(36),所述轴承(36)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二杆体(3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绿色建筑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分别焊接有第二沉淀池(2)、反应池(23)、第一沉淀池(24),所述第二沉淀池(2)的内侧壁连通有第三管体(34),所述第三管体(34)的一端与所述反应池(23)的内侧壁连通,所述第一沉淀池(24)远离第三管体(34)的内侧壁连通有第二管体(18),所述第二管体(18)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沉淀池(24)的内侧壁连通,所述第二沉淀池(2)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二杆体(35),所述反应池(23)的内部顶壁中心处焊接有第一杆体(12),所述第一杆体(12)的一端焊接有轴承(36),所述轴承(36)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二杆体(35)的外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杆体(35)的外侧壁且位于所述第二管体(18)和第三管体(34)的内部对称焊接有两个连杆(32),两个所述连杆(32)的外侧壁均焊接有毛刷(33),所述第二沉淀池(2)的上表面安装有电机(11),所述电机(11)的输出轴焊接有主动转轮(37),所述第二杆体(35)的外侧壁焊接有从动转轮(8),所述从动转轮(8)的外侧壁滚动连接有传动带(9),所述传动带(9)贯穿第二沉淀池(2),所述传动带(9)的内侧壁与所述主动转轮(37)的外侧壁滚动连接,所述第二沉淀池(2)和第一沉淀池(24)的内侧壁均连通有排污管(26),所述排污管(26)的内侧壁连通有阀门(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沉淀池(24)的内部顶壁连通有进水管(19),所述进水管(19)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板体(29),所述板体(29)的上表面和所述进水管(19)的内侧壁均焊接有第二固定块(31),所述第二固定块(3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永利李慧军
申请(专利权)人:卢永利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