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工业污染的地下水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0049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治工业污染的地下水净化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过滤水箱、沉淀水箱和消毒水箱;过滤水箱的箱体内设置有微粒过滤网、活性炭过滤网;过滤水箱的进水管处设置有第一涡轮流量计;过滤水箱的出水管出设置有第二涡轮流量计;沉淀水箱的底部设置有自动清洗装置;自动清洗装置包括第一电机、第一转轴、圆形连接板、刷毛和刷毛球;第一电机设置于沉淀水箱的底部,其输出轴与设置在沉淀水箱内部的第一转轴相连接,第一转轴设置在位于沉淀水箱底部的圆形连接板的中心位置;刷毛的一端固定在圆形连接板的底部,另一端与刷毛球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多级净化、过滤网过滤效果的自动检测、沉淀水箱的自动清洁排污,提高地下水的净化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治工业污染的地下水净化装置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防治工业污染的地下水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技术相关的
技术介绍
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地下水(groundwater),是指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狭义上是指地下水面以下饱和含水层中的水。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水量稳定,水质好,是农业灌溉、工矿和城市的重要水源之一。但在一定条件下,地下水的变化也会引起沼泽化、盐渍化、滑坡、地面沉降等不利自然现象。但是,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泄严重影响了地下水的质量,尤其是含有大量重金属的工业污水。含有超标重金属的地下水灌溉植被时会导致植被的污染、死亡,严重时会导致稀少植被的灭绝;引用地下水会增大危害健康的概率。因此,地下水在使用之前需要进行净化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防治工业污染的地下水净化装置,本技术具有多级净化的优点,单纯的过滤或者是沉淀无法对地下水进行有效的净化,同时,本技术还能够实现过滤网过滤效果的自动检测、沉淀水箱的清洁排污,提高了地下水的净化效率。根据一些实施例,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治工业污染的地下水净化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过滤水箱、沉淀水箱和消毒水箱;所述过滤水箱的箱体内靠近进水管的一端设置有微粒过滤网,另一端设置有活性炭过滤网;所述过滤水箱的进水管处设置有第一涡轮流量计,用于测量过滤水箱进水管处水流的流速;所述过滤水箱的出水管出设置有第二涡轮流量计,用于测量过滤水箱出水管处水流的流速;所述沉淀水箱的底部设置有自动清洗装置;所述自动清洗装置包括第一电机、第一转轴、圆形连接板、刷毛和刷毛球;所述第一电机设置于沉淀水箱的底部,其输出轴与设置在沉淀水箱内部的第一转轴相连接,所述第一转轴设置在位于沉淀水箱底部的圆形连接板的中心位置;所述刷毛的一端固定在圆形连接板的底部,另一端与刷毛球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过滤水箱的进水管处还设置有第一吸水泵,用于吸入待净化的地下水。进一步的,所述过滤水箱上设置有能够打开的上端面,所述上端面上设置有用于实现过滤水箱紧闭的锁紧扣。进一步的,所述沉淀水箱的进水管与过滤水箱的出水管相连接;所述沉淀水箱的出水管与消毒水箱的进水管通过第二吸水泵相连接,用于将沉淀水箱中的水吸入消毒水箱;所述消毒水箱的另一端还设置有出水管。进一步的,所述沉淀水箱中还设置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第二电机、第二转轴、搅拌桨;所述第二电机设置于沉淀水箱的顶部,其输出轴与设置在沉淀水箱内部的第二转轴相连接,所述第二转轴设置在位于沉淀水箱顶部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二转轴上设置有螺旋状排列的长度一致的搅拌桨。进一步的,所述沉淀水箱的顶部设置有用于控制搅拌装置的第二开关;所述沉淀水箱的底部设置有控制自动清洗装置的第一开关。进一步的,所述沉淀水箱的底部还设置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的一端与沉淀水箱相连接,另一端安装有排污口盖。进一步的,所述沉淀水箱的顶部一端设置有溶剂箱;所述溶剂箱的出液管上设置有位于沉淀水箱外部的第一开关阀;所述溶剂箱出液管的一端与溶剂箱相连接,另一端通过喷洒装置与沉淀水箱相连通。进一步的,所述消毒水箱中设置有消毒装置;所述消毒装置包括臭氧收集箱、第二开关阀、输送管、喷管和喷头;所述臭氧收集箱设置于消毒水箱的顶部,所述第二开关阀设置于臭氧收集箱和输送管之间;所述输送管设置于过滤水箱的侧面和底部,用于传输臭氧,所述位于过滤水箱底部的输送管的上侧从左到右依次连通有喷管;所述喷管贯穿消毒水箱的底部,所述喷管的上端均设置有喷头。进一步的,消毒水箱的顶部还设置有用于控制消毒装置的第三开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设置在过滤水箱进水管和出水管出的第一涡轮流量计和第二涡轮流量计检测进水管处和出水管处水流的流速,将二者之间的差值与事先设定好的阈值相比较,从而实现对过滤水箱中过滤网是否需要进行清洗更换的判断;同时,结合沉淀水箱底部的自动清洗装置实现对沉淀水箱的清洗功能。本技术实现了对地下水的多级净化,同时还能够实现过滤网过滤效果的自动检测和沉淀水箱的自动清洁功能。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图1是本技术中的防治工业污染的地下水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过滤水箱,11、微粒过滤网,12、活性炭过滤网,13、第一涡轮流量计,14、第二涡轮流量计,15、第一吸水泵,16、上端面,161、轴销,162、锁紧扣,2、沉淀水箱,21、自动清洗装置,211、第一电机,212、第一转轴,213、圆形连接板,214、刷毛,215、刷毛球,216、第一开关,22、第二吸水泵,23、搅拌装置,231、第二电机,232、第二转轴,233、搅拌桨,234、第二开关,24、排污口,241、排污口盖,25、溶剂箱,251、出液管,252、第一开关阀,253、喷洒装置,3、过滤水箱,31、消毒装置,311、臭氧收集箱,312、第二开关阀,313、输液管,314、喷管,315、喷头,316、第三开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在本技术中,术语如“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侧”、“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只是为了便于叙述本技术各部件或元件结构关系而确定的关系词,并非特指本技术中任一部件或元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中,术语如“固接”、“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表示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一体地连接或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相关科研或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实施例中介绍了一种如图1所示的防治工业污染的地下水净化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过滤水箱1、沉淀水箱2和消毒水箱3。过滤水箱1内设置有微粒过滤网11和活性炭过滤网12,微粒过滤网11设置于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治工业污染的地下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过滤水箱、沉淀水箱和消毒水箱;/n所述过滤水箱的箱体内靠近进水管的一端设置有微粒过滤网,另一端设置有活性炭过滤网;/n所述过滤水箱的进水管处设置有第一涡轮流量计;所述过滤水箱的出水管出设置有第二涡轮流量计;/n所述沉淀水箱的底部设置有自动清洗装置;/n所述自动清洗装置包括第一电机、第一转轴、圆形连接板、刷毛和刷毛球;/n所述第一电机设置于沉淀水箱的底部,其输出轴与设置在沉淀水箱内部的第一转轴相连接,所述第一转轴设置在位于沉淀水箱底部的圆形连接板的中心位置;所述刷毛的一端固定在圆形连接板的底部,另一端与刷毛球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工业污染的地下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过滤水箱、沉淀水箱和消毒水箱;
所述过滤水箱的箱体内靠近进水管的一端设置有微粒过滤网,另一端设置有活性炭过滤网;
所述过滤水箱的进水管处设置有第一涡轮流量计;所述过滤水箱的出水管出设置有第二涡轮流量计;
所述沉淀水箱的底部设置有自动清洗装置;
所述自动清洗装置包括第一电机、第一转轴、圆形连接板、刷毛和刷毛球;
所述第一电机设置于沉淀水箱的底部,其输出轴与设置在沉淀水箱内部的第一转轴相连接,所述第一转轴设置在位于沉淀水箱底部的圆形连接板的中心位置;所述刷毛的一端固定在圆形连接板的底部,另一端与刷毛球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防治工业污染的地下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水箱的进水管处还设置有第一吸水泵。


3.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防治工业污染的地下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水箱上设置有能够打开的上端面,所述上端面上设置有锁紧扣。


4.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防治工业污染的地下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水箱的进水管与过滤水箱的出水管相连接;所述沉淀水箱的出水管与消毒水箱的进水管通过第二吸水泵相连接;所述消毒水箱的另一端还设置有出水管。


5.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防治工业污染的地下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水箱中还设置有搅拌装置;
所述搅拌装置包括第二电机、第二转轴、搅拌桨;
所述第二电机设置于沉淀水箱的顶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兆民李小彦黄兴龙李厚季隋岩刚张业智许蓬钟伟杰高菡宋一心高政任乐华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煤田地质规划勘察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