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9950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17
提供一种电梯控制装置,即使在被监护方及其监护人没有同乘轿厢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控制电梯的动作。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梯的控制装置(5)具备:判定部(7),其根据设置在电梯的轿厢内的检测器(4)的检测结果,判定第一识别体是否存在于该轿厢内,根据检测器(4)的检测结果,判定第二识别体是否存在于该轿厢内,并且根据与第二识别体一起移动的通信器(3)对第一识别体的检测结果,判定第一识别体与第二识别体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控制部(8),其根据判定部(7)的判定结果来控制电梯的动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梯控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被监护方以及监护该被监护方的监护人在利用电梯时,可能发生当被监护方和监护人被分开在轿厢内和层站的状态下门被关闭的情况。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根据是否在轿厢内检测到宠物的IC标签和主人的IC标签这双方来进行电梯门的开闭控制的系统。根据该系统,能够防止发生上述那样的情况。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8255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系统中,即使在主人单独使用电梯时,门也可能保持打开状态。该情况下,轿厢的移动无法开始。因此,无法根据状况适当地控制电梯的动作。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被监护方及其监护人没有同乘轿厢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控制电梯的动作的电梯控制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电梯控制装置具备:判定部,其根据设置于电梯的轿厢内的检测器的检测结果,判定第一识别体是否存在于该轿厢内,根据所述检测器的检测结果,判定第二识别体是否存在于该轿厢内,并且根据与第二识别体一起移动的通信器对第一识别体的检测结果,判定第一识别体与第二识别体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控制部,其根据判定部的判定结果来控制电梯的动作。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判定部根据与第二识别体一起移动的通信器对第一识别体的检测结果,判定第一识别体与第二识别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控制部根据判定部的判定结果对电梯的动作进行控制。因此,即使在被监护方及其监护人不同乘轿厢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控制电梯的动作。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1的电梯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图2是实施方式1的电梯控制系统的动作例的流程图的一部分。图3是实施方式1的电梯控制系统的动作例的流程图的剩余部分。图4是控制装置的硬件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适当简化或省略重复的说明。实施方式1.图1是实施方式1的电梯控制系统的结构图。电梯的使用者例如包括被监护方以及对该被监护方进行监护的监护人。被监护方例如是宠物、儿童或因认知障碍而有徘徊问题的人等。被监护方携带第一识别体。在被监护方是宠物的情况下,第一识别体例如安装在宠物的身体或者项圈等上。监护人携带第二识别体。第一识别体和第二识别体例如具有单独的识别信息。第一识别体和第二识别体具有进行无线通信的功能。第一识别体和第二识别体例如是IC标签或便携式终端等。图1例示作为第一识别体使用第一标签1,作为第二识别体使用第二标签2的情况。第一标签1和第二标签2例如是具有同等功能和精度的IC标签。监护人携带通信器3。通信器3例如是具有进行无线通信的功能的便携式终端。通信器3具有通过无线通信至少从第一标签1读取信息的功能。通信器3具有发送接收到的信息的功能。通信器3例如具有对监护人通知信息的通知部。作为通知部,例如可以设置液晶显示器和扬声器等中的至少一方。通信器3具有例如受理由监护人执行的操作的操作部。作为操作部,例如可以设置按钮、键盘以及触摸面板等中的至少一方。控制系统例如具备检测器4、控制装置5及发送部6。控制装置5例如具备判定部7和控制部8。检测器4和发送部6与控制装置5电连接。检测器4设置在电梯的轿厢内。检测器4具有通过无线通信从第一标签1和第二标签2读取信息的功能。检测器4具有输出接收到的信息的功能。检测器4通过接收第一标签1的识别信息来检测第一标签1。检测器4通过接收第二标签2的识别信息来检测第二标签2。检测器4接收到的识别信息被输入到控制装置5。检测器4从存在于轿厢内的第一标签1以及第二标签2接收识别信息。检测器4不从不存在于轿厢内的第一标签1以及第二标签2接收识别信息。检测器4例如在轿厢门9打开而能够从层站搭乘轿厢的状态下,不从位于该层站的第一标签1以及第二标签2接收识别信息。通信器3通过接收第一标签1的识别信息来检测第一标签1。通信器3能够检测出第一标签1的距离例如与检测器4能够检测出第一标签1的距离同等。通信器3通过无线通信将表示第一标签1的检测结果的信息发送到控制装置5。例如,表示第一标签1的检测结果的信息的发送根据来自控制装置5的请求来进行。表示通信器3的检测结果的信息可以是从第一标签1接收到的识别信息本身。表示通信器3的检测结果的信息例如可以是表示检测出第一标签1的信息。表示通信器3的检测结果的信息,例如可以是表示未能检测出第一标签1的信息。被监护方的第一标签1与其监护人的第二标签2成对。控制装置5将成对的第一标签1及第二标签2各自的识别信息预先关联起来进行存储。此外,在一个监护人监护多名被监护方的情况下,多个第一标签1的识别信息与同一第二标签2的识别信息相关联。IC标签的关联信息例如被存储在控制装置5的未图示的存储部中。判定部7例如基于检测器4的检测结果,判定第一标签1是否存在于轿厢内。即,判定部7判定被监护方是否在轿厢内。判定部7例如基于检测器4的检测结果,判定第二标签2是否存在于轿厢内。即,判定部7判定监护人是否在轿厢内。判定部7例如基于检测器4的检测结果以及IC标签的关联信息,判定成对的第一标签1以及第二标签2双方是否存在于轿厢内。即,判定部7判定是否被监护方及其监护人双方在轿厢内。判定部7例如根据通信器3对第一标签1的检测结果和IC标签的关联信息,判定成对的第一标签1与第二标签2之间的位置关系。即,判定部7判定被监护方与其监护人之间的位置关系。例如,当通信器3检测到第一标签1时,判定部7判定为第二标签2存在于第一标签1附近。该情况下,判定为在被监护方附近存在其监护人。例如,当通信器3没有检测到第一标签1时,判定部7判定为第二标签2不存在于第一标签1附近。该情况下,判定为被监护方与其监护人离开一定距离以上。控制部8例如根据判定部7的判定结果等进行电梯控制。电梯控制例如包括轿厢的移动以及轿厢门9的开闭等。另外,控制部8例如控制发送部6的动作。发送部6是通过无线通信向通信器3发送信息的设备。发送部6例如设置在建筑物内的一处或多处。发送部6例如可以设置在通道、层站以及轿厢内等。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电梯控制系统的动作例的流程图的一部分。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电梯控制系统的动作例的流程图的剩余部分。图2及图3合起来是一个流程图。下面,参照图2和图3说明控制系统的具体的动作例。在步骤S101中,在电梯的轿厢内或者层站进行呼梯登记。进行呼梯登记后,实施步骤S102。在步骤S102中,对应于呼梯而移动的轿厢停靠在与呼梯对应的楼层。在轿厢停靠后,开始开门动作。当轿厢门9以及层站门打开时,实施步骤S103。在步骤S103中,轿厢内的检测器4进行IC标签检测动作。位于轿厢内的IC标签的识别信息被从检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控制装置,其中,所述电梯控制装置具备:/n判定部,其根据设置于电梯的轿厢内的检测器的检测结果,判定第一识别体是否存在于该轿厢内,根据所述检测器的检测结果,判定第二识别体是否存在于该轿厢内,并且根据与所述第二识别体一起移动的通信器对所述第一识别体的检测结果,判定所述第一识别体与所述第二识别体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n控制部,其根据所述判定部的判定结果来控制电梯的动作。/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电梯控制装置,其中,所述电梯控制装置具备:
判定部,其根据设置于电梯的轿厢内的检测器的检测结果,判定第一识别体是否存在于该轿厢内,根据所述检测器的检测结果,判定第二识别体是否存在于该轿厢内,并且根据与所述第二识别体一起移动的通信器对所述第一识别体的检测结果,判定所述第一识别体与所述第二识别体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
控制部,其根据所述判定部的判定结果来控制电梯的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控制装置,其中,
在由所述判定部判定为所述第一识别体不存在于轿厢内而所述第二识别体存在于该轿厢内、并且所述第二识别体并不存在于所述第一识别体的附近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进行通常的电梯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控制装置,其中,
在由所述判定部判定为所述第一识别体不存在于轿厢内而所述第二识别体存在于该轿厢内、并且所述第二识别体存在于所述第一识别体的附近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维持轿厢门的打开状态,并从所述通信器通知表示所述第一识别体位于层站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野纯平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