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基坑电梯的层层缓冲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9914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基坑电梯的层层缓冲机构,包括电梯框架、滑轨、电梯本体和驱动电机,所述电梯框架的内部底端固定安装有油缸,所述油缸的两侧皆固定连接有输油管,所述输油管的另一端插设于储油管的内部,所述油缸的内部设置有推油板,所述推油板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下压杆,所述下压杆的顶端外表面固定焊接有下压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其减震缓冲结构可以在电梯本体故障坠落到下压板上时,通过下压板将坠落的力传导给复位弹簧,使其复位弹簧产生形变进行减震缓冲,且下压板也会带动下压杆进行下移,使其下压杆带动推油板挤压油缸内部的油,使其油流通到两侧的储油管内部,这样即可完成减震的工作,减震的效果更好,稳定性更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基坑电梯的层层缓冲机构
本技术涉及无基坑电梯设备
,具体为一种无基坑电梯的层层缓冲机构。
技术介绍
电梯一种以电动机为动力的垂直升降机,装有箱状吊舱,用于多层建筑乘人或载运货物。也有台阶式,踏步板装在履带上连续运行,俗称自动电梯。服务于规定楼层的固定式升降设备。它具有一个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的或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导轨之间。轿厢尺寸与结构形式便于乘客出入或装卸货物。现有的无基坑电梯基本都是通过制动器进行紧急制动,没有设置缓冲机构,由于是通过制动器进行紧急停靠,使其制动器长时间的使用后会出现摩擦片损毁的情况,需要定期进行检查,不但费时费力,且制动器老化较快;另外,现有的无基坑电梯在遇到故障时,很可能造成电梯垂直掉落,在垂直掉落时会一直加速度,导致电梯最终掉落在底部的减震器上,但是现有的减震器在进行减震时效果不理想,且会对坠落的电梯造成损伤。因此,提出一种无基坑电梯的层层缓冲机构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基坑电梯的层层缓冲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没有缓冲机构和电梯减震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基坑电梯的层层缓冲机构,包括电梯框架、滑轨、电梯本体和驱动电机,所述电梯框架的两侧固定焊接有滑轨,所述电梯框架的内部底端固定安装有油缸,所述油缸的两侧皆固定连接有输油管,所述输油管的另一端插设于储油管的内部,所述油缸的内部设置有推油板,所述推油板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下压杆,所述下压杆的顶端外表面固定焊接有下压板,所述下压板的底端外表面焊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固定焊接有底板,所述滑轨的插设于滑块的内部,所述滑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轴承杆,所述轴承杆的外表面活动包套有滚轮,所述滑块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电梯本体。优选的,所述油缸的顶端开设有配合下压杆进行贯穿的圆孔,所述圆孔的大小与下压杆的大小相匹配,所述储油管设置有两组,每组所述储油管的顶端开设有透气孔。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外表面开设有配合下压杆进行贯穿的槽口,所述下压杆通过复位弹簧与下压板组成弹力伸缩结构。优选的,所述滑块呈U形设计,所述轴承杆的左侧固定安装有限位盘,所述滚轮设置有三个,所述轴承杆与滚轮组成滚动结构,所述滚动结构呈镜像设置。优选的,所述电梯本体的内部顶端固定安装有滑道,所述滑道的内部插设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缓冲板,所述电梯本体的内部顶端固定安装有电机箱,所述电机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焊接有转动齿轮。优选的,所述缓冲板通过移动杆与滑道组成滑动结构,所述缓冲板的内部开设有齿槽,所述齿槽与转动齿轮相啮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无基坑电梯的层层缓冲机构,通过油缸、输油管、储油管、推油板、下压杆、下压板和复位弹簧组成减震缓冲结构,通过其减震缓冲结构可以在电梯本体故障坠落到下压板上时,通过下压板将坠落的力传导给复位弹簧,使其复位弹簧产生形变进行减震缓冲,且下压板也会带动下压杆进行下移,使其下压杆带动推油板挤压油缸内部的油,使其油流通到两侧的储油管内部,这样即可完成减震的工作,减震的效果更好,稳定性更佳。2、该无基坑电梯的层层缓冲机构,通过滑轨、滑块、轴承杆和滚轮组成减速结构,通过其减速结构可以在电梯本体运行时带动滚轮进行转动,当滚轮转动时就会将电梯本体的重力势能转换成动能,从而对电梯本体进行一个减速的作用。3、该无基坑电梯的层层缓冲机构,通过滑道、移动杆、缓冲板、转动齿轮和驱动电机组成缓冲结构,通过其缓冲结构可以在电梯本体需要停靠时进行一个缓速的作用,避免直接使用制动器进行紧急制动,导致制动器提前老化的情况,且可以使其电梯本体在停靠的更加的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正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滑轨和滑块的结构俯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传动机构的结构俯视示意图。图中:1、电梯框架;2、滑轨;3、油缸;4、输油管;5、储油管;6、推油板;7、下压杆;8、下压板;9、复位弹簧;10、底板;11、滑块;12、轴承杆;13、滚轮;14、电梯本体;15、滑道;16、移动杆;17、缓冲板;18、转动齿轮;19、驱动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无基坑电梯的层层缓冲机构,包括电梯框架1、滑轨2、电梯本体14和驱动电机19,电梯框架1的两侧固定焊接有滑轨2,电梯框架1的内部底端固定安装有油缸3,油缸3的两侧皆固定连接有输油管4,输油管4的另一端插设于储油管5的内部,油缸3的内部设置有推油板6,推油板6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下压杆7,油缸3的顶端开设有配合下压杆7进行贯穿的圆孔,圆孔的大小与下压杆7的大小相匹配,储油管5设置有两组,每组储油管5的顶端开设有透气孔,这样设置可以使其油缸3内部的油向两旁的储油管5进行流动,在流动时从而降低电梯本体14的坠落速度,且通过透气孔的设置可以避免气压过大,挤压不动的情况,下压杆7的顶端外表面固定焊接有下压板8,下压板8的底端外表面焊接有复位弹簧9,复位弹簧9的另一端固定焊接有底板10,底板10的外表面开设有配合下压杆7进行贯穿的槽口,下压杆7通过复位弹簧9与下压板8组成弹力伸缩结构,这样设置可以使其电梯本体14在进行坠落时起到一个减震缓冲的作用,将电梯本体14的重力势能转换成弹力势能进行减震,这样设置可以通过油缸3、输油管4、储油管5、推油板6、下压杆7、下压板8和复位弹簧9组成减震缓冲结构,通过其减震缓冲结构可以在电梯本体14故障坠落到下压板8上时,通过下压板8将坠落的力传导给复位弹簧9,使其复位弹簧9产生形变进行减震缓冲,且下压板8也会带动下压杆7进行下移,使其下压杆7带动推油板6挤压油缸3内部的油,使其油流通到两侧的储油管5内部,这样即可完成减震的工作,减震的效果更好,稳定性更佳;滑轨2的插设于滑块11的内部,滑块1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轴承杆12,轴承杆12的外表面活动包套有滚轮13,滑块11呈U形设计,轴承杆12的左侧固定安装有限位盘,滚轮13设置有三个,轴承杆12与滚轮13组成滚动结构,滚动结构呈镜像设置,这样设置通过滑轨2、滑块11、轴承杆12和滚轮13组成减速结构,通过其减速结构可以在电梯本体14运行时带动滚轮13进行转动,当滚轮13转动时就会将电梯本体14的重力势能转换成动能,从而对电梯本体14进行一个减速的作用;滑块11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电梯本体14;电梯本体14的内部顶端固定安装有滑道15,滑道15的内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基坑电梯的层层缓冲机构,包括电梯框架(1)、滑轨(2)、电梯本体(14)和驱动电机(19),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框架(1)的两侧固定焊接有滑轨(2),所述电梯框架(1)的内部底端固定安装有油缸(3),所述油缸(3)的两侧皆固定连接有输油管(4),所述输油管(4)的另一端插设于储油管(5)的内部,所述油缸(3)的内部设置有推油板(6),所述推油板(6)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下压杆(7),所述下压杆(7)的顶端外表面固定焊接有下压板(8),所述下压板(8)的底端外表面焊接有复位弹簧(9),所述复位弹簧(9)的另一端固定焊接有底板(10),所述滑轨(2)的插设于滑块(11)的内部,所述滑块(1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轴承杆(12),所述轴承杆(12)的外表面活动包套有滚轮(13),所述滑块(11)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电梯本体(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基坑电梯的层层缓冲机构,包括电梯框架(1)、滑轨(2)、电梯本体(14)和驱动电机(19),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框架(1)的两侧固定焊接有滑轨(2),所述电梯框架(1)的内部底端固定安装有油缸(3),所述油缸(3)的两侧皆固定连接有输油管(4),所述输油管(4)的另一端插设于储油管(5)的内部,所述油缸(3)的内部设置有推油板(6),所述推油板(6)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下压杆(7),所述下压杆(7)的顶端外表面固定焊接有下压板(8),所述下压板(8)的底端外表面焊接有复位弹簧(9),所述复位弹簧(9)的另一端固定焊接有底板(10),所述滑轨(2)的插设于滑块(11)的内部,所述滑块(1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轴承杆(12),所述轴承杆(12)的外表面活动包套有滚轮(13),所述滑块(11)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电梯本体(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基坑电梯的层层缓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3)的顶端开设有配合下压杆(7)进行贯穿的圆孔,所述圆孔的大小与下压杆(7)的大小相匹配,所述储油管(5)设置有两组,每组所述储油管(5)的顶端开设有透气孔。


3.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进蔡旭婧钱晓进刘春金崔世龙储小虎徐晨皓
申请(专利权)人:中科鼎盛电梯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