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腔脏器间搭桥用支架及包含空腔脏器间搭桥用支架的支架运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798945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具有防止移位的功能的空腔脏器间搭桥用支架等。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空腔脏器间搭桥用支架(11)用于将空腔脏器与其他空腔脏器搭桥连接,其具有:主体部(12),其呈细长筒状;主体钩部(18),其从所述主体部(12)的轴向的两个端部以外的外周向所述主体部(12)的外侧探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空腔脏器间搭桥用支架及包含空腔脏器间搭桥用支架的支架运送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腔脏器间搭桥用支架及将其运送至体内规定位置的支架运送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在由于无法切除的恶性胆道狭窄或阻塞而需要进行胆道引流的病例中,有在不能够经十二指肠乳头接近等情况下实施了超声内镜引导下胆道引流(EUS-BD)的报告。EUS-BD是将超声内镜插入胃或者十二指肠,一边实时观察超声图像,一边从胃壁或十二指肠壁用穿刺针穿刺胆管或胆囊,将引导丝插入胆管或胆囊,在胃壁或十二指肠壁与胆管或胆囊间以桥接的形式将搭桥用支架插入、留置的手术。通过该手术,能够以在体内埋入支架的方式进行胆管引流。作为EUS-BD使用的支架,可举出例如覆膜支架,其将金属制的支架基材的表面通过由聚合物制薄膜构成的覆膜材料包覆而成。此外,尤其是作为EUS-BD优选使用的覆膜支架,提出了具有防止移位、防止损伤内脏壁的钩部的覆膜支架(参考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6622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但是,由于胃等消化管能够大幅变形,因此对于用于将空腔脏器与其他的空腔脏器搭桥连接的空腔脏器间搭桥用支架,需要进一步提高防移位功能来承受空腔脏器的变形而维持搭桥。本专利技术鉴于该实际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移位功能的空腔脏器间搭桥用支架及包含该支架的支架运送系统。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空腔脏器间搭桥用支架,用于将空腔脏器与其他空腔脏器搭桥连接,其具有:主体部,其呈细长筒状;以及主体钩部,其从所述主体部的轴向的两个端部以外的外周向所述主体部的外侧探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空腔脏器间搭桥用支架,通过主体钩部与空腔脏器内壁等接触来作为锚钩发挥功能,能够有效地防止移位。此外,由于主体钩部设置在主体部的两个端部以外的外周,因此即使在主体钩部稍微变形而主体部的留置位置偏离的情况下,也能够将主体部的一部分留置在空腔脏器内,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支架的端部从空腔脏器脱落的问题。此外,例如所述主体钩部也可以具有沿着从连接于所述外周的基端部向作为自由端的顶端部的长度方向朝所述主体部的外侧弯曲的弯曲形状。由于将主体钩部的弯曲形状拉伸所需要的弹力发挥与使支架从留置位置移动的力相抵抗的作用,具有弯曲形状的主体钩部能够有效地防止空腔脏器间搭桥用支架的移位或从空腔脏器脱落。此外,例如也可以具有多个所述主体钩部,该多个所述主体钩部中的至少两个配置成距第一端部相同的距离,所述第一端部为所述两个端部中的一个。通过将两个以上的主体钩部配置成距第一端部相同的距离,使多个主体钩部变得容易与空腔脏器内壁接触,能够有效地防止空腔脏器间搭桥用支架的移位或从空腔脏器脱落。此外,例如还可以具有在所述周向互不相连的独立的多个第一端部钩部,其具有沿着从连接于所述第一端部的基端部向作为自由端的顶端部的长度方向朝所述主体部的外侧弯曲的弯曲形状。具有主体钩部和设置在主体部的端部的第一端部钩部两者的支架,通过设置在多个位置的钩部,能够有效地防止移位。此外,即使在例如空腔脏器变形等导致留置的支架的主体钩部从空腔脏器内壁向体腔侧挤入的情况下,由于在第一端部设置的第一端部钩部与空腔脏器的内壁接触而防止支架移动,因此能够在两个阶段有效地防止支架从空腔脏器脱落。此外,例如所述主体钩部与所述第一端部钩部的彼此的弯曲方向也可以为同一方向。像这样的空腔脏器间搭桥用支架能够在两个阶段有效地防止支架从空腔脏器向体腔侧脱落。此外,例如所述主体钩部与所述第一端部钩部的彼此的弯曲方向也可以为相反方向。像这样的空腔脏器间搭桥用支架例如通过以空腔脏器壁在主体钩部与第一端部钩部之间从外侧和内侧两侧夹持的方式在体内留置,能够有效地防止移位或支架脱落。此外,例如所述主体部可以具有由金属材料构成的框架部以及包覆所述框架部的由聚合物构成的包覆部。主体部具有框架部及包覆部的支架适用于进行引流等的情况。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支架运送系统,具有: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空腔脏器间搭桥用支架;运送机构,其将所述空腔脏器间搭桥用支架运送至体内规定的位置。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支架运送系统的一个例子的概念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空腔脏器间搭桥用支架的一个例子的外观图。图3是沿着图2所示III-III线的空腔脏器间搭桥用支架的主体部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图2所示的空腔脏器间搭桥用支架的框架部、与框架部一体形成的主体钩部以及第一端部钩部的局部展开图。图5是图4所示的空腔脏器间搭桥用支架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空腔脏器间搭桥用支架的外观图。图7是表示图6所示的空腔脏器间搭桥用支架的框架部、与框架部一体形成的主体钩部以及第一端部钩部的局部展开图。图8是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空腔脏器间搭桥用支架的外观图。图9是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空腔脏器间搭桥用支架的外观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9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空腔脏器间搭桥用支架及包含该支架的支架运送系统进行说明。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支架运送系统50的外观图,图1的(a)表示收容了空腔脏器间搭桥用支架11(以下,有时将其简称为“支架11”。)的第一状态的支架运送系统50,图1的(b)表示放出支架11的第二状态的支架运送系统50的远端部分。另外,在支架运送系统50的说明中,从配置有操作部60的近端到配置有顶端头62的远端,以支架运送系统50延伸的方向作为轴向D1来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支架运送系统50由支架11和将支架11向体内的规定位置运送的运送机构52构成。运送机构52具有:操作部60、最外管64、外鞘66、内轴68及顶端头62。支架运送系统50的全长根据支架11的留置位置或运送路径等不同,例如为300~2500mm左右。如图1的(a)所示,支架11收容在支架运送系统50的远端附近。支架运送系统50的操作者在图1的(a)所示的第一状态下将支架11运送至体内留置位置后,通过使支架运送系统50为图1的(b)所示的第二状态,从而将支架11放出并留置在体内的规定位置。如图1的(a)及图1的(b)所示,内轴68从支架运送系统50的近端所具有的操作部60到支架运送系统50的远端所具有的顶端头62,在轴向D1延伸。在图1的(a)所示的第一状态中,内轴68收容在外鞘66及操作部60的外壳61等内部。如图1的(b)所示,内轴68在远端附近具有比其他部分的外径小的小径部。在外鞘66移动至近端侧的第二状态下,位于远端侧的小径部露出。在内轴68的内部,形成有用于通过引导丝的引导丝腔。在内轴68的远端设有顶端头62,在顶端头62形成有连通内轴68的引导丝腔的贯通孔。顶端头62由树脂等制成,为了能够在与空腔脏器的内壁接触时防止其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腔脏器间搭桥用支架,用于将空腔脏器与其他空腔脏器搭桥连接,其具有:/n主体部,其呈细长筒状;以及/n主体钩部,其从所述主体部的轴向的两个端部以外的外周向所述主体部的外侧探出。/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531 JP 2018-1053371.一种空腔脏器间搭桥用支架,用于将空腔脏器与其他空腔脏器搭桥连接,其具有:
主体部,其呈细长筒状;以及
主体钩部,其从所述主体部的轴向的两个端部以外的外周向所述主体部的外侧探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腔脏器间搭桥用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钩部具有沿着从连接于所述外周的基端部向作为自由端的顶端部的长度方向朝所述主体部的外侧弯曲的弯曲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腔脏器间搭桥用支架,其特征在于,
具有多个所述主体钩部,该多个所述主体钩部中的至少两个配置成距第一端部相同的距离,所述第一端部为所述两个端部中的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腔脏器间搭桥用支架,其中,
还具有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权志明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