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消防风险监控评估系统和工作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79807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智慧消防风险监控评估系统和工作方法,包括温度采集模块的温度数据输出端与控制器的温度数据输入端相连,所述图像采集模块的图像数据采集端与控制器的图像数据输入端相连,控制器的数据通信端与通信模块的数据通信端相连,电源模块与温度采集模块、图像采集模块、控制器、通信模块的电源输入端相连,分别为温度采集模块、图像采集模块、控制器、通信模块供电;控制器根据温度采集模块采集的温度值,控制图像采集模块工作,并将图像采集模块采集的图像数据通过通信模块发送至云服务器,实现消防火灾报警。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对消防安全起到报警的作用,防止火势蔓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慧消防风险监控评估系统和工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安全防控
,特别是涉及一种智慧消防风险监控评估系统和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在现代化的城市管理中,消防工作一直是城市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消防安全不仅仅关乎到城市整体的安全水平等级,更是关系到建设和谐社会的整体大局,一旦发生事故,有可能给人民生命安全和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特别创新地提出了一种智慧消防风险监控评估系统和工作方法。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慧消防风险监控评估系统,包括安设于校园各处的图像采集装置,在图像采集装置内设置有用于固定安装PCB板板的PCB板安装座,PCB板固定安装在PCB板安装座上,在PCB板上设置有温度采集模块、图像采集模块、控制器、通信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温度采集模块的温度数据输出端与控制器的温度数据输入端相连,所述图像采集模块的图像数据采集端与控制器的图像数据输入端相连,控制器的数据通信端与通信模块的数据通信端相连,电源模块与温度采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慧消防风险监控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设于校园各处的图像采集装置,在图像采集装置内设置有用于固定安装PCB板板的PCB板安装座,PCB板固定安装在PCB板安装座上,在PCB板上设置有温度采集模块、图像采集模块、控制器、通信模块和电源模块;/n所述温度采集模块的温度数据输出端与控制器的温度数据输入端相连,所述图像采集模块的图像数据采集端与控制器的图像数据输入端相连,控制器的数据通信端与通信模块的数据通信端相连,电源模块与温度采集模块、图像采集模块、控制器、通信模块的电源输入端相连,分别为温度采集模块、图像采集模块、控制器、通信模块供电;/n控制器根据温度采集模块采集的温度值,控制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慧消防风险监控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设于校园各处的图像采集装置,在图像采集装置内设置有用于固定安装PCB板板的PCB板安装座,PCB板固定安装在PCB板安装座上,在PCB板上设置有温度采集模块、图像采集模块、控制器、通信模块和电源模块;
所述温度采集模块的温度数据输出端与控制器的温度数据输入端相连,所述图像采集模块的图像数据采集端与控制器的图像数据输入端相连,控制器的数据通信端与通信模块的数据通信端相连,电源模块与温度采集模块、图像采集模块、控制器、通信模块的电源输入端相连,分别为温度采集模块、图像采集模块、控制器、通信模块供电;
控制器根据温度采集模块采集的温度值,控制图像采集模块工作,并将图像采集模块采集的图像数据通过通信模块发送至云服务器,实现消防火灾报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慧消防风险监控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图像采集模块包括:图像控制器U2的数据端CS_D0与图像采集器U1的数据端DATA9相连,图像控制器U2的数据端CS_D1与图像采集器U1的数据端DATA8相连,图像控制器U2的数据端CS_D2与图像采集器U1的数据端DATA7相连,图像控制器U2的数据端CS_D3与图像采集器U1的数据端DATA6相连,图像控制器U2的数据端CS_D4与图像采集器U1的数据端DATA5相连,图像控制器U2的数据端CS_D5与图像采集器U1的数据端DATA4相连,图像控制器U2的数据端CS_D6与图像采集器U1的数据端DATA3相连,图像控制器U2的数据端CS_D7与图像采集器U1的数据端DATA2相连,图像控制器U2的数据端CS_D8与图像采集器U1的数据端DATA1相连;
图像控制器U2的时钟输出端CS_CLK与图像采集器U1的时钟输入端MCLK相连,图像控制器U2的片选使能输出端CS_EN与图像采集器U1的片选使能输入端ENB相连,图像控制器U2的时钟输出端SCL分别与图像采集器U1的时钟输入端SCK和电阻R31的第一端相连,图像控制器U2的数据端SDA分别与图像采集器U1的数据端SDA、电阻R32的第一端和电阻R33的第一端相连,图像控制器U2的水平同步输入端HSYNC与图像采集器U1的水平同步输出端HSYNC相连,图像控制器U2的垂直同步输入端VSYNC与图像采集器U1的垂直同步输出端VSYNC相连,图像控制器U2的重启输出端CS_RSTB与图像采集器U1的重启输入端RESETB相连;图像控制器U2的电源地端OVSS分别与电阻R33的第二端和电源地相连,电阻R31的第二端和电阻R32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电源相连;
图像采集器U1的模拟电源端AVDD分别与电容C22的第一端、电容C23的第一端和第二电源相连,图像采集器U1的模拟电源地端AGND与模拟电源地和电容C23的第二端相连,电容C22的第二端与模拟电源地相连;图像采集器U1的数字电源端DVDD分别与电容C24的第一端、电容C25的第一端和第一电源相连,图像采集器U1的数字电源地端DGND分别与电源地和电容C25的第二端相连,电容C24的第二端与电源地相连;
图像控制器U2的数据模式端PIO3与电阻R24的第一端相连,图像控制器U2的数据模式端PIO1与电阻R28的第一端相连,电阻R24的第二端和电阻R28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三电源相连;图像控制器U2的测试端TEST与电阻R22的第一端相连,电阻R22的第二端与电源地相连;
图像控制器U2的晶振输入端CLKIN分别与电阻R14的第一端、电容C13的第一端和晶振Y1的第一端相连,图像控制器U2的晶振输出端CLKOUT分别与电阻R14的第二端和电阻R15的第一端相连,电阻R15的第二端分别与电容C14的第一端、电容C15的第一端和晶振Y1的第二端相连,电容C15的第二端与电感L1的第一端相连,电感L1的第二端、电容C13的第二端和电容C14的第二端分别与电源地相连;图像控制器U2的重启端RST分别与电阻R13的第一端和电容C12的第一端相连,电容C12的第二端与电源地相连,电阻R13的第二端与第三电源相连;图像控制器U2的捕捉端SNAPB分别与电容C18的第一端、电阻R19的第一端和按钮S1的第一端相连,电容C18的第二端与电源地相连,按钮S1的第二端与电源地相连,电阻R19的第二端与第三电源相连;
图像控制器U2的电源端DVDD与第四电源相连,图像控制器U2的USB电源地端VSS_USB和图像控制器U2的电源地端DVSS分别与电源地相连;图像控制器U2的USB端DM分别与电容C17的第一端和电阻R17的第一端相连,电容C17的第二端与电源地相连,电阻R17的第二端与USB接口JP1的数据端D-相连,图像控制器U2的USB端DP分别与电容C16的第一端和电阻R16的第一端相连,电容C16的第二端与电源地相连,电阻R16的第二端分别与电阻R18的第一端和USB接口JP1的数据端D+相连,电阻R18的第二端与第三电源相连,USB接口JP1的电源端VCC与电源输入5V_USB相连,USB接口JP1的电源地端与电源输入地GND相连;图像控制器U2的USB电源端VDD_USB与第三电源相连;USB接口JP1与USB接口J1相连;
或/和电源模块包括:降压芯片U4的电源电压输入端IN分别与电容C1的第一端、电容C2的第一端和电源输入5V_USB相连,电容C2的第二端与电源地相连,电容C1的第二端与电源地相连;降压芯片U4的电源地GND与电源地相连,降压芯片U4的电源电压输出端OUT分别与电容C3的第一端、电容C4的第一端、电容C8的第一端、电容C9的第一端、二极管D1的正极、电阻R1的第一端和三极管Q1的发射极相连,电容C3的第二端与电源地相连,电容C4的第二端与电源地相连,电容C8的第二端与电源地相连,电容C9的第二端与电源地相连;二极管D1的负极分别与电容C10的第一端和电容C11的第一端相连,电容C10的第二端与电源地相连,电容C11的第二端与电源地相连;
电阻R1的第二端和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与电阻R2的第一端相连,电阻R2的第二端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相连,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电源地相连,三极管Q2的基极与电阻R3的第一端相连,电阻R3的第二端与图像控制器U2的电源控制端相连;
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2的正极相连,二极管D2的负极分别与电容C5的第一端、电容C6的第一端、电阻R4的第一端和电阻R5的第一端相连,电容C5的第二端与电源地相连,电容C6的第二端与电源地相连,电阻R4的第二端与电容C7的第一端相连,电容C7的第二端与数字地相连,电阻R5的第二端与电源指示灯LED1的正极相连,电源指示灯LED1的负极与电源地相连;
或/和通信模块包括无线第一通信模块或/和无线第二通信模块,无线第一通信模块包括:第一通信安装座U4的重置端RST与控制器U5的重置端PB1相连,第一通信安装座U4的使能输入端EN与控制器U5的使能输出端PB2相连,第一通信安装座U4的电源端端3.3V分别与电容CB3的第一端、电容C17的第一端和第三电源相连,电容CB3的第二端和电容C17的第二端分别与电源地相连;第一通信安装座U4的电源地端端GND与电源地相连,第一通信安装座U4的数据端IO15与电阻R23的第一端相连,电阻R23的第二端与电源地相连;第一通信安装座U4的数据端IO0与接插口J4的第一端相连,接插口J4的第二端与电源地相连;第一通信安装座U4的数据接收端端RXD分别与控制器U5的数据发送端PB10和数据接收指示灯LED5的负极相连,数据接收指示灯LED5的正极与电阻R16的第一端相连,电阻R16的第二端与第三电源相连;第一通信安装座U4的数据发送端端TXD分别与控制器U5的数据接收端PB11和数据发送指示灯LED4的负极相连,数据发送指示灯LED4的正极与电阻R15的第一端相连,电阻R15的第二端与第三电源相连;在第一通信安装座U4上安插有第一通信芯片;
无线第二通信模块包括:第二通信安装座J5的片选端CD/DAT3分别与电阻R19的第一端和控制器U5的片选端PA4相连,第二通信安装座J5的数据端CMD分别与电阻R20的第一端和控制器U5的数据端PA6相连,第二通信安装座J5的电源端VDD分别与电阻R24的第一端、电容C18的第一端、电容C19的第一端和第三电源相连,电阻R24的第二端、电容C18的第二端和电容C19的第二端分别与电源地相连;第二通信安装座J5的时钟端SCK与控制器U5的时钟端PA5相连,第二通信安装座J5的接地端VSS、第二通信安装座J5的检测端DETECT_TERM、第二通信安装座J5的接地端S1、第二通信安装座J5的接地端S2、第二通信安装座J5的接地端S3、第二通信安装座J5的接地端S4和第二通信安装座J5的接地端S5分别与电源地相连,第二通信安装座J5的数据端DAT0分别与电阻R21的第一端和控制器U5的数据端PA7相连,第二通信安装座J5的开关端SWITCH分别与电阻R22的第一端和控制器U5的开关端PB0相连,电阻R19的第二端、电阻R20的第二端、电阻R21的第二端和电阻R22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三电源相连;在第二通信安装座J5上安插有第二通信芯片;
温度采集模块包括:温度采集安装座J7的电源端VDD与第三电源相连,温度采集安装座J7的数据端DD与控制器U5的数据端PA10相连,温度采集安装座J7的时钟输入端SS与控制器U5的时钟输出端PA9相连,温度采集安装座J7的电源地端GND与电源地相连,温度采集安装座J7的测试端PB分别与电阻R141的第一端和电阻R144的第一端相连,电阻R144的第二端与电源地相连,电阻R141的第二端与三极管Q13的发射极相连,三极管Q13的集电极与电源输入5V_USB相连,三极管Q13的基极与控制器U5的测试输出端PA8相连;在温度采集安装座J7上安装有温度采集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慧消防风险监控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USB接口J1的电源端PW分别与瞬态抑制二极管D4的第一端和电阻R1的第一端相连,瞬态抑制二极管D4的第二端与电源地相连;USB接口J1的数据端DATA+分别与瞬态抑制二极管D3的第一端和控制器U5的数据端PA12相连,瞬态抑制二极管D3的第二端与电源地相连;USB接口J1的数据端DATA-分别与瞬态抑制二极管D2的第一端、电阻R4的第一端和控制器U5的数据端PA11相连,瞬态抑制二极管D2的第二端与电源地相连,电阻R4的第二端与场效应管Q1的漏极相连,场效应管Q1的源极与第三电源相连,场效应管Q1的基极与电阻R2的第一端相连,电阻R2的第二端与控制器U5的USB启用端PA15相连;USB接口J1的接地端GND与电源地相连;
或/和还包括时钟电路,时钟电路包括:晶振Y1的第一端分别与电容C15的第一端、电阻R13的第一端和控制器U5的晶振端PD0-OSC_IN相连,晶振Y1的第二端分别与电容C14的第一端、电阻R13的第二端和控制器U5的晶振端PD0-OSC_OUT相连;电容C14的第二端和电容C15的第二端分别与电源地相连;
或/和还包括重置电路,重置电路包括:重置按钮S1的第一端分别与电容C16的第一端和电源地相连,重置按钮S1的第二端和电容C16的第二端分别与电阻R14的第一端和控制器的重置端NRST相连,电阻R14的第二端与第三电源相连;
或/和还包括指示电路,指示电路包括指示第一电路和指示第二电路,指示第一电路包括:指示灯LED9的正极与电阻R27的第一端相连,电阻R27的第二端与第三电源相连,指示灯LED9的负极与控制器的指示端PB13相连;
指示第二电路包括:指示灯LED10的正极与电阻R28的第一端相连,电阻R28的第二端与第三电源相连,指示灯LED10的负极与控制器的指示端PB12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慧消防风险监控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图像采集装置包括安装座(1),通过伸缩杆(3)将安装座(1)和上下升降块(30)连接,在上下升降块(30)上设置有矩形凹陷第一空间(14),在矩形凹陷第一空间(14)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凹槽和右凹槽,在左凹槽内固定有左滚动轴承(5),在右凹槽内固定有右滚动轴承(16),在矩形凹陷第一空间(14)放入横向旋转块(13),在横向旋转块(13)上设置有贯穿横向旋转块(13)的横向通孔,在横向通孔内设置有通孔螺纹,横向旋转轴(17)通过横向通孔后,横向旋转轴(17)上设置有与通孔螺纹相适应的横向旋转轴螺纹,横向旋转轴(17)的一端与左滚动轴承(5)内圈固定,横向旋转轴(17)的另一端与右滚动轴承(16)内圈固定,在左凹槽或/和右凹槽内设置有对应的左驱动电机和右驱动电机(15),左驱动电机的旋转轴与横向旋转轴(17)的一端相连,右驱动电机(15)的旋转轴与横向旋转轴(17)的另一端相连,左驱动电机的驱动运行端和右驱动电机(15)的驱动运行端分别与控制器U5的运行驱动第一输出端相连;控制器U5向左驱动电机或/和右驱动电机(15)发送运行信号,使其横向旋转块(13)横向旋转;
在横向旋转块(13)上设置有矩形凹陷第二空间(10),在矩形凹陷第二空间(10)内设置有上凹槽,在上凹槽内固定有上滚动轴承(8),在矩形凹陷第二空间(10)放入竖向旋转块(12),在竖向旋转块(12)上设置有下凹槽,在下凹槽内固定有下滚动轴承(9),竖向旋转轴(7)的一端与上滚动轴承(8)内圈连接,竖向旋转轴(7)的另一端与下滚动轴承(9)内圈连接,在上凹槽或/和下凹槽内对应设置上驱动电机(6)和下驱动电机,上驱动电机(6)的旋转轴与竖向旋转轴(7)的一端相连,下驱动电机的旋转轴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宁燊段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金泓和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