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升降装置以及自动导引车
本技术涉及物流运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升降装置以及自动导引车。
技术介绍
自动引导车用于运输货物。自动引导车在背负货物时,需要将货物举升一定高度使得货物离开地面,再将货物移动到指定位置。相关技术中,自动引导车的车内采用三组丝杠作为举升结构。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下述问题:采用丝杠的性能不佳,不能满足承载要求;并且,多组丝杠同时旋转,装配、调试工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升降装置以及自动导引车,用以优化升降装置的结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升降装置,包括:动力部,被构造为提供动力;直线位移机构,与所述动力部驱动连接,且所述直线位移机构被构造为将所述动力部提供的动力转换为直线运动;竖直升降机构,包括支撑件以及传动机构,所述支撑件包括水平支撑面;所述支撑件与所述传动机构驱动连接,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直线位移机构驱动连接,且所述传动机构被构造为通过所述直线位移机构将所述动力部的运动转换为所述支撑件的竖直升降运动。在一些实施例中,升降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动力部(1),被构造为提供动力;/n直线位移机构(2),与所述动力部(1)驱动连接,且所述直线位移机构(2)被构造为将所述动力部(1)提供的动力转换为直线运动;/n竖直升降机构(3),包括支撑件(31)以及传动机构(32),所述支撑件(31)包括水平支撑面(31a);所述支撑件(31)与所述传动机构(32)驱动连接,所述传动机构(32)与所述直线位移机构(2)驱动连接,且所述传动机构(32)被构造为通过所述直线位移机构(2)将所述动力部(1)的运动转换为所述支撑件(31)的竖直升降运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动力部(1),被构造为提供动力;
直线位移机构(2),与所述动力部(1)驱动连接,且所述直线位移机构(2)被构造为将所述动力部(1)提供的动力转换为直线运动;
竖直升降机构(3),包括支撑件(31)以及传动机构(32),所述支撑件(31)包括水平支撑面(31a);所述支撑件(31)与所述传动机构(32)驱动连接,所述传动机构(32)与所述直线位移机构(2)驱动连接,且所述传动机构(32)被构造为通过所述直线位移机构(2)将所述动力部(1)的运动转换为所述支撑件(31)的竖直升降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基座(4),所述动力部(1)和所述直线位移机构(2)都由所述基座(4)支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32)被构造为连杆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32)包括:
第一杆件(321),所述第一杆件(321)的第一端与所述直线位移机构(2)枢接;
第二杆件(322),所述第二杆件(32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杆件(321)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件(3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杆件(322)的第二端枢接;
第三杆件(323),所述第三杆件(323)的第一端与所述支撑件(31)的第二端枢接;所述第三杆件(323)与所述第二杆件(322)平行;
第四杆件(324),所述第四杆件(324)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杆件(323)的第二端枢接,所述第四杆件(324)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杆件(322)的第一端枢接;所述支撑件(31)与所述第四杆件(324)平行;
第五杆件(325),所述第五杆件(325)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杆件(324)的第二端枢接,所述第五杆件(325)的第二端与所述基座(4)枢接;以及
第六杆件(326),所述第六杆件(326)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杆件(323)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四杆件(324)的第一端均枢接;所述第六杆件(326)的第二端与所述基座(4)枢接;所述第五杆件(325)和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英,张囝,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京东乾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