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MPLS-TPOAM的LB检测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797454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MPLS‑TP OAM的LB检测方法及系统,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对MPLS‑TP OAM中的LB检测进行扩展,实现了LB检测下的时延和丢包测量,提高检测效率。且实现了对过站节点逐站测量时延和丢包测量,克服了现有LM/DM测量技术只能实现端到端的测量,无法实现对过站节点的逐站测量的缺陷。同时,实现了LB类似于Traceroute的逐站检测功能,有助于工程运维的故障快速定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MPLS-TPOAM的LB检测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MPLS-TPOAM的LB检测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根据运营商网络运营的实际需要,通常将网络的管理工作划分为3大类:操作(Operation)、管理(Administration)、维护(Maintenance),简称OAM。它主要完成日常网络和业务进行的分析、预测、规划和配置工作;维护主要是对网络及其业务的测试和故障管理等进行的日常操作活动。MPLS-TPOAM是MPLS-TP(Multi-ProtocolLabelSwitchingTransportProfile,多协议标签交换传送应用)将原有的OAM进行分层管理控制,如段层、隧道层、伪线层、业务层和接入链路层。MPLS-TPOAM将分别针对这些层进行层次化的OAM。OAM主要功能可分为以下两部分:(1)故障管理:A、通过定时或手动发送检测报文来探测网络的连通性。B、提供类似IP网络中的Ping(PacketInternetGroper,因特网包探索器)和Traceroute(路由追踪)的功能,对以太网进行故障确认和故障定位。C、和保护倒换协议配合,当检测到连通性故障后触发保护倒换,以实现网络业务中断小于等于50毫秒的运营级可靠性目标。(2)性能监测:性能管理主要是指对网络中的丢包、时延、抖动进行衡量,也包括对网络中各类流量进行统计。性能管理通常在用户接入点实施。有了性能管理工具,运营商可通过网管系统监测网络运行情况、定位故障,确认网络转发能力是否符合与用户签订的SLA(ServiceLevelAgreement,服务级别协议)。然而,当前OAM的故障管理和性能管理都是端到端,无法对过站中间节点进行有效监控,一旦业务出现丢包或者中断,往往需要针对业务路径上的没有节点一个个单独排查,极大增加了网管的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MPLS-TPOAM的LB检测方法及系统,实现了对过站节点逐站LB检测的同时进行时延和丢包测量,提高检测效率。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MPLS-TPOAM的LB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从源节点最近的过站节点开始,逐站启动LB测试,直到宿节点;并在LB测试过程中计算各节点的时延及丢包率;分析每个节点的LB测试的回包结果,确认故障点位置。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从源节点最近的过站节点开始,逐站启动LB测试,直到宿节点,具体包括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次LB测试,目的节点为离源节点最近的过站节点;设置接收LBR报文的超时时间,超过规定时间则认为不可达,反之则认为目的节点可达;第一次LB测试完成后,继续发起第二次LB测试,目的节点为离源节点次近的过站节点;设置接收LBR报文的超时时间,超过规定时间则认为不可达,反之则认为目的节点可达;逐站进行下一个过站节点的LB测试,直到某过站节点不可达,或到达测试业务路径的宿节点。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LB测试过程中计算各节点的时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在源节点发出的LBM报文中新增TLV,打上发送LBM报文的时间戳T1;在源节点收到目的节点返回的LBR报文中新增TLV,打上收到LBR报文的时间戳T2;计算时间戳T2与时间戳T1的差值,得出此次LB测试的时延。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LB测试过程中计算各节点丢包率,具体包括以下步骤:统计LB测试过程中,设定时间内源节点的LBM发包数和LBR收包数,计算得到丢包率。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分析每个节点的LB测试的回包结果,确认故障点位置后,将获取到的各节点的LB测试的回包结果顺序列出,并上报网管显示。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基于MPLS-TPOAM的LB检测系统,包括以下步骤:LB测试模块,其用于:从源节点最近的过站节点开始,逐站启动LB测试,直到宿节点;并在LB测试过程中计算各节点的时延及丢包率;结果分析模块,其用于:分析每个节点的LB测试的回包结果,确认故障点位置。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LB测试模块从源节点最近的过站节点开始,逐站启动LB测试,直到宿节点,具体包括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次LB测试,目的节点为离源节点最近的过站节点;设置接收LBR报文的超时时间,超过规定时间则认为不可达,反之则认为目的节点可达;第一次LB测试完成后,继续发起第二次LB测试,目的节点为离源节点次近的过站节点;设置接收LBR报文的超时时间,超过规定时间则认为不可达,反之则认为目的节点可达;逐站进行下一个过站节点的LB测试,直到某过站节点不可达,或到达测试业务路径的宿节点。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LB测试模块在LB测试过程中计算各节点的时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在源节点发出的LBM报文中新增TLV,打上发送LBM报文的时间戳T1;在源节点收到目的节点返回的LBR报文中新增TLV,打上收到LBR报文的时间戳T2;计算时间戳T2与时间戳T1的差值,得出此次LB测试的时延。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LB测试模块在LB测试过程中计算各节点丢包率,具体包括以下步骤:统计LB测试过程中,设定时间内源节点的LBM发包数和LBR收包数,计算得到丢包率。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结果分析模块还用于:分析每个节点的LB测试的回包结果,确认故障点位置后,将获取到的各节点的LB测试的回包结果顺序列出,并上报网管显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对MPLS-TPOAM中的LB检测进行扩展,实现了LB检测下的时延和丢包测量,提高检测效率。且实现了对过站节点逐站测量时延和丢包测量,克服了现有LM/DM测量技术只能实现端到端的测量,无法实现对过站节点的逐站测量的缺陷。同时,实现了LB类似于Traceroute的逐站检测功能,有助于工程运维的故障快速定位。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基于MPLS-TPOAM的LB检测方法的实现原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基于MPLS-TPOAM的LB检测方法的单次LB测试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术语解释:LB:Loopback,环回。LBM:Loopbackmessage,环回消息。LBR:Loopbackreply,环回回复。TLV:type-length-value格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MPLS-TPOAM的LB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测试过程中采用Traceroute方式,即从源节点最近的过站节点开始,逐站启动LB测试,直到宿节点;并在LB测试过程中计算各节点的时延及丢包率;分析每个节点的LB测试的回包结果并上报主控,确认故障点位置。本专利技术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MPLS-TP OAM的LB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从源节点最近的过站节点开始,逐站启动LB测试,直到宿节点;并在LB测试过程中计算各节点的时延及丢包率;/n分析每个节点的LB测试的回包结果,确认故障点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MPLS-TPOAM的LB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从源节点最近的过站节点开始,逐站启动LB测试,直到宿节点;并在LB测试过程中计算各节点的时延及丢包率;
分析每个节点的LB测试的回包结果,确认故障点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源节点最近的过站节点开始,逐站启动LB测试,直到宿节点,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进行第一次LB测试,目的节点为离源节点最近的过站节点;设置接收LBR报文的超时时间,超过规定时间则认为不可达,反之则认为目的节点可达;
第一次LB测试完成后,继续发起第二次LB测试,目的节点为离源节点次近的过站节点;设置接收LBR报文的超时时间,超过规定时间则认为不可达,反之则认为目的节点可达;
逐站进行下一个过站节点的LB测试,直到某过站节点不可达,或到达测试业务路径的宿节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LB测试过程中计算各节点的时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在源节点发出的LBM报文中新增TLV,打上发送LBM报文的时间戳T1;
在源节点收到目的节点返回的LBR报文中新增TLV,打上收到LBR报文的时间戳T2;
计算时间戳T2与时间戳T1的差值,得出此次LB测试的时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LB测试过程中计算各节点丢包率,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统计LB测试过程中,设定时间内源节点的LBM发包数和LBR收包数,计算得到丢包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分析每个节点的LB测试的回包结果,确认故障点位置后,将获取到的各节点的LB测试的回包结果顺序列出,并上报网管显示。


6.一种基于MPLS-TPOAM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浩杨令秦成赵帅姚清
申请(专利权)人: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