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台区智能融合终端
本专利技术属于配电物联网
,具体涉及一种台区智能融合终端。
技术介绍
随着配电物联网的火热建设,自2018年下半年开始,国网配电主导的智能配变终端应运而生。以华为智能配变核心板为基础硬件,初步完成了配电物联网关键技术的研发。这款智能配变终端,虽然从配电的角度已经实现了台区设备状态全感知、故障主动研判和抢修、改善供电质量等功能,但是配电台区作为生产和营销的交界点,根据各自的需要,分别在台区侧安装了配变终端和集中器,存在数据不共享、功能重复、增加运维工作量等问题。因此,针对上述问题,予以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台区智能融合终端,其主要通过主控模块和交采模块来具备配变终端和集中器的功能,是配电台区及用电侧边缘计算节点,是配电台区的最强大脑,在配电台区以智能融合终端为核心,结合新一代配电自动化、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能构建智能低压配电物联网。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台区智能融合终端,大容量超级电容作为后备电源,可实现断电后,大于3分钟的充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台区智能融合终端,用于配电自动化,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外部设有对上连接的4G模块和对下连接的HPLC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的固定安装有交采模块和主控模块,所述交采模块和所述主控模块电性连接,其中:/n所述主控模块包括核心板接口电路、以太网交换电路、HPLC模块接口电路、4G模块接口电路、USB转串口电路、USB扩展电路和串行通信电路,所述核心接口电路分别与所述USB转串口电路、所述USB扩展电路、所述串行通信电路和所述以太网交换电路电性连接,所述USB转串口电路与所述4G模块接口电路电性连接,所述USB扩展电路分别与所述4G模块接口电路和所述HPLC模块接口电路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台区智能融合终端,用于配电自动化,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外部设有对上连接的4G模块和对下连接的HPLC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的固定安装有交采模块和主控模块,所述交采模块和所述主控模块电性连接,其中:
所述主控模块包括核心板接口电路、以太网交换电路、HPLC模块接口电路、4G模块接口电路、USB转串口电路、USB扩展电路和串行通信电路,所述核心接口电路分别与所述USB转串口电路、所述USB扩展电路、所述串行通信电路和所述以太网交换电路电性连接,所述USB转串口电路与所述4G模块接口电路电性连接,所述USB扩展电路分别与所述4G模块接口电路和所述HPLC模块接口电路电性连接,所述以太网交换电路分别与所述4G模块接口电路和所述HPLC模块接口电路电性连接;
所述交采模块包括分别与三相电压、三相电流和零序电流电性连接的强电重载连接器,经过所述强电重载连接器的所述三相电压并联HPLC模块端子,所述三相电压一路依次通过滤波器和三相电压互感器与计量模块电性连接并且所述三相电压另一路依次通过所述滤波器和三相全波整流与电源模块电性连接;
经过所述强电重载连接器的所述三相电流和所述零序电流通过三相电流互感器和零序电流互感器与所述计量模块电性连接,所述计量模块与单片机模块电性连接;
所述电源模块一路依次通过充放电控制电路、超级电容和单相导电二极管与主电源模块电性连接,并且所述电源模块另一路通过所述单相导电二极管与所述主电源模块电性连接,所述主电源模块通过电源稳压电路分别与所述计量模块和所述单片机模块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台区智能融合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接口电路包括核心芯片U7,所述核心芯片U7的60管脚通过电阻R96接VCC电源端,所述核心芯片U7的61管脚通过电阻R97接VCC电源端,所述核心芯片U7的60管脚通过电阻R96接VCC电源端,所述核心芯片U7的100管脚通过电阻R92接VCC电源端,所述核心芯片U7的99管脚通过电阻R93接VCC电源端;
所述以太网交换电路包括交换机芯片U16,所述交换机芯片U16的126管脚通过电阻R5与通信单元Y3的1管脚电性连接,所述通信单元Y3的1管脚还通过电容C72接地,所述交换机芯片U16的125管脚通过电阻R7与所述通信单元Y3的3管脚电性连接,所述通信单元Y3的3管脚还通过电容C73接地,所述交换机芯片U16的100管脚依次通过电阻R20、电阻R8和电容C118接地,所述电阻R8和所述电容C118的共接端与所述交换机芯片U16的95管脚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台区智能融合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HPLC模块接口电路包括连接单元J12,所述连接单元J12的19管脚一路与所述核心芯片U7的72管脚电性连接并且所述连接单元J12的19管脚另一路通过电阻R195接VCC电源端;
所述HPLC模块接口电路还包括三极管Q17,所述三极管Q17的基极通过电阻R141与所述核心芯片U7的71管脚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17的集电极与场效应管Q16的栅极电性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16的漏极与三极管Q17的发射极之间分别串接有电容C158、电容C151和电容C15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建香,徐东杰,梁兵,姚杰,王伟,刘亚斌,洪凌凡,祝晨伟,许俊剑,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涵普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