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负荷开关有效隔离用电用户设备故障的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9652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用负荷开关有效隔离用电用户设备故障的装置,所述装置设置在负荷开关与入户线之间,包括有:电压检测模块、电流检测模块、逻辑判断处理模块、跳闸接点、发信接点、无线信号发送模块,所述电压检测模块输出端和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出端均连接至逻辑判断处理模块的输入端,所述逻辑判断处理模块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跳闸接点的一端、发信接点的一端,所述跳闸接点的另一端通过负荷开关的跳闸线圈连接至用户的一次设备,所述发信接点的另一端连接无线信号发送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实现故障有效隔离的同时,还能使维护人员能够快速处理故障,降低故障排查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用负荷开关有效隔离用电用户设备故障的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电设备故障隔离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采用负荷开关有效隔离用电用户设备故障的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当用电用户设备发生故障时,用户侧的负荷开关不能切除故障电流,只能依靠配网线路上的分段开关保护跳闸,这样,当用户设备为瞬时性故障时,分段开关重合成功后继续为用户供电,但当用户设备为永久性故障时,分段开关将重合不成功,严重影响了共用同配网线路供电的其他用户的生产,又减少了供电部门的供电量,还大大增加了供电运维人员排查故障点的工作量。在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110970876A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于2020年4月7日公开了一种馈线自动化故障隔离方法及装置,该方法中,当线路发生故障时,站内开关先进行分闸,接着故障负荷开关进行分闸,其中,故障负荷开关为出现失压或者过流现象的负荷开关,负荷开关为线路上的分段开关或者分支开关。然后,站内开关进行一次重合闸,重合闸成功后,所述故障负荷开关得电合闸,线路上所有负荷开关在得电的同时,开启各自的速断保护逻辑,此时若线路发生的故障类型为永久性故障,位于故障区域的负荷开关在速断保护逻辑的控制下进行分闸闭锁,实现故障区域的隔离。该方法没有保证在设备永久性故障时对非故障用户的供电,同时没有远程提醒。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用电用户发生设备故障时,无法有效利用用户侧负荷开关进行故障隔离的缺陷,提供一种采用负荷开关有效隔离用电用户设备故障的装置及方法。本专利技术的首要目的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采用负荷开关有效隔离用电用户设备故障的装置,所述装置设置在负荷开关与入户线之间,包括有:电压检测模块、电流检测模块、逻辑判断处理模块、跳闸接点、发信接点、无线信号发送模块,所述电压检测模块输出端和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出端均连接至逻辑判断处理模块的输入端,所述逻辑判断处理模块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跳闸接点的一端、发信接点的一端,所述跳闸接点的另一端通过负荷开关跳闸线圈连接至用户的一次设备,所述发信接点的另一端连接无线信号发送模块。进一步地,所述电压检测模块为电压互感器。进一步地,所述电流检测模块为电流互感器。进一步地,所述负荷开关跳闸线圈为TQ跳负荷开关线圈。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采用负荷开关有效隔离用电用户设备故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利用电压检测模块和电流检测模块获取负荷开关的电压值和电流值并将电压值和电流值发送至逻辑判断处理模块;S2:若电流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的故障电流值,同时负荷开关电压值失压则逻辑判断处理模块判断当前用户为故障用户,控制故障用户的负荷开关跳闸。进一步地,当逻辑判断处理模块判断当前用户为故障用户时,触发跳闸接点、发信接点闭合,无线信号发送模块发送故障用户信息至配网运维人员。进一步地,当负荷开关的电流值大于预设的故障电流值,负荷开前端关连接的分段开关保护跳闸而失压时,逻辑判断处理模块判断当前用户为故障用户而跳开此用户的负荷开关;且分段开关的重合闸时间为预设值。进一步地,分段开关的重合闸时间预设值为1.2秒。进一步地,若是架空线路,经过重合闸时间后分段开关重合;若是电缆线路,分段开关没有投入重合闸,则通过人工对分段开关合闸。进一步地,当分段开关合闸后,非故障用户能够正常用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构建基于用户侧负荷开关的故障隔离装置,利用电压检测模块、电流检测模块检测电压和电流,并通过逻辑判断处理模块发送跳闸指令和提醒信信息,能够实现故障有效隔离的同时使维护人员快速处理故障,降低排查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装置原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装置应用连接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方法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实施例1在配网线路中,如图1所示分段开关S3供电给A、B、C三个用户,当A用户的设备发生故障时,分段开关S3保护动作跳闸,若A用户的设备发生瞬时性故障,分段开关S3将重合成功,如A用户的设备发生永久性故障,分段开关S3将重合不成功,造成B、C用户停电,影响了它们的生产,同时又减少了供电部门的供电量,还大大增加了供电运维人员排查故障点的工作量,因为分段开关S3跳闸后,并不知道A、B、C三个用户中的哪个用户设备故障,必须进行逐个用户排查。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采用负荷开关有效隔离用电用户设备故障的装置,所述装置设置在负荷开关与入户线之间,包括有:电压检测模块、电流检测模块、逻辑判断处理模块、跳闸接点、发信接点、无线信号发送模块,所述电压检测模块输出端和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出端均连接至逻辑判断处理模块的输入端,所述逻辑判断处理模块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跳闸接点的一端、发信接点的一端,所述跳闸接点的另一端通过负荷开关跳闸线圈连接至用户的一次设备,所述发信接点的另一端连接无线信号发送模块。进一步地,所述电压检测模块为电压互感器。进一步地,所述电流检测模块为电流互感器。进一步地,所述负荷开关跳闸线圈为TQ跳负荷开关线圈。如图2所示,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将本专利技术所述装置设置在负荷开关与入户线之间,其中,CB1表示变电站开关,S1、S2、S3表示分段开关,F1、F2、F3表示负荷开关,CT1表示A用户负荷开关电流互感器,CT2表示B用户负荷开关电流互感器,CT3表示C用户负荷开关电流互感器,PT表示A、B、C用户负荷开关电压互感器,电压检测模块和电流检测模块分别检测负荷开关的电流和电压,当流经某用户负荷开关的电流增大,且大于或等于预设的故障电流时,则将此时的电流值逻辑置为1,与负荷开关直接连接的分段开关S3跳闸,所有用户均失压,此时用户负荷开关失压,电压逻辑值也置1,则判定当前负荷开关对应的用户为故障用户,并发出跳闸命令让此故障用户的负荷开关跳闸,既保证了故障用户的负荷开关不切除故障电流,又让故障用户有效地得到隔离。这时,分段开关S3达到了整定重合时间而进行重合,分段开关S3重合成功,保证了非故障用户的用电。如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采用负荷开关有效隔离用电用户设备故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利用电压检测模块和电流检测模块获取负荷开关的电压值和电流值并将电压值和电流值发送至逻辑判断处理模块;S2:若电流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的故障电流值,同时负荷开关电压值失压则逻辑判断处理模块判断当前用户为故障用户,控制故障用户的负荷开关跳闸。进一步地,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采用负荷开关有效隔离用电用户设备故障的装置,所述装置设置在负荷开关与入户线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电压检测模块、电流检测模块、逻辑判断处理模块、跳闸接点、发信接点、无线信号发送模块,所述电压检测模块输出端和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出端均连接至逻辑判断处理模块的输入端,所述逻辑判断处理模块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跳闸接点的一端、发信接点的一端,所述跳闸接点的另一端通过负荷开关跳闸线圈连接至用户的一次设备,所述发信接点的另一端连接无线信号发送模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负荷开关有效隔离用电用户设备故障的装置,所述装置设置在负荷开关与入户线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电压检测模块、电流检测模块、逻辑判断处理模块、跳闸接点、发信接点、无线信号发送模块,所述电压检测模块输出端和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出端均连接至逻辑判断处理模块的输入端,所述逻辑判断处理模块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跳闸接点的一端、发信接点的一端,所述跳闸接点的另一端通过负荷开关跳闸线圈连接至用户的一次设备,所述发信接点的另一端连接无线信号发送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负荷开关有效隔离用电用户设备故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检测模块为电压互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负荷开关有效隔离用电用户设备故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检测模块为电流互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负荷开关有效隔离用电用户设备故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荷开关跳闸线圈为TQ跳负荷开关线圈。


5.一种采用负荷开关有效隔离用电用户设备故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利用电压检测模块和电流检测模块获取负荷开关的电压值和电流值并将电压值和电流值发送至逻辑判断处理模块;
S2:若电流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的故障电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国平黄华斌郭小华刘志雄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