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芯电缆及其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95008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芯电缆及其生产工艺,其中一种多芯电缆,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缆芯、屏蔽层、内护套、编织层和外护套;所述缆芯包括十字骨架和设于十字骨架形成的四个区域内的控制线芯;所述控制线芯的外侧包覆有引流金属带;所述引流金属带内包覆有引流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控制线芯分别设置在十字骨架空隙内,引流线放置在铝箔屏蔽内侧,与铝箔金属面相接触。十字骨架将四线组隔开,不仅提升了电缆的圆整度,还大大减少了信号的传输损耗;同时,四等分均匀排列,增加了电缆在使用过程中结构的稳定性,同时提升了相互之间的抗拉力,并且同时十字骨架结构作为填充,极大的保证了电缆的圆整度,提升电缆的美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芯电缆及其生产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缆
,尤其是涉及一种多芯电缆及其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随着5G时代的到来,数字信号传输的速度及质量都有着巨大的提升,对于传输的介质电缆也有着更高的要求,同时市场上对于电缆的要求不仅从质量上作出要求,另外对于电缆的“颜值”也有着更高的追求,目前现有的电缆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多芯电缆及其生产工艺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出一种多芯电缆及其生产工艺。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芯电缆,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缆芯、屏蔽层、内护套、编织层和外护套;所述缆芯包括十字骨架和设于十字骨架形成的四个区域内的控制线芯;所述控制线芯的外侧包覆有引流金属带;所述引流金属带内包覆有引流线。所述屏蔽层由双面铝箔层和铝镁合金编织而成。所述采用双面铝箔层为厚度为0.1mm,宽度为25mm的双面铝箔金属带;所述双面铝箔金属带的搭盖率25%~30%。所述铝镁合金的丝径为0.2mm;其与双面铝箔金属带的编织角为40°~50°,编织密度不小于85%。所述内护套由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制成。所述编织层由凯夫拉抗拉编织丝编织。所述外护套由聚氨酯TPU制成。一种多芯电缆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制作控制线芯、引流线导体和十字骨架;S2:在控制线芯外挤出绝缘层;S3:将挤出绝缘层的控制线芯两两对绞,对绞节距控制在100mm,并在绞合后的控制线芯外绕包铝箔金属带,并将引流线导体包覆在铝箔金属带中;S4:将S3中得到的控制线芯分别设置在十字骨架形成的四个区域中,形成均匀分布状态,且采用填充物填充圆整;制成缆芯;S5:在缆芯外侧设置屏蔽层;S6:在屏蔽层的外侧挤包内护套;S7:在内护套设置编织层;S8:在编织层外部挤包外护套。所述绝缘层厚度0.5mm,挤出方式采用挤压式。所述引流线的外周面镀锡。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控制线芯分别设置在十字骨架空隙内,引流线放置在铝箔屏蔽内侧,与铝箔金属面相接触。十字骨架将四线组隔开,不仅提升了电缆的圆整度,还大大减少了信号的传输损耗;同时,四等分均匀排列,增加了电缆在使用过程中结构的稳定性,同时提升了相互之间的抗拉力,并且同时十字骨架结构作为填充,极大的保证了电缆的圆整度,提升电缆的美观度。(2)本专利技术的屏蔽层采用双面铝箔加铝镁合金编织屏蔽组成,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从而确保信号传输的安全完整性。(3)本专利技术的内护套采用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制成,具有耐磨损,耐腐蚀,抗老化及阻燃性能好等优点。(4)本专利技术编织层由凯夫拉抗拉编织丝编织,能够有效地增强电缆的抗拉能力。(5)本专利技术的外护套由聚氨酯TPU制成,具有耐油、耐磨、抗拉力等特性,外护柔软的同时增加了客户的使用体验感。(6)本专利技术的控制线芯两两对绞,对绞节距控制在100mm以内,绞合后的线芯外绕包一层铝箔金属带,内置镀锡引流线,铝箔金属带的搭盖率25%~30%,100%覆盖对绞线芯,屏蔽效果优异。附图说明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号为:缆芯1、十字骨架1-1、控制线芯1-2、引流金属带1-3、引流线1-4、屏蔽层2、内护套3、编织层4、外护套5、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见图1,本实施例的多芯电缆,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缆芯1、屏蔽层2、内护套3、编织层4和外护套5;缆芯1包括十字骨架1-1和设于十字骨架1-1形成的四个区域内的控制线芯1-2;控制线芯1-2的外侧包覆有引流金属带1-3;引流金属带1-3内包覆有引流线1-4。进一步的,屏蔽层2由双面铝箔层和铝镁合金编织而成,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从而确保信号传输的安全完整性。采用双面铝箔层为厚度为0.1mm,宽度为25mm的双面铝箔金属带;双面铝箔金属带的搭盖率25%~30%,100%覆盖对绞线芯,屏蔽效果优异。铝镁合金的丝径为0.2mm;其与双面铝箔金属带的编织角为40°~50°,编织密度不小于85%,进一步提高了屏蔽效果,保证信号稳定传输。进一步的,内护套3由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制成,具有耐磨损,耐腐蚀,抗老化及阻燃性能好等优点。进一步的,编织层4由凯夫拉抗拉编织丝编织,能够有效地增强电缆的抗拉能力。进一步的,外护套5由聚氨酯TPU制成,具有耐油、耐磨、抗拉力等特性,外护柔软的同时增加了客户的使用体验感。一种多芯电缆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制作控制线芯1-2、引流线1-4导体和十字骨架1-1;引流线1-4的外周面镀锡;控制线芯1-2导体采用高导电率纯铜99.99%无氧铜±0.02导体的绞合股线而成;控制线芯1-2导体为高精度无氧铜,低电阻、导电性能持久稳定;S2:在控制线芯1-2外挤出绝缘层;绝缘层厚度0.5mm,挤出方式采用挤压式;S3:将挤出绝缘层的控制线芯1-2两两对绞,对绞节距控制在100mm,并在绞合后的控制线芯1-2外绕包铝箔金属带,并将引流线1-4导体包覆在铝箔金属带中;铝箔金属带的搭盖率25%~30%,100%覆盖对绞线芯,屏蔽效果优异;S4:将S3中得到的控制线芯1-2分别设置在十字骨架1-1形成的四个区域中,形成均匀分布状态,且采用填充物填充圆整;制成缆芯1;S5:在缆芯1外侧设置屏蔽层2;S6:在屏蔽层2的外侧挤包内护套3;S7:在内护套3设置编织层4;S8:在编织层4外部挤包外护套5。本专利技术参照EN50288-7标准设计的电缆,符合EN50290-2-23的聚乙烯绝缘材料,具有耐大多数酸碱的侵蚀,吸水性小,在低温时仍能保持柔软性,电绝缘性高、介电损耗小等特点。电缆具有抗干扰能力强、抗拉能力强、外观圆整、耐磨、耐油等特点。电缆的最大分布电容90pF/m(1000Hz),芯-屏蔽最大电容90pF/m(1000Hz),最大分布电感0.6μH/m,最大电感电阻比40μH/Ω,抗电磁干扰小于5mV(400A/m),抗静电干扰小于1V(20kV),抗射频干扰小于60dB(200MHz,120dB)。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芯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缆芯(1)、屏蔽层(2)、内护套(3)、编织层(4)和外护套(5);所述缆芯(1)包括十字骨架(1-1)和设于十字骨架(1-1)形成的四个区域内的控制线芯(1-2);所述控制线芯(1-2)的外侧包覆有引流金属带(1-3);所述引流金属带(1-3)内包覆有引流线(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芯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缆芯(1)、屏蔽层(2)、内护套(3)、编织层(4)和外护套(5);所述缆芯(1)包括十字骨架(1-1)和设于十字骨架(1-1)形成的四个区域内的控制线芯(1-2);所述控制线芯(1-2)的外侧包覆有引流金属带(1-3);所述引流金属带(1-3)内包覆有引流线(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层(2)由双面铝箔层和铝镁合金编织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双面铝箔层为厚度为0.1mm,宽度为25mm的双面铝箔金属带;所述双面铝箔金属带的搭盖率25%~3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铝镁合金的丝径为0.2mm;其与双面铝箔金属带的编织角为40°~50°,编织密度不小于8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护套(3)由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层(4)由凯夫拉抗拉编织丝编织。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鑫盛金伟徐静丁红梅唐国霞张宇鸥
申请(专利权)人:远东电缆有限公司新远东电缆有限公司远东复合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