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机器人的行走结构
本技术涉及机器人设备
,具体为一种新型机器人的行走结构。
技术介绍
地球表面多为崎岖不平、高低起伏的路面,基于这种路况,传统的轮式机械结构行走困难,对于机体平衡性不足的机器人甚至还会发生侧翻而影响正常工作,因此,设计一种能够适应不平整路面以及复杂地形的行走机械机构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研究生命体结构并能应用于机器人中,模拟生物运动机理的机器人得到更广泛应用,仿生机械学获得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成为一门新兴学科。机器人行走方式有轮式、履带式以及腿足式,轮式和履带式在机器人研究各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而腿足式还处于不断突破的上升期,还有很多创新点可以被发掘,原有的机器人行走结构存在着在复杂的起伏地形路面容易发生倾翻,面对障碍物难以识别并跨越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机器人的行走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在复杂的起伏地形路面容易发生倾翻,面对障碍物难以识别并跨越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机器人的行走结构,包括提拉柱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机器人的行走结构,包括提拉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拉柱下端外侧活动连接有活动轴,所述活动轴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腿,所述第一支撑腿内侧下端活动连接有第二支撑腿,所述第二支撑腿下端外侧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所述第二支撑腿下端活动连接有万向头,所述万向头下端活动连接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下端设置有柔性垫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机器人的行走结构,包括提拉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拉柱下端外侧活动连接有活动轴,所述活动轴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腿,所述第一支撑腿内侧下端活动连接有第二支撑腿,所述第二支撑腿下端外侧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所述第二支撑腿下端活动连接有万向头,所述万向头下端活动连接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下端设置有柔性垫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机器人的行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腿右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右侧下端固定连接有推力杆,所述限位环右端活动连接有铰链,所述限位环下端固定连接有低压弹簧,所述铰链右端活动连接有辅助支撑板,所述推力杆下端设置于辅助支撑板上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机器人的行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腿内侧固定连接有高压弹簧,所述高压弹簧底端与第二支撑腿上端固定连接,所述高压弹簧的最大形变量等于辅助支撑板的长度,所述辅助支撑板的长度大于限位环到柔性垫片的距离。<...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