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停车场的置顶式电动汽车智能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93905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停车场的置顶式电动汽车智能充电装置,包括控电柜、充电线缆、轨道槽体、移动式充电单元和充电枪,若干移动式充电单元沿着轨道槽体内在其长度方向前移或后退,且通过充电线缆分别与控电柜和充电枪电联,控电柜为各移动充电单元提供电能及传输控制指令;移动充电单元包括悬挂支架以及位于悬挂支架上的移动传动组件、驱动电机、收线组件、动力传动组件,驱动电机可驱动动力传动组件分别与移动传动组件或收线组件动力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新颖,该充电系统便捷、高效的实现充电电缆的管理;采用可移动式充电单元,提升充电系统利用率;大大降低了充电桩受撞击损毁风险,提高空间利用率,减少地面占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停车场的置顶式电动汽车智能充电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动汽车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停车场的置顶式电动汽车智能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为解决全球环境污染、石油资源枯竭等问题,集合环保、清洁、节能等优势的电动汽车逐渐开始受到市场的重视,今年,电动汽车的市场的市场保有量大幅提升,众多汽车厂商投入巨资进入电动汽车的研发。电动汽车的能源主要由充电桩或充电站提供。充电桩具有占地较少、方便快捷的的优点在停车场、居民小区和办公楼等区域广泛应用。大规模充电站的建设需要较高的投入,因此安装数量收到限制。常规的充电桩设置在泊车位附近的墙上或柱上,该宗设置对不同类型的停车场产生限制,如停车场部分车位没有四周无柱或墙体,此外在泊车位附近设置充电桩极易发生碰撞导致充电桩损坏,且设置充电桩占用场地降低土地使用率,上述缺点在地下停车场尤为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停车场的置顶式电动汽车智能充电装置,该充电系统可设置于地下停车场楼板顶部或墙体上部,无需设置泊车位附近地面充电桩,大大降低了充电桩受撞击损毁风险;同时,减少地面占用,提升泊位车容纳量。为此,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停车场的置顶式电动汽车智能充电装置,包括控电柜、充电线缆、轨道槽体、移动充电单元和充电枪,若干所述的移动充电单元活动卡接于轨道槽体内并可沿着其长度方向前移或后退,且移动充电单元通过充电线缆分别与控电柜和充电枪电联,控电柜为各移动充电单元提供电能及传输控制指令,充电枪连接电动汽车为其充电;所述的移动充电单元包括与轨道槽体匹配的悬挂支架以及位于悬挂支架上的移动传动组件、驱动电机、收线组件、动力传动组件和磁性控制机构,所述的动力传动组件位于移动传动组件和收线组件之间,并通过位于动力传动组件一端的磁性控制机构使之沿着其轴向窜动实现与移动传动组件或收线组件动力连接;所述的驱动电机可驱动动力传动组件实现动力传输;移动传动组件用于实现移动充电单元沿着轨道槽体移动;收线组件用于与充电枪连接的充电线缆的收线或放线。上述的,所述的悬挂支架为槽型结构,包括悬架底板以及垂直设置于其两侧的悬架左侧板、悬架右侧板,位于悬架底板对应收线组件适当位置设置有供充电线缆穿过的第二穿线孔。上述的,所述的移动传动组件包括通过滚珠轴承套装于悬挂支架上的第一传动轴,其两端位于悬挂支架外侧分别套装有移动齿轮,其中间合适位置套装有第一传动齿轮。上述的,所述的收线组件包括左侧支撑板和右侧支撑板,且位于两者之间通过滚珠轴承套装有收线轴管;位于收线轴管中央固定套装有收线绞盘,其位于左侧支撑板一端设置有第二传动齿轮,且位于左侧支撑板上设置有与第二传动齿轮啮合的固定于中间传动轴端部的中间传动齿轮;充电线缆一端绕装于收线绞盘上并进入收线轴管由其右端穿出,另一自由端穿过第二穿线孔与充电枪连接。上述的,所述的动力传动组件包括通过滚珠轴承固定设置于左侧支撑板和右侧支撑板上的驱动轴,且位于左侧支撑板外侧驱动轴一端套装有对应中间传动齿轮的第一驱动齿轮、对于驱动电机端部齿轮的两组第二驱动齿轮以及对应第一传动齿轮的第三驱动齿轮。上述的,位于右侧支撑板外侧驱动轴端部设置有磁性端盖,且位于磁性端盖与右侧支撑板之间驱动轴套装有第一弹性机构。上述的,所述的磁性控制机构对应磁性端盖设置,包括固定设置于悬挂支架悬架底板上的支撑单元以及电磁控件,电磁控件通电磁化后牵引磁性端盖实现动力传动组件在轴向的窜动进而改变驱动连接方式。上述的,位于收线轴管另一端设置有电缆耦接组件,所述的电缆耦接组件包括套装于收线轴管端部的转子,与转子配合设置有两块夹持箍件,且两两夹持箍件通过驱动机构连接并驱动两个夹持箍件分离与夹紧。上述的,所述的控电柜包括柜体,位于柜体前后侧设置有双开柜门,位于柜体两侧中央设置有散热板以及位于散热板外围设置有多个接电端口,充电线缆通过电缆接线端头与接电端口固定连接。上述的,所述的轨道槽体包括轨道槽顶板以及两轨道槽侧板;轨道槽侧板包括相同结构的左侧板和右侧板,轨道槽侧板为L型侧板,位于L型侧板底端横边上垂直设置有侧挡板和齿条轨道,侧挡板与L型侧板底板形成L型滑槽,侧挡板、齿条轨道以及L型侧板之间形成积油槽;位于轨道槽顶板上分布有若干第一穿线孔。本技术设计合理新颖,取得以下技术效果:1、该智能充电系统可设置于地下停车场楼板顶部或墙体上部,无需设置泊车位附近地面充电桩,大大降低了充电桩受撞击损毁风险;2、提高空间利用率,减少地面占用,提升地下停车场泊位车容纳量;3、该充电系统设置有收线组件,可实现充电线缆的快速放线、自动放线,便捷、高效的实现充电电缆的管理,避免充电线缆随意放置,影响泊车位停车;4、该充电系统采用可移动充电单元,单套充电系统可设置对组充电枪,每一组充电枪可满足多个泊车位充电,提升充电系统利用率,避免僵尸车或无需充电汽车对充电资源的占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置顶式充电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控电柜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移动充电单元与轨道槽安装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轨道槽侧板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8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移动充电单元各向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1-控电柜,101-柜体,102-散热板,103-接电端口,104-双开柜门,2-充电线缆,3-轨道槽体,310轨道槽顶板,320-轨道槽侧板,321-左侧板,322-右侧板,323-L型侧板,324-齿条轨道,325-L型滑槽,326-侧挡板,327-积油槽,330-第一穿线孔,4-移动充电单元,410-悬挂支架,411-悬架底板,412-悬架左侧板,413-悬架右侧板,414-第二穿线孔,420-移动传动组件,421-第一传动轴,422-第一传动齿轮,423-移动齿轮,430-驱动电机,440-收线组件,441-左侧支撑板,442-右侧支撑板,443-收线绞盘,444-收线轴管,445-第二传动齿轮,446-中间传动齿轮,447-中间传动轴,450-动力传动组件,451-驱动轴,452-第一驱动齿轮,453-第二驱动齿轮,454-第三驱动齿轮,455-第一弹性机构,456-磁性端盖,460-电缆耦接组件,461-夹持箍件,462-驱动机构,463-转子,470-磁性控制机构,471-支撑单元,472-电磁控件,5-电缆接线端头,6-滚珠轴承,7-充电枪。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实施例的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停车场的置顶式电动汽车智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电柜(1)、充电线缆(2)、轨道槽体(3)、移动充电单元(4)和充电枪(7),若干所述的移动充电单元(4)活动卡接于轨道槽体(3)内并可沿着其长度方向前移或后退,且移动充电单元(4)通过充电线缆(2)分别与控电柜(1)和充电枪(7)电联,控电柜(1)为各移动充电单元(4)提供电能及传输控制指令,充电枪(7)连接电动汽车为其充电;所述的移动充电单元(4)包括与轨道槽体(3)匹配的悬挂支架(410)以及位于悬挂支架(410)上的移动传动组件(420)、驱动电机(430)、收线组件(440)、动力传动组件(450)和磁性控制机构(470),所述的动力传动组件(450)位于移动传动组件(420)和收线组件(440)之间,并通过位于动力传动组件(450)一端的磁性控制机构(470)使之沿着其轴向窜动实现与移动传动组件(420)或收线组件(440)动力连接;所述的驱动电机(430)可驱动动力传动组件(450)实现动力传输;移动传动组件(420)用于实现移动充电单元(4)沿着轨道槽体(3)移动;收线组件(440)用于与充电枪(7)连接的充电线缆(2)的收线或放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停车场的置顶式电动汽车智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电柜(1)、充电线缆(2)、轨道槽体(3)、移动充电单元(4)和充电枪(7),若干所述的移动充电单元(4)活动卡接于轨道槽体(3)内并可沿着其长度方向前移或后退,且移动充电单元(4)通过充电线缆(2)分别与控电柜(1)和充电枪(7)电联,控电柜(1)为各移动充电单元(4)提供电能及传输控制指令,充电枪(7)连接电动汽车为其充电;所述的移动充电单元(4)包括与轨道槽体(3)匹配的悬挂支架(410)以及位于悬挂支架(410)上的移动传动组件(420)、驱动电机(430)、收线组件(440)、动力传动组件(450)和磁性控制机构(470),所述的动力传动组件(450)位于移动传动组件(420)和收线组件(440)之间,并通过位于动力传动组件(450)一端的磁性控制机构(470)使之沿着其轴向窜动实现与移动传动组件(420)或收线组件(440)动力连接;所述的驱动电机(430)可驱动动力传动组件(450)实现动力传输;移动传动组件(420)用于实现移动充电单元(4)沿着轨道槽体(3)移动;收线组件(440)用于与充电枪(7)连接的充电线缆(2)的收线或放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停车场的置顶式电动汽车智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悬挂支架(410)为槽型结构,包括悬架底板(411)以及垂直设置于其两侧的悬架左侧板(412)、悬架右侧板(413),位于悬架底板(411)对应收线组件(440)适当位置设置有供充电线缆(2)穿过的第二穿线孔(4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停车场的置顶式电动汽车智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传动组件(420)包括通过滚珠轴承(6)套装于悬挂支架(410)上的第一传动轴(421),其两端位于悬挂支架(410)外侧分别套装有移动齿轮(423),其中间合适位置套装有第一传动齿轮(4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停车场的置顶式电动汽车智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收线组件(440)包括左侧支撑板(441)和右侧支撑板(442),且位于两者之间通过滚珠轴承(6)套装有收线轴管(444);位于收线轴管(444)中央固定套装有收线绞盘(443),其位于左侧支撑板(441)一端设置有第二传动齿轮(445),且位于左侧支撑板(441)上设置有与第二传动齿轮(445)啮合的固定于中间传动轴(447)端部的中间传动齿轮(446);充电线缆(2)一端绕装于收线绞盘(443)上并进入收线轴管(444)由其右端穿出,另一自由端穿过第二穿线孔(414)与充电枪(7)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适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义
申请(专利权)人:速来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