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静音滚轮,包括有轮毂,轮毂包括一体成型的弹性连接辐条、内轮圈及外轮圈,弹性连接辐条连接内轮圈与外轮圈,弹性连接辐条具有允许内轮圈相对于外轮圈沿径向位移的弹性形变量,在相邻两根所述弹性连接辐条之间的间隔孔腔内填充弹性填充介质。具有较好支撑强度、良好缓冲减震性能,加工方便以及可靠耐用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静音滚轮
本技术涉及滚轮,用于箱包、推车、童车、可搬移家具等可移动设备上。
技术介绍
滚轮通常被应用在需要搬运移动的设备(如箱包、童车、家具等)上,用于设备搬运时的行走和支撑,该种类型的滚轮具有体积小以及轻便的特点。该类滚轮在使用时,会碰到颠簸情况,如箱包或童车在移动过程中遇到不平整路面,因此在箱包或童车的滚轮结构部分设计缓冲减震结构,但减震结构的改进设计集中于轮架部分,这是由于滚轮本身体积较小,设计空间有限,而且又需要满足刚性支撑和轻便的需求;目前,滚轮的缓冲减震通常只是将与地面接触的外轮圈上包覆橡胶等弹性耐磨材料制成的轮皮设计,而轮毂为一体成型件,提供支撑用。橡胶虽然具有良好的减震缓冲作用,但仅仅依靠橡胶轮皮,依然无法达到良好静音减震效果。为此,如中国专利号为201721186034.X专利文献中公开的《减震静音箱包轮》,其采用外轮与内轮轴套之间采用C型或S型塑料弹性件连接,依靠塑料弹性件实现滚轮的缓冲减震效果。上述结构滚轮利用滚轮的轮毂部分实现滚轮本身的弹性减震性能,但存在连接强度与良好弹性减震性能的矛盾,弹性件存在容易折断的问题,尤其弹性件与外轮、内轮轴套连接处容易被折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专利技术目的: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获得较好支撑强度且具有良好缓冲减震性能的静音滚轮,具有加工方便,可靠耐用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静音滚轮,包括有轮毂,轮毂包括一体成型的弹性连接辐条、内轮圈及外轮圈,弹性连接辐条连接内轮圈与外轮圈,弹性连接辐条具有允许内轮圈相对于外轮圈沿径向位移的弹性形变量,其特征在于:在相邻两根所述弹性连接辐条之间的间隔孔腔内填充弹性填充介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连接辐条实现将内轮圈和外轮圈连接,且能够实现弹性连接辐条、内轮圈及外轮圈一体成型,加工成型更为方便,在弹性连接辐条之间的间隔孔腔内填充弹性填充介质,弹性填充介质提供内轮圈和外轮圈之间径向位移的主要弹性支撑,起到滚轮的缓冲减震功能,优化滚轮缓冲减震性能以及支撑强度;而且该设计下,不仅可以削弱对弹性连接辐条的弹性支撑依赖,在弹性填充介质的弹性支撑下实现对弹性连接辐条的保护,降低弹性连接辐条折断风险,而且可减少弹性连接辐条的数量,便于加工成型。优选的,相邻两根所述弹性连接辐条之间的间隔孔腔内壁上设有供弹性填充介质附接以便沿轮毂轴向上弹性填充介质被牵制固定在间隔孔腔内的附接结构。该结构设计下,弹性填充介质在轮毂轴向上经附接结构牵制,使得弹性填充介质的固定更为牢固可靠。优选的,所述附接结构设于内轮圈上或\和外轮圈上。该结构设计下,附接结构在内轮圈上或\和外轮圈上,在满足弹性填充介质固定牢固的目的下,不影响弹性连接辐条,便于弹性连接辐条的尺寸控制。优选的,所述附接结构包括朝向间隔孔腔内凸起的凸板,凸板设于内轮圈的外圆周上或\和外轮圈的内圆周上,所述凸板在对应轮毂轴向方向的两侧形成凹部,相应的所述弹性填充介质形成与凸板适配的凹槽,以及与所述凹部适配的、围成所述凹槽的附接部。该结构设计下,附接结构简单,便于加工成型,凸板与弹性填充介质形成插接卡合,达到固定可靠。优选的,所述凸板上设有联通两侧所述凹部的附接孔,相应的所述弹性填充介质的附接部上形成与附接孔适配的连接柱。该结构设计下,使得弹性填充介质与轮毂的固定连接更为牢固可靠,另外,能够提高弹性填充介质在填充过程中在间隔孔腔内的流动。优选的,所述弹性填充介质为注射填充于相邻两根所述弹性连接辐条之间间隔孔腔内的橡胶。该结构设计下,橡胶具有弹性支撑效果好,耐用的优点。优选的,所述弹性连接辐条为朝向间隔孔腔弯曲的C形或S形,弹性连接辐条以内轮圈为圆心呈环形阵列设置。该结构设计下,弹性连接辐条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静音滚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静音滚轮部分剖切后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轮毂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弹性填充介质填充固化形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附图1~4,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静音滚轮,包括有轮毂1,轮毂1包括一体成型的弹性连接辐条11、内轮圈12及外轮圈13,轮毂1的外轮圈13上包覆有橡胶轮皮2,弹性连接辐条11连接内轮圈12与外轮圈13,弹性连接辐条11具有允许内轮圈12相对于外轮圈13沿径向位移的弹性形变量,在相邻两根所述弹性连接辐条11之间的间隔孔腔14内填充弹性填充介质15。所述弹性填充介质15为注射填充于相邻两根所述弹性连接辐条11之间间隔孔腔14内的橡胶。弹性连接辐条实现将内轮圈和外轮圈连接,且能够实现弹性连接辐条、内轮圈及外轮圈一体成型,加工成型更为方便,在弹性连接辐条之间的间隔孔腔内填充弹性填充介质,弹性填充介质提供内轮圈和外轮圈之间径向位移的主要弹性支撑,起到滚轮的缓冲减震功能,优化滚轮缓冲减震性能以及支撑强度;而且该设计下,不仅可以削弱对弹性连接辐条的弹性支撑依赖,在弹性填充介质的弹性支撑下实现对弹性连接辐条的保护,降低弹性连接辐条折断风险,而且可减少弹性连接辐条的数量,便于加工成型。为使得弹性填充介质更为可靠的固定在轮毂上,在相邻两根所述弹性连接辐条13之间的间隔孔腔14内壁上设有供弹性填充介质15附接以便沿轮毂1轴向上弹性填充介质15被牵制固定在间隔孔腔14内的附接结构。弹性填充介质在轮毂轴向上经附接结构牵制,使得弹性填充介质的固定更为牢固可靠;而且附接结构设计下,能够增加弹性填充介质附着在轮毂上的附着面积,提高连接牢固性。将所述附接结构设于内轮圈12上或\和外轮圈13上,本具体实施例中,内轮圈12和外轮圈13上均设有附接结构;附接结构在内轮圈上或\和外轮圈上,在满足弹性填充介质固定牢固的目的下,不影响弹性连接辐条,便于弹性连接辐条的尺寸控制。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附接结构包括朝向间隔孔腔14内凸起的凸板16,凸板16设于内轮圈12的外圆周上或\和外轮圈13的内圆周上,所述凸板16在对应轮毂1轴向方向的两侧形成凹部141,相应的所述弹性填充介质15形成与凸板16适配的凹槽151,以及与所述凹部141适配的、围成所述凹槽151的附接部152。附接结构简单,便于加工成型,凸板与弹性填充介质形成插接卡合,达到固定可靠。进一步的,所述凸板16上设有联通两侧所述凹部141的附接孔161,沿着凸板16可设置多个附接孔,相应的所述弹性填充介质15的附接部151上形成与附接孔161适配的连接柱152。使得弹性填充介质与轮毂的固定连接更为牢固可靠,另外,能够提高弹性填充介质在填充过程中在间隔孔腔内的流动,便于填充介质填充操作。如图1~3所示,所述弹性连接辐条11为朝向间隔孔腔弯曲的C形,弹性连接辐条11以内轮圈为圆心呈环形阵列设置。弹性连接辐条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弹性连接辐条11朝向间隔孔腔14弯曲形变,能够与弹性填充介质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静音滚轮,包括有轮毂,轮毂包括一体成型的弹性连接辐条、内轮圈及外轮圈,弹性连接辐条连接内轮圈与外轮圈,弹性连接辐条具有允许内轮圈相对于外轮圈沿径向位移的弹性形变量,其特征在于:在相邻两根所述弹性连接辐条之间的间隔孔腔内填充弹性填充介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音滚轮,包括有轮毂,轮毂包括一体成型的弹性连接辐条、内轮圈及外轮圈,弹性连接辐条连接内轮圈与外轮圈,弹性连接辐条具有允许内轮圈相对于外轮圈沿径向位移的弹性形变量,其特征在于:在相邻两根所述弹性连接辐条之间的间隔孔腔内填充弹性填充介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静音滚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根所述弹性连接辐条之间的间隔孔腔内壁上设有供弹性填充介质附接以便沿轮毂轴向上弹性填充介质被牵制固定在间隔孔腔内的附接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静音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附接结构设于内轮圈上或\和外轮圈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静音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附接结构包括朝向间隔孔腔内凸起的凸板,凸板设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道,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理念箱包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