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补偿式油墨粘度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9307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循环补偿式油墨粘度控制装置,主要包括原料桶、溶剂箱,以及用于检测原料桶油墨粘度的传感器组件,所述原料桶由内桶与外桶组成,所述内桶底部开设连通口,连通口处安设有第一阀门,所述外桶一侧设有外桶出料管,内桶一侧设有内桶出料管,且内桶出料管贯穿外桶,内桶出料管与外桶出料管位于外桶外侧的端部均通过对应的电磁阀后与抽料管连接,内桶中具有第一传感器组件,外桶中具有第二传感器组件,且第一传感器组件与第二传感器组件均与控制系统连接,所述外桶壁内绕设有圈状的电热丝。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改良传统的原料桶结构,通过双传感器检测,在加料过程中以补偿供墨的方式实现不间断供墨,使印刷设备可以连续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环补偿式油墨粘度控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凹版印刷油墨控制技术,特指一种循环补偿式油墨粘度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凹版印刷中,油墨粘度的控制方式通常是采用英国诺克尔研发的粘度传感器,主要通过超声波振动对油墨粘度进行检测,具有精度高、响应快、寿命长等特点。正因为其响应快,在供料过程中,溶剂与油墨的结合会使融合后的油墨粘度时时刻刻在变化之中,通常的做法是在加料是停止油墨供应,在加料完成并且稳定后,对油墨粘度检测符合要求的情况下重新开启油墨供应,恢复印刷单元的生产工序。在高效的印刷需求下,供料停机往往会浪费一定的时间,从而导致生产效率降低,若能解决这一问题,则可实现连续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已有的技术现状,提供一种循环补偿式油墨粘度控制装置,能够在印刷过程中保持不间断的油墨供应,有效提高生产效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循环补偿式油墨粘度控制装置,主要包括原料桶、溶剂箱,以及用于检测原料桶油墨粘度的传感器组件,所述原料桶由内桶与外桶组成,所述内桶底部开设连通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循环补偿式油墨粘度控制装置,主要包括原料桶、溶剂箱(1),以及用于检测原料桶油墨粘度的传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桶由内桶(3)与外桶(4)组成,所述内桶(3)底部开设连通口(31),连通口(31)处安设有第一阀门(32),所述外桶(4)一侧设有外桶出料管(40),内桶(3)一侧设有内桶出料管(30),且内桶出料管(30)贯穿外桶(4),内桶出料管(30)与外桶出料管(40)位于外桶(4)外侧的端部均通过对应的电磁阀后与抽料管(5)连接,内桶(3)中具有第一传感器组件(6),外桶(4)中具有第二传感器组件(7),且第一传感器组件(6)与第二传感器组件(7)均与控制系统(10)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补偿式油墨粘度控制装置,主要包括原料桶、溶剂箱(1),以及用于检测原料桶油墨粘度的传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桶由内桶(3)与外桶(4)组成,所述内桶(3)底部开设连通口(31),连通口(31)处安设有第一阀门(32),所述外桶(4)一侧设有外桶出料管(40),内桶(3)一侧设有内桶出料管(30),且内桶出料管(30)贯穿外桶(4),内桶出料管(30)与外桶出料管(40)位于外桶(4)外侧的端部均通过对应的电磁阀后与抽料管(5)连接,内桶(3)中具有第一传感器组件(6),外桶(4)中具有第二传感器组件(7),且第一传感器组件(6)与第二传感器组件(7)均与控制系统(10)连接,所述外桶(4)壁内绕设有圈状的电热丝(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补偿式油墨粘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桶出料管(30)对应的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晖郑永渠何展华杨泓曾曼玉林本权陈贵深郑瑞环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士达药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