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薄型交织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9276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面料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轻薄型交织面料,包括棉布,所述棉布包括棉纤维经线和棉纤维纬线,所述棉纤维纬线缠绕在棉纤维经线的外部,所述棉布的下表面设有蚕丝布,所述蚕丝布包括第一蚕丝层、第二蚕丝层和连接条,所述第二蚕丝层位于第一蚕丝层的下表面,所述连接条通过编织设置在第一蚕丝层和第二蚕丝层之间;通过由棉纤维经线和棉纤维纬线编织而成的棉布,同时编织的棉纤维经线和棉纤维纬线设置有四层,且四层棉纤维经线通过棉纤维纬线连接,便于增加棉布结构的稳定性以及透气性,同时棉布下表面设置的蚕丝布通过第一蚕丝层、第二蚕丝层和连接条构成,且连接条通过编织设置在第一蚕丝层和第二蚕丝层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轻薄型交织面料
本技术属于面料
,具体涉及一种轻薄型交织面料。
技术介绍
在服装大世界里,服装的面料五花八门,日新月异。但是从总体上来讲,优质、高档的面料,大都具有穿著舒适、吸汗透气、悬垂挺括、视觉高贵、触觉柔美等几个方面的特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面料的各种功能需要越来越高,传统的轻薄面料容易透光,使得面料使用时进行隐私防护性能差,同时面料密闭性好的透气性差,同时面料贴在皮肤上时柔软程度差,同时面料表面容易集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轻薄型交织面料,具有面料透气性好,同时面料柔软程度高,同时具有防静电,且表面不易集灰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轻薄型交织面料,包括棉布,所述棉布包括棉纤维经线和棉纤维纬线,所述棉纤维纬线缠绕在棉纤维经线的外部,所述棉布的下表面设有蚕丝布,所述蚕丝布包括第一蚕丝层、第二蚕丝层和连接条,所述第二蚕丝层位于第一蚕丝层的下表面,所述连接条通过编织设置在第一蚕丝层和第二蚕丝层之间,所述棉布的上表面设有防尘布,所述防尘布包括氨纶细丝层和导电纤维丝,所述导电纤维丝通过编织设置在氨纶细丝层的内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轻薄型交织面料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棉布内设置的棉纤维经线和棉纤维纬线编织有四层,且四层所述棉纤维经线之间通过棉纤维纬线相互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轻薄型交织面料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棉纤维经线和棉纤维纬线内均设置有银离子抗菌剂。作为本技术的一种轻薄型交织面料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蚕丝层和第二蚕丝层均为波浪状结构,且所述第一蚕丝层和第二蚕丝层之间编织设置的连接条等间距分布。作为本技术的一种轻薄型交织面料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氨纶细丝层由2微米的细丝编织而成,所述氨纶细丝层内设置的导电纤维丝为波浪状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由棉纤维经线和棉纤维纬线编织而成的棉布,同时编织的棉纤维经线和棉纤维纬线设置有四层,且四层棉纤维经线通过棉纤维纬线连接,便于增加棉布结构的稳定性以及透气性,同时棉布下表面设置的蚕丝布通过第一蚕丝层、第二蚕丝层和连接条构成,且连接条通过编织设置在第一蚕丝层和第二蚕丝层之间,增加了蚕丝布的柔软程度,同时棉布上表面设置的防尘布由氨纶细丝层和导电纤维丝构成,且导电纤维丝编织在氨纶细丝层的内部,便于面料通过导电纤维丝进行静电防护,同时氨纶细丝层由2微米细丝编织而成,增加了防尘布的紧密程度,减少防尘布表面集灰。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棉布;11、棉纤维经线;12、棉纤维纬线;2、蚕丝布;21、第一蚕丝层;22、第二蚕丝层;23、连接条;3、防尘布;31、氨纶细丝层;32、导电纤维丝。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轻薄型交织面料,包括棉布1,棉布1包括棉纤维经线11和棉纤维纬线12,棉纤维纬线12缠绕在棉纤维经线11的外部,棉布1的下表面设有蚕丝布2,蚕丝布2包括第一蚕丝层21、第二蚕丝层22和连接条23,第二蚕丝层22位于第一蚕丝层21的下表面,连接条23通过编织设置在第一蚕丝层21和第二蚕丝层22之间,棉布1的上表面设有防尘布3,防尘布3包括氨纶细丝层31和导电纤维丝32,导电纤维丝32通过编织设置在氨纶细丝层31的内部。具体的,棉布1内设置的棉纤维经线11和棉纤维纬线12编织有四层,且四层棉纤维经线11之间通过棉纤维纬线12相互连接,棉纤维经线11和棉纤维纬线12内均设置有银离子抗菌剂。本实施例中,通过由棉纤维经线11和棉纤维纬线12编织而成的棉布1,同时编织的棉纤维经线11和棉纤维纬线12设置有四层,且四层棉纤维经线11通过棉纤维纬线12连接,便于增加棉布1结构的稳定性以及透气性,同时棉纤维经线11和棉纤维纬线12内均设置有银离子抗菌剂,便于棉布1进行抗菌。具体的,第一蚕丝层21和第二蚕丝层22均为波浪状结构,且第一蚕丝层21和第二蚕丝层22之间编织设置的连接条23等间距分布。本实施例中,通过棉布1下表面设置的蚕丝布2通过第一蚕丝层21、第二蚕丝层22和连接条23构成,且连接条23通过编织设置在第一蚕丝层21和第二蚕丝层22之间,增加了蚕丝布2的柔软程度。具体的,氨纶细丝层31由2微米的细丝编织而成,氨纶细丝层31内设置的导电纤维丝32为波浪状结构。本实施例中,通过棉布1上表面设置的防尘布3由氨纶细丝层31和导电纤维丝32构成,且导电纤维丝32编织在氨纶细丝层31的内部,便于面料通过导电纤维丝32进行静电防护,同时氨纶细丝层31由2微米细丝编织而成,增加了防尘布3的紧密程度,减少防尘布3表面集灰。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加工时,蚕丝布2由蚕丝编织的第一蚕丝层21、第二蚕丝层22和连接条23构成,同时连接条23编织在第一蚕丝层21和连接条23之间,同时棉布1由四层棉纤维经线11和棉纤维纬线12编织而成,且棉纤维经线11和棉纤维纬线12编织前浸泡在银离子抗菌剂中,防尘布3在编织时,把导电纤维丝32编织在氨纶细丝层31的内部,当面料摩擦出现电子转移时,转移后的电子通过导电纤维丝32进行传输。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轻薄型交织面料,包括棉布(1),其特征在于:所述棉布(1)包括棉纤维经线(11)和棉纤维纬线(12),所述棉纤维纬线(12)缠绕在棉纤维经线(11)的外部,所述棉布(1)的下表面设有蚕丝布(2),所述蚕丝布(2)包括第一蚕丝层(21)、第二蚕丝层(22)和连接条(23),所述第二蚕丝层(22)位于第一蚕丝层(21)的下表面,所述连接条(23)通过编织设置在第一蚕丝层(21)和第二蚕丝层(22)之间,所述棉布(1)的上表面设有防尘布(3),所述防尘布(3)包括氨纶细丝层(31)和导电纤维丝(32),所述导电纤维丝(32)通过编织设置在氨纶细丝层(31)的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薄型交织面料,包括棉布(1),其特征在于:所述棉布(1)包括棉纤维经线(11)和棉纤维纬线(12),所述棉纤维纬线(12)缠绕在棉纤维经线(11)的外部,所述棉布(1)的下表面设有蚕丝布(2),所述蚕丝布(2)包括第一蚕丝层(21)、第二蚕丝层(22)和连接条(23),所述第二蚕丝层(22)位于第一蚕丝层(21)的下表面,所述连接条(23)通过编织设置在第一蚕丝层(21)和第二蚕丝层(22)之间,所述棉布(1)的上表面设有防尘布(3),所述防尘布(3)包括氨纶细丝层(31)和导电纤维丝(32),所述导电纤维丝(32)通过编织设置在氨纶细丝层(31)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薄型交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棉布(1)内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昌辉孙滨袁彩英周小东
申请(专利权)人:红豆集团无锡红豆童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