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泡线模架轨道升降装置,其不同之处在于:其包括环形输送线,环形输送线包括浇注区;沿环形输送线移动的若干个模架移动小车;一一对应设置在各模架移动小车内的模具,各模具分别包括上模具及下模具,下模具的内侧与对应的模架移动小车的内侧通过第一连接件可转动连接,上模具内侧与下模具内侧通过第二连接件可转动连接,上模具外侧设置有上滚轮,下模具外侧设置有下滚轮;及设置在环形输送线外侧的开合模轨道,开合模轨道包括与上滚轮配合的上模轨道部及与下滚轮配合的下模轨道部,下模轨道部包括位于浇注区且能上下移动的若干段升降轨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分段调节来满足位于浇注区处的各个下模具的倾斜角度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泡线模架轨道升降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座椅生产
,尤其是一种发泡线模架轨道升降装置。
技术介绍
请参考专利CN201720069764.5,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用于规模化汽车座椅生产的全自动发泡生产线得到广泛应用,其中以大型环形发泡线为代表,在大型环形发泡线上的各个区域依次自动完成开模、喷脱模剂、机器人浇注、合模、熟化等操作,实现多品种多规格坐垫的混线批量生产。现有技术中,大型环形生产线的机器人浇注工位会将已清理干净并完成喷涂脱模剂的模具抬平,机器人根据模具识别系统,在模具运动过程中完成浇注投料,随后模具合模,进入熟化区域。但是,由于是多品种多规格坐垫的混线批量生产,各个模架小车内模具规格各不相同,在机器人浇注时,浇注到下模具里的混合料呈线状分布,与机器人轨迹相同,而且混合料起泡时间较短,线状分布的原料因为流动性因素,这样会影响到模具内原料起泡的均衡度,不利于合模后模具的顺畅排气;为了起泡均衡及合模后模具顺畅排气,一般,有的型号的模具的倾斜角度要达到-5°,有的型号的模具的倾斜角度要达到0°,有的型号的模具的倾斜角度要达到5°,但是目前生产线做不到一个生产线满足多种倾斜角度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发泡线模架轨道升降装置,通过分段调节来满足位于浇注区处的各个下模具的倾斜角度要求。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发泡线模架轨道升降装置,其不同之处在于:其包括环形输送线,所述环形输送线包括浇注区;沿所述环形输送线移动的若干个模架移动小车;一一对应设置在各所述模架移动小车内的模具,各所述模具分别包括上模具及下模具,所述下模具的内侧与对应的所述模架移动小车的内侧通过第一连接件可转动连接,所述上模具内侧与所述下模具内侧通过第二连接件可转动连接,所述上模具外侧设置有上滚轮,所述下模具外侧设置有下滚轮;及设置在所述环形输送线外侧的开合模轨道,所述开合模轨道包括与所述上滚轮配合的上模轨道部及与所述下滚轮配合的下模轨道部,所述下模轨道部包括位于浇注区且能上下移动的若干段升降轨道,使所述上模具相对所述下模具打开且所述下模具绕所述第一连接件上下翻转。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分别为转轴。按以上技术方案,各所述升降轨道下侧还分别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上端固定在所述升降轨道的中部,所述连接杆的下端固定有齿条;装置还包括一一对应设置在各所述升降轨道下方的抬轨装置,所述抬轨装置包括机架、交流变频电机、减速机、齿轮、及不锈钢防护罩,所述机架固定在地面上,所述交流变频电机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减速机与所述交流变频电机连接,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且所述齿轮由所述减速机驱动转动来使所述齿条上下移动,所述不锈钢防护固定在所述机架上且包覆在交流变频电机、减速机、及齿轮外侧。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抬轨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交流变频电机上的编码器,所述编码器与所述交流变频电机电连接来用于调节所述齿条升降位置。按以上技术方案,装置还包括控制所述减速机和交流变频电机的电气控制系统。按以上技术方案,各所述升降轨道的下侧的左右两端还分别设有导向装置,所述导向装置包括第一导向杆及能相对所述第一导向杆上下移动的第二导向杆,所述第一导向杆竖直延伸且其上端固定在所述升降轨道的下侧,所述第二导向杆竖直延伸且其下端固定在地面。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导向杆外侧开设有竖直延伸的导向槽,所述第二导向杆外侧形成有与所述导向槽配合的导向轨。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上模轨道部包括位于所述浇注区外侧的上水平轨道,各升降轨道分别位于所述上水平轨道下方。按以上技术方案,各所述升降轨道的左右两端分别形成有向下倾斜的斜坡圆弧第一过渡轨道。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下模具所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下模具的倾斜角;其中一个所述模架移动小车内的所述下模具位于各段所述升降轨道上时的所述倾斜角分别为-5°,或,其中一个所述模架移动小车内的所述下模具位于各段所述升降轨道上时的所述倾斜角分别为0°,或,其中一个所述模架移动小车内的所述下模具位于各段所述升降轨道上时的所述倾斜角分别为5°。对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特点为:该发泡线模架轨道升降装置,下模具的内侧与模架移动小车的内侧通过第一连接件可转动连接,上模具内侧与下模具内侧通过第二连接件可转动连接,上模具外侧的上滚轮与上模轨道部配合,下模具外侧的下滚轮与各段升降轨道配合,各段升降轨道分别能上下移动,使下模具绕第一连接件上下翻转来调节位于浇注区处的下模具的倾斜角度;模架移动小车有若干个且分别沿环形输送线移动,各模架小车内分别放置有型号不同的模具,使位于浇注区的各个模具通过各段升降轨道的分段调节来分别满足各个模具倾斜度要求,使模具内原料起泡均衡,利于合模后模具的顺畅排气。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发泡线模架轨道升降装置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图1中的局部A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图2中的B-B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发泡线模架轨道升降装置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发泡线模架轨道升降装置的侧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一种发泡线模架轨道升降装置的局部视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一种发泡线模架轨道升降装置的局部视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3中一种发泡线模架轨道升降装置的局部视图;其中:1-环形输送线(101-浇注区、102-喷脱模剂区、103-熟化区)、2-模架移动小车、3-模具(301-上模具、302-下模具(3021-第一连接段、3022-第二连接段)、303-第一连接件、304-第二连接件、305-上滚轮、306-下滚轮)、4-开合模轨道(401-上模轨道部(4011-上水平轨道、4012-合模轨道)、402-下模轨道部(4021-升降轨道(40211-连接杆、40212-齿条、40213-斜坡圆弧第一过渡轨道、θ-倾斜角)、4022-固定轨道(40221-第二过渡轨道)、4023-下模抬平轨道、4024-下水平轨道(40241-第三过渡轨道)、4025-放斜轨道、4026-导向装置(40261-第一导向杆、40262-第二导向杆(402621-导向轨))))、5-抬轨装置(501-机架、502-交流变频电机、503-减速机、504-齿轮、505-不锈钢防护罩)、6-电气控制系统、X-模架移动小车的行驶方向。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考图1至图8,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发泡线模架轨道升降装置,其包括环形输送线1,环形输送线1包括浇注区101;沿环形输送线1移动的若干个模架移动小车2;一一对应设置在各模架移动小车内且模具3,各模具3的型号可以各不相同,各模具3分别包括上模具301及下模具302,下模具302的内侧与对应模架移动小车2的内侧通过第一连接件303可转动连接,上模具301内侧与下模具302内侧通过第二连接件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泡线模架轨道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环形输送线,所述环形输送线包括浇注区;/n沿所述环形输送线移动的若干个模架移动小车;/n一一对应设置在各所述模架移动小车内的模具,各所述模具分别包括上模具及下模具,所述下模具的内侧与对应的所述模架移动小车的内侧通过第一连接件可转动连接,所述上模具内侧与所述下模具内侧通过第二连接件可转动连接,所述上模具外侧设置有上滚轮,所述下模具外侧设置有下滚轮;/n及/n设置在所述环形输送线外侧的开合模轨道,所述开合模轨道包括与所述上滚轮配合的上模轨道部及与所述下滚轮配合的下模轨道部,所述下模轨道部包括位于浇注区且能上下移动的若干段升降轨道,使所述上模具相对所述下模具打开且所述下模具绕所述第一连接件上下翻转。/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泡线模架轨道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环形输送线,所述环形输送线包括浇注区;
沿所述环形输送线移动的若干个模架移动小车;
一一对应设置在各所述模架移动小车内的模具,各所述模具分别包括上模具及下模具,所述下模具的内侧与对应的所述模架移动小车的内侧通过第一连接件可转动连接,所述上模具内侧与所述下模具内侧通过第二连接件可转动连接,所述上模具外侧设置有上滚轮,所述下模具外侧设置有下滚轮;
及
设置在所述环形输送线外侧的开合模轨道,所述开合模轨道包括与所述上滚轮配合的上模轨道部及与所述下滚轮配合的下模轨道部,所述下模轨道部包括位于浇注区且能上下移动的若干段升降轨道,使所述上模具相对所述下模具打开且所述下模具绕所述第一连接件上下翻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泡线模架轨道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分别为转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泡线模架轨道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升降轨道下侧还分别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上端固定在所述升降轨道的中部,所述连接杆的下端固定有齿条;装置还包括一一对应设置在各所述升降轨道下方的抬轨装置,所述抬轨装置包括机架、交流变频电机、减速机、齿轮、及不锈钢防护罩,所述机架固定在地面上,所述交流变频电机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减速机与所述交流变频电机连接,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且所述齿轮由所述减速机驱动转动来使所述齿条上下移动,所述不锈钢防护固定在所述机架上且包覆在交流变频电机、减速机、及齿轮外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发泡线模架轨道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抬轨装置还包括设置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壮利,李代武,吴怡蕊,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正为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