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天津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楼栋用户分类的综合室内温度计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78686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基于楼栋用户分类的综合室内温度计算方法,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楼栋典型室温监测点随机安装和平均值计算法的不足,主要包括:确定目标楼栋类型,对楼栋不同位置用户进行分类,之后在各个类别的典型位置安装室温监测点并确定各个典型点的权重,最后计算可反映楼栋供热效果的综合室内温度。从而指导供热系统节能运行,实现真正按需供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楼栋用户分类的综合室内温度计算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供热节能
,具体涉及基于楼栋用户分类的综合室内温度计算方法。
技术介绍
供热系统只有实现按需供热,才能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供热能耗,缓解供热城市采暖季空气污染。而判断系统是否是按需供热的唯一标准是室内温度是否达标,只有室内温度达到目标值,才能称得上真正的按需供热。但是不可能每户都安装室温监测设备,因此供热企业往往在距离换热站远、中、近楼栋典型住户安装室温,但是每个楼栋中有许多热用户,哪一户是典型位置,目前无规范及指导资料可参考,因此现实中都是随机安装,后求各个典型点平均值,得到的值认为是可反映供热效果的室温值,显然该值的正确性受限于安装位置、安装的个数和计算方法等,这也是已安装的大量室温测装置处于闲置状态原因。因此从供热系统按需、节能、精细化运行角度出发,迫切需要研究楼栋典型室温监测点的安装原则及综合室内温度计算方法,来评价供热系统的运行现状,进而做出正确的节能调控策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楼栋典型室温监测点随机安装和平均值计算法的不足,提出基于楼栋用户分类的综合室内温度计算方法,从而指导供热系统节能运行,实现真正按需供热。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基于楼栋用户分类的综合室内温度计算方法,按照下述步骤进行:步骤一、确定目标楼栋类型,对楼栋不同位置用户进行分类;将楼栋类型分为有地下室和无地下室两种类型,对楼栋不同位置用户进行分类:将无地下室楼栋中的用户分为3大类,第一类为顶层住户,第二类是中间住户,第三类左右把边住户和底层住户。将有地下室楼栋中的用户分为4大类,第一类为顶层住户,第二类是中间住户,第三类左右把边住户,第四类是低层住户。步骤二、在各个类别的典型位置安装室温监测点;对于无地下室楼栋,第一类住户至少安装一个室温监测点,第二类住户至少安装两个室温监测点,其中一个监测点的楼上住户供暖,另一个的楼上住户没有供暖;第三类住户至少安装两个室温监测点,其中一个监测点的楼上住户供暖,另一个的楼上住户没有供暖,合计至少安装5个室温监测点。对于有地下室楼栋,第一类住户至少安装一个室温监测点,第二类住户至少安装两个室温监测点,其中一个监测点的楼上住户供暖,另一个的楼上住户没有供暖;第三类住户至少安装两个室温监测点,其中一个监测点的楼上住户供暖,另一个的楼上住户没有供暖,第四类住户至少安装一个监测点,且其楼上住户供暖,合计至少安装6个室温监测点。步骤三、确定各个典型点的权重;对于无地下室楼栋,第一类室温监测点权重为η,该值为N为楼栋总楼层数;第二类和第三类室温监测点中楼上住户未供暖权重ζ,该值为整栋楼中除去底层住户之外其他楼层住户供暖率,即二层及二层以上未供暖住户与二层及二层以上总住户之比;室温监测点中楼上住户供暖权重为1-ζ。对于有地下室楼栋,第一类室温监测点权重为为顶层住户占比η,该值为N为楼栋总楼层数,第二和第三类室温监测点中楼上住户未供暖权重ζ,该值为整栋楼除去底层住户,其他楼层住户供暖率,即二层以上未供暖住户与二层以上总住户之比,包括二层,室温监测点中楼上住户供暖权重为1-ζ,第四类室温监测点权重为底层住户占比λ,N为楼栋总楼层数。步骤四、计算可反映楼栋供热效果的综合室内温度;所述计算可反映楼栋供热效果的综合室内温度采用的计算方法包括,对于无地下室楼栋计算公式为:式中η为顶层住户占比,N为总层数,为第一类监测点室温,为第二类和第三类上面住户没有供暖的室温监测点室温,为第二类和第三类上面住户供暖的室温监测点室温,i为第一类住户室温监测点安装个数,j为第二类和第三类上面住户没有供暖安装室温监测点安装个数,k为第二类和第三类上面住户供暖安装室温监测点安装个数。对于有地下室的楼栋计算公式为:式中η为顶层住户占比,N为总层数,为第四类室温监测点室温,m为第四类室温监测点安装个数。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确定了有地下室和无地下室楼栋典型室温监测点的安装位置,并给出了最少的安装点,为热力企业典型室温监测设备的正确安装提供了指引,避免随机安装后室温监测点闲置的状态。2.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综合室温计算方法,相比传统平均值法,该方法得到的室温更能反映供热系统真实的供热效果,能真正指导换热站精细化供热,实现供热系统按需供热。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无地下室楼栋不同位置室温分类图示。图中第一类是指顶层住户,第二类是指中间住户,第三类是指左右把边住户和底层住户。图2为本专利技术有地下室楼栋不同位置室温分类图示。图中第一类是指顶层住户,第二类是指中间住户,第三类是指左右把边住户,第四类是指底层住户。图3为本专利技术应用流程图。图4为高低区采用模型计算综合室温法和平均室内温度法计算结果对比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以上附图获得其他的相关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实施例1:如图1和图3,无地下室楼栋典型室温监测点的安装原则和计算方法;(1)将楼栋内所有住户分为三类,第一类包括顶层住户,第二类包括中间住户,第三类包括左右把边住户和底层住户;(2)第一类住户至少安装一个室温监测点,第二类住户至少安装两个室温监测点,一个监测点楼上住户供暖,另一个楼上住户没有供暖,第三类住户至少安装两个室温监测点,一个监测点楼上住户供暖,另一个楼上住户没有供暖,合计至少安装5个监测点;(3)计算各类别下室温监测点的权重,第一类室温监测点权重为η,该值为N为楼栋总楼层数,第二和第三类室温监测点中楼上住户未供暖权重ζ,该值为整栋楼除去底层住户,其他楼层住户供暖率,即二层以上供暖住户与二层以上总住户之比,包括二层,室温监测点中楼上住户供暖权重为1-ζ;(4)计算楼栋综合室内温度值:式中为楼栋综合室内温度值,η为顶层住户占比,N为总层数,为第一类监测点室温,为第二类和第三类上面住户没有供暖的室温监测点室温,为第二类和第三类上面住户供暖的室温监测点室温,i为第一类住户室温监测点安装个数,j为第二类和第三类上面住户没有供暖安装室温监测点安装个数,k为第二类和第三类上面住户供暖安装室温监测点安装个数。实施例2:如图2和图3,有地下室楼栋典型室温监测点的安装原则和计算方法:(1)将楼栋住户分为四类,第一类包括顶层住户,第二类包括中间住户,第三类包括左右把边住户,第四类包括底层住户;(2)第一类住户至少安装一个室温监测点,第二类住户至少安装两个室温监测点,一个监测点楼上住户有供暖,另一个楼上住户没有供暖;第三类住户至少安装两个室温监测点,一个监测点楼上住户有供暖,另一个楼上住户没有供暖;第四类住户至少安装一个室温监测点,且其楼上住户供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基于楼栋用户分类的综合室内温度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一、确定目标楼栋类型,对楼栋不同位置用户进行分类;/n步骤二、在各个类别的典型位置安装室温监测点;/n步骤三、确定各个典型点的权重;/n步骤四,计算可反映楼栋供热效果的综合室内温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楼栋用户分类的综合室内温度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确定目标楼栋类型,对楼栋不同位置用户进行分类;
步骤二、在各个类别的典型位置安装室温监测点;
步骤三、确定各个典型点的权重;
步骤四,计算可反映楼栋供热效果的综合室内温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楼栋用户分类的综合室内温度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一中,确定目标楼栋类型,对楼栋不同位置用户进行分类:
将楼栋类型分为有地下室和无地下室两种类型,对楼栋不同位置用户进行分类:
将无地下室楼栋中的用户分为3大类,第一类为顶层住户,第二类是中间住户,第三类左右把边住户和底层住户;
将有地下室楼栋中的用户分为4大类,第一类为顶层住户,第二类是中间住户,第三类左右把边住户,第四类是低层住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楼栋用户分类的综合室内温度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二中,在各个类别的典型位置安装室温监测点:
对于无地下室楼栋,第一类住户至少安装一个室温监测点,第二类住户至少安装两个室温监测点,其中一个监测点的楼上住户供暖,另一个的楼上住户没有供暖;第三类住户至少安装两个室温监测点,其中一个监测点的楼上住户供暖,另一个的楼上住户没有供暖,合计至少安装5个室温监测点;
对于有地下室楼栋,第一类住户至少安装一个室温监测点,第二类住户至少安装两个室温监测点,其中一个监测点的楼上住户供暖,另一个的楼上住户没有供暖;第三类住户至少安装两个室温监测点,其中一个监测点的楼上住户供暖,另一个的楼上住户没有供暖,第四类住户至少安装一个监测点,且其楼上住户供暖,合计至少安装6个室温监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建娟周志华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