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泵体轴承一体化的超薄微型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85928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6: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机械泵领域,并公开了一种泵体轴承一体化的超薄微型泵。所描述微型泵包括叶轮、上盖、底座、滚珠以及电机定子,其中,所述叶轮包括轮毂以及环向排布的叶片,叶轮轮毂上设有球形凹槽;所述上盖设置有流体工作腔、环形凹槽和密封圈槽;所述底座设置有流体工作腔、环形凹槽和电机槽;滚珠位于叶轮轮毂上的球形凹槽与底座和上盖的环形凹槽之间,用于支承叶轮,并减小叶轮的旋转摩擦。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泵体与叶轮作为滚珠轴承的一部分,减小了轴承结构的厚度,同时此种设计无轴承与转子之间的连接件,大幅降低了微型泵的轴向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泵体轴承一体化的超薄微型泵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型泵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泵体轴承一体化的超薄微型泵。
技术介绍
随着芯片工艺技术的发展,芯片单位面积内晶体管的数量急剧上升,芯片性能飞升的同时,其单位面积的发热功率也急剧增加,传统的风冷散热方式已越来越难满足急剧增加的散热需求。相比于风冷散热,液冷散热技术具有散热能力强、输送距离长、噪声低等显著优点。随着各种电子器件向小型化、轻薄化发展,液冷散热系统对驱动泵的厚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机械泵大多采用电机与泵体分开设计的结构,由电机内部引出一根轴与泵体的叶轮连接,带动叶轮旋转对流体做功。此种结构电机与泵体相互独立,其整机厚度为两者相互叠加的总和,难以适应轻薄化的场景需求。针对微型泵的厚度问题,专利CN109356856A公开了一种超薄离心式微型泵,通过将轴承、电机定子、磁环与叶轮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排布的方法,使各部件的厚度不会叠加,整机厚度较小。但是,此种方案的轴系设计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专利一种具有陶瓷轴系的超薄微型泵(CN110762024A)所公开的轴系设计,其采用陶瓷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泵体轴承一体化的超薄微型泵,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1)、滚珠(2)、叶轮(3)、磁环(4)、底座(5)以及定子(6),其中:/n叶轮(3)包括叶轮轮毂(302)和分布在叶轮轮毂(302)外圈的叶片(303);叶轮轮毂(302)的上下两个端面分别设有环形槽,上盖(1)与底座(5)分别设有与该环形槽相匹配的球形槽(301),或者,叶轮轮毂(302)的上下两个端面分别设有球形槽(301),上盖(1)与底座(5)均设有与该球形槽(301)相匹配的环形槽;/n多个滚珠(2)分别位于相互匹配的球形槽(301)和环形槽之间,以将叶轮(3)与上盖(1)、底座(5)之间的滑动摩擦转换为滚动摩擦,减小摩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泵体轴承一体化的超薄微型泵,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1)、滚珠(2)、叶轮(3)、磁环(4)、底座(5)以及定子(6),其中:
叶轮(3)包括叶轮轮毂(302)和分布在叶轮轮毂(302)外圈的叶片(303);叶轮轮毂(302)的上下两个端面分别设有环形槽,上盖(1)与底座(5)分别设有与该环形槽相匹配的球形槽(301),或者,叶轮轮毂(302)的上下两个端面分别设有球形槽(301),上盖(1)与底座(5)均设有与该球形槽(301)相匹配的环形槽;
多个滚珠(2)分别位于相互匹配的球形槽(301)和环形槽之间,以将叶轮(3)与上盖(1)、底座(5)之间的滑动摩擦转换为滚动摩擦,减小摩擦阻力;同时,球形槽(301)、环形槽与滚珠(2)的形状相配合,从而限定滚珠(2)的位置,并限定叶轮(3)旋转时的轴向和径向位置,以对叶轮(3)进行支撑和定位;
底座(5)包括定子套筒(501)以及进出口流道(504);上盖(1)与底座(5)密封、紧固连接,且上盖(1)与底座(5)中的至少一个设有流体工作腔,该流体工作腔为叶轮(3)旋转做功和流体增压的工作腔;底座(5)上设有定子套筒(501),定子套筒(501)位于流体工作腔内;设于底座上的球形槽(301)或环形槽环绕于定子套筒(501)外围且位于流体工作腔内;进出口流道(504)连通底座(5)的外部与流体工作腔;
定子(6)同轴安装于定子套筒(501)的内部,用于产生交变磁场,激励磁环(4)旋转;
磁环(4)同轴固定于叶轮(3)内侧且同轴套设于定子套筒(501)的外部,在定子(6)产生的交变磁场的激励下,带动叶轮(3)旋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小兵廖唯唯范义文邹浩赵伟贤邢冠英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