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调整两辊间距的辊压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8286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6: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调整两辊间距的辊压机,包括承载座和辊轴,所述承载座的底部固定有支架,且承载座的内侧通过第一螺栓固定有承载箱,所述承载座的左侧固定有固定架,且固定架的左侧壁固定有液压缸,所述移动架设置在承载箱的外侧,所述辊轴转动连接在承载箱内部的左右两侧,且右侧辊轴的前端与端盖的后端面相连接,同时端盖通过第二螺栓固定有承载箱的前侧,所述移动架的前侧通过第二螺栓固定有支撑板,所述辊轴的外侧通过第三螺栓固定有辊轴套,所述承载座和承载箱的底部均开设有出料口,该便于调整两辊间距的辊压机,移动架和支撑板在左右移动的过程中可带动对应的辊轴左右移动,方便根据要求调整两个辊轴之间的距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调整两辊间距的辊压机
本技术具体涉及辊压机
,具体为一种便于调整两辊间距的辊压机。
技术介绍
辊压机,又名压延机、对辊机、轧机、挤压磨、辊压磨,是国际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新型水泥节能粉磨设备,具有替代能耗高、效率低球磨机预粉磨系统,并且降低钢材消耗及噪声的功能,适用于新厂建设,也可用于老厂技术改造。现有的辊压机在使用之前难以根据要求调整两个辊轴之间的距离,且辊轴在使用之后,其表面难以得到清理处理,因此使用起来不够便捷,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对现有的设备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调整两辊间距的辊压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辊压机在使用之前难以根据要求调整两个辊轴之间的距离,且辊轴在使用之后,其表面难以得到清理处理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调整两辊间距的辊压机,包括承载座和辊轴,所述承载座的底部固定有支架,且承载座的内侧通过第一螺栓固定有承载箱,同时承载箱的顶部开设有进料通道,所述承载座的左侧固定有固定架,且固定架的左侧壁固定有液压缸,同时液压缸的右侧通过活塞杆与移动架相连接,所述移动架设置在承载箱的外侧,所述辊轴转动连接在承载箱内部的左右两侧,且右侧辊轴的前端与端盖的后端面相连接,同时端盖通过第二螺栓固定有承载箱的前侧,所述移动架的前侧通过第二螺栓固定有支撑板,所述辊轴的外侧通过第三螺栓固定有辊轴套,所述承载座和承载箱的底部均开设有出料口。优选的,所述承载箱的底部卡合连接在承载座上。优选的,所述承载箱的后侧和移动架的后侧均固定有电机,且电机的前侧通过电机轴转动连接有辊轴,同时左侧辊轴的前端贯穿端盖和支撑板。优选的,所述移动架与固定架构成伸缩结构,且移动架为“L”形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三螺栓均匀分布。优选的,所述出料口的竖直中轴线、承载座的竖直中轴线和承载箱的竖直中轴线重合,且承载箱的内底部呈倾斜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便于调整两辊间距的辊压机,(1)设置有移动架、辊轴和支撑板,移动架和支撑板在左右移动的过程中可带动对应的辊轴左右移动,方便根据要求调整两个辊轴之间的距离;(2)设置有承载箱、进料通道、电机、电机轴、辊轴和出料口,材料通过进料通道进入到承载箱内后,辊轴可在对应电机和电机轴的作用下转动,且两个辊轴相对转动,方便碾碎材料,碾碎后的材料可通过出料口排出,方便集中收集;(3)设置有辊轴、端盖、支撑板、辊轴套和第三螺栓,工作结束并先后取下支撑板和端盖后可取下第三螺栓,方便将辊轴套从辊轴上拆卸下来进行清理或更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正视外观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承载座,2、支架,3、第一螺栓,4、承载箱,5、进料通道,6、固定架,7、液压缸,8、活塞杆,9、移动架,10、电机,11、电机轴,12、辊轴,13、端盖,14、支撑板,15、第二螺栓,16、辊轴套,17、第三螺栓,18、出料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调整两辊间距的辊压机,根据图1所示,承载座1的底部固定有支架2,且承载座1的内侧通过第一螺栓3固定有承载箱4,同时承载箱4的顶部开设有进料通道5,承载箱4的底部卡合连接在承载座1上,承载座1对承载箱4的底部起到卡合限位的作用,从而使承载箱4得到更稳定的放置,承载箱4的后侧和移动架9的后侧均固定有电机10,且电机10的前侧通过电机轴11转动连接有辊轴12,同时左侧辊轴12的前端贯穿端盖13和支撑板14,辊轴12可在对应电机10和电机轴11的作用下相对转动,方便碾碎材料。根据图1和图2所示,承载座1的左侧固定有固定架6,且固定架6的左侧壁固定有液压缸7,同时液压缸7的右侧通过活塞杆8与移动架9相连接,移动架9与固定架6构成伸缩结构,且移动架9为“L”形结构,移动架9可在液压缸7和活塞杆8的作用下左右移动,从而带动对应的辊轴12左右移动,方便调整两个辊轴12之间的距离,移动架9设置在承载箱4的外侧,辊轴12转动连接在承载箱4内部的左右两侧,且右侧辊轴12的前端与端盖13的后端面相连接,同时端盖13通过第二螺栓15固定有承载箱4的前侧,移动架9的前侧通过第二螺栓15固定有支撑板14。根据图1、图2和图3所示,辊轴12的外侧通过第三螺栓17固定有辊轴套16,第三螺栓17均匀分布,工作结束并取下支撑板14和端盖13后再取下第三螺栓17可将辊轴套16拆卸下来,方便清理或更换,承载座1和承载箱4的底部均开设有出料口18,出料口18的竖直中轴线、承载座1的竖直中轴线和承载箱4的竖直中轴线重合,且承载箱4的内底部呈倾斜状,材料被碾碎后可通过出料口18排出,方便集中收集,且内底部呈倾斜状的承载箱4更有利于材料的排出。工作原理:在使用该便于调整两辊间距的辊压机时,首先将该装置放置在所需地点,支架2对承载座1起到支撑的作用,拧紧第一螺栓3可将承载座1与承载箱4固定在一起,接通至外部电源,启动液压缸7,液压缸7带动活塞杆8伸缩,从而带动移动架9左右移动,支撑板14和对应的辊轴12随之左右移动,直至两个辊轴12之间处于合适的距离,再向进料通道5内通入材料,材料随之落到辊轴12之间,启动电机10,电机10带动电机轴11转动,从而带动辊轴12转动,以此碾碎材料,碾碎后的材料通过出料口18排出,方便集中收集,工作结束后取下第二螺栓15可将支撑板14和端盖13拆卸下来,再取下第三螺栓17,方便向前抽出辊轴套16进行清理或更换,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技术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内容的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调整两辊间距的辊压机,包括承载座(1)和辊轴(12),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座(1)的底部固定有支架(2),且承载座(1)的内侧通过第一螺栓(3)固定有承载箱(4),同时承载箱(4)的顶部开设有进料通道(5),所述承载座(1)的左侧固定有固定架(6),且固定架(6)的左侧壁固定有液压缸(7),同时液压缸(7)的右侧通过活塞杆(8)与移动架(9)相连接,所述移动架(9)设置在承载箱(4)的外侧,所述辊轴(12)转动连接在承载箱(4)内部的左右两侧,且右侧辊轴(12)的前端与端盖(13)的后端面相连接,同时端盖(13)通过第二螺栓(15)固定有承载箱(4)的前侧,所述移动架(9)的前侧通过第二螺栓(15)固定有支撑板(14),所述辊轴(12)的外侧通过第三螺栓(17)固定有辊轴套(16),所述承载座(1)和承载箱(4)的底部均开设有出料口(1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调整两辊间距的辊压机,包括承载座(1)和辊轴(12),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座(1)的底部固定有支架(2),且承载座(1)的内侧通过第一螺栓(3)固定有承载箱(4),同时承载箱(4)的顶部开设有进料通道(5),所述承载座(1)的左侧固定有固定架(6),且固定架(6)的左侧壁固定有液压缸(7),同时液压缸(7)的右侧通过活塞杆(8)与移动架(9)相连接,所述移动架(9)设置在承载箱(4)的外侧,所述辊轴(12)转动连接在承载箱(4)内部的左右两侧,且右侧辊轴(12)的前端与端盖(13)的后端面相连接,同时端盖(13)通过第二螺栓(15)固定有承载箱(4)的前侧,所述移动架(9)的前侧通过第二螺栓(15)固定有支撑板(14),所述辊轴(12)的外侧通过第三螺栓(17)固定有辊轴套(16),所述承载座(1)和承载箱(4)的底部均开设有出料口(1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调整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党锋斌董小明董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蓝田尧柏水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