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千和游乐设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7995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6: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秋千及游乐设施。其中,该秋千包括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包括间隔设置的两根第一立杆和连接于两根所述第一立杆顶部的第一横杆;秋千椅,所述秋千椅通过吊绳悬挂于所述第一横杆;第二支撑架,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撑架包括间隔设置的两根第二立杆;以及两连接架,每一所述连接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立杆,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立杆,所述连接架为所述第一支撑架提供多个受力支撑点。相对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秋千具有多个受力支撑点,能确保秋千在摆动过程中的牢固性,也能适用于高空的游乐设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秋千和游乐设施
本技术涉及游乐设施
,具体而言,特别涉及一种秋千和应用该秋千的游乐设施。
技术介绍
在相关技术中,秋千包括有支撑架和悬挂于支撑架上的秋千椅,现有的秋千大多设置在地面,或者就地取材设置于树干上,支撑架的受力点单一,造型无创新性,并且,秋千在摆动的过于依赖单一受力支撑点,不牢固,若设置在高空的游乐设施中,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多个受力支撑点的秋千,确保秋千在摆动过程中的牢固性,能适用于高空的游乐设施。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秋千,包括: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包括间隔设置的两根第一立杆和连接于两根所述第一立杆顶部的第一横杆;秋千椅,所述秋千椅通过吊绳悬挂于所述第一横杆;第二支撑架,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撑架包括间隔设置的两根第二立杆;以及两连接架,每一所述连接架的一端连接于一根所述第一立杆,另一端连接一根所述第二立杆,所述连接架为所述第一支撑架提供多个受力支撑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第二支撑架和两连接架,每一连接架的均与一根第一立杆和一根第二立杆进行连接,第二支撑架为两连接架提供受力支撑,在秋千椅摆动的过程中,两连接架为第一支撑架提供多个受力支撑点,可以增加第一支撑架的牢固性。使得该秋千可以设置在游乐设施的顶板上,降低了秋千的安全隐患。通在将秋千设置在游乐设施的顶部,在保障安全的情况提升游乐的游玩体验。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连接架包括支撑杆和多个连接杆,所述支撑杆呈弧形设置,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立杆的底端,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立杆的顶端,每一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立杆的顶部,另一端均与所述支撑杆连接。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支撑杆呈弧形设置,便于多个连接杆在均布设置,也可以确保每根连接杆的受力均匀,可以确保秋千椅在摆动过程中,第一支撑架能够拥有良好的稳定性。另外,支撑杆为弧形设置,还使得秋千具有优美的外观。进一步,至少有一所述连接杆穿过所述支撑杆与所述第二立杆连接。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至少有一根连接杆穿过支撑杆与所述第二立杆连接,能增加连接杆与第二支撑架连接的牢固性,提高秋千在摆动过程中的稳定性。进一步,相邻两所述连接杆之间的夹角相等。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相邻两所述连接杆之间的夹角相等,可以确保每根连接杆的受力均匀,可以确保秋千椅在摆动过程中,第一支撑架能够拥有良好的稳定性。进一步,所述连接杆的数量为三根,相邻两根所述连接杆的夹角为22.5度。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连接杆的数量为三根,间隔设置的相邻两根连接杆的夹角为22.5度,能够使得整个秋千的结构稳定,并且具有优美的造型。进一步,所述第二支撑架还包括第二横杆,所述第二横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两根第二立杆的顶部。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二横杆连接两根第二立杆的顶部,可以提高第二支撑架的牢固性。进一步,所述第一横杆设有定位部,所述吊绳固定于所述定位部。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定位部可以是第一横杆表面凹设形成的凹槽,也可以是两间隔设置的定位凸筋形成的定位空间。定位部的数量为两个,每一定位部固定一根吊绳的一端,吊绳的另一端固定千秋椅。定位部的设置,能够防止吊绳在千秋椅摆动的过程中在第一横杆上滑动,影响秋千椅的摆动。进一步,所述第二立杆的高度比所述第一立杆的高度高。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二立杆的高度比第一立杆的高度高,可以便于连接杆的设置,便于连接杆为第一支撑架提供多个受力支撑点。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另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游乐设施,所述游乐设施包括顶板和秋千,所述秋千设于所述顶板的一侧,所述秋千包括:第一支撑架,靠近所述顶板的侧边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架包括间隔设置的两根第一立杆和连接于两根所述第一立杆顶部的第一横杆,两所述第一立杆的底部固定于所述顶板;秋千椅,所述秋千椅通过吊绳悬挂于所述第一横杆;第二支撑架,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撑架包括间隔设置的两根第二立杆,两所述第二立杆的底部固定于所述顶板;以及两连接架,每一所述连接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立杆,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立杆,所述连接架为所述第一支撑架提供多个受力支撑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在将秋千设置在游乐设施的顶部,并使得第一支撑架靠近顶板的侧设置,第二支撑架和两连接架在秋千椅摆动的过程中为第一支撑架提供多个受力支撑点,可以增加第一支撑架的牢固性。降低了秋千的安全隐患。在保障安全的情况提升游乐的游玩体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秋千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秋千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秋千的侧视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秋千,1.1、第一支撑架,1.1.1、第一立杆,1.1.2、第一横杆,1.2、第二支撑架,1.2.1、第二立杆,1.2.2、第二横杆;1.3、连接架,1.3.1、支撑杆,1.3.2、连接杆,1.4、秋千椅2、顶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秋千1,包括:第一支撑架1.1,所述第一支撑架1.1包括间隔设置的两根第一立杆1.1.1和连接于两根所述第一立杆1.1.1顶部的第一横杆1.1.2;秋千椅1.4,所述秋千椅1.4通过吊绳(未标示)悬挂于所述第一横杆1.1.2;第二支撑架1.2,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架1.1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撑架1.2包括间隔设置的两根第二立杆1.2.1;以及两连接架1.3,每一所述连接架1.3的一端连接于一根所述第一立杆1.1.1,另一端连接于一根所述第二立杆1.2.1,所述连接架1.3为所述第一支撑架1.1提供多个受力支撑点。通过设置第二支撑架1.2和两连接架1.3,每一连接架1.3的均与一根第一立杆1.1.1和一根第二立杆1.2.1进行连接,第二支撑架1.2为两连接架1.3提供受力支撑,在秋千椅1.4摆动的过程中,两连接架1.3为第一支撑架1.1提供多个受力支撑点,可以增加第一支撑架1.1的牢固性。使得该秋千1可以设置在游乐设施的顶板2上,降低了秋千1的安全隐患。通在将秋千1设置在游乐设施的顶部,在保障安全的情况提升游乐的游玩体验。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架1.3包括支撑杆1.3.1和多个连接杆1.3.2,所述支撑杆1.3.1呈弧形设置,所述支撑杆1.3.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立杆1.1.1的底端,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立杆1.2.1的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秋千(1),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支撑架(1.1),所述第一支撑架(1.1)包括间隔设置的两根第一立杆(1.1.1)和连接于两根所述第一立杆(1.1.1)顶部的第一横杆(1.1.2);/n秋千椅(1.4),所述秋千椅(1.4)通过吊绳悬挂于所述第一横杆(1.1.2);/n第二支撑架(1.2),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架(1.1)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撑架(1.2)包括间隔设置的两根第二立杆(1.2.1);以及/n两连接架(1.3),每一所述连接架(1.3)的一端连接于一根所述第一立杆(1.1.1),另一端连接一根所述第二立杆(1.2.1),所述连接架(1.3)为所述第一支撑架(1.1)提供多个受力支撑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秋千(1),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支撑架(1.1),所述第一支撑架(1.1)包括间隔设置的两根第一立杆(1.1.1)和连接于两根所述第一立杆(1.1.1)顶部的第一横杆(1.1.2);
秋千椅(1.4),所述秋千椅(1.4)通过吊绳悬挂于所述第一横杆(1.1.2);
第二支撑架(1.2),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架(1.1)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撑架(1.2)包括间隔设置的两根第二立杆(1.2.1);以及
两连接架(1.3),每一所述连接架(1.3)的一端连接于一根所述第一立杆(1.1.1),另一端连接一根所述第二立杆(1.2.1),所述连接架(1.3)为所述第一支撑架(1.1)提供多个受力支撑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秋千(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1.3)包括支撑杆(1.3.1)和多个连接杆(1.3.2),所述支撑杆(1.3.1)呈弧形设置,所述支撑杆(1.3.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立杆(1.1.1)的底端,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立杆(1.2.1)的顶端,每一所述连接杆(1.3.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立杆(1.1.1)的顶部,另一端均与所述支撑杆(1.3.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秋千(1),其特征在于:至少有一所述连接杆(1.3.2)穿过所述支撑杆(1.3.1)与所述第二立杆(1.2.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秋千(1),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连接杆(1.3.2)之间的夹角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秋千(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1.3.2)的数量为三根,相邻两根所述连接杆(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继春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绿光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