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足下垂患者专用踝足矫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78186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6: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足下垂患者专用踝足矫形器,包括踝足托和足垫。所述踝足托包括底托、后立托、左侧托和右侧托;所述底托靠近所述后立托的位置设置有调节套管,所述调节套管包括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套接于所述第一套管的外部;所述足垫置于所述踝足托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踝足矫形器仅设有两根绑带,在关键部位得到固定的同时又保证了患者佩戴的舒适性;矫形器上端边缘设有一层泡沫垫,减少佩戴时上端边缘对患者小腿三头肌部位的刺激;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通过螺纹连接上下旋转实现高度的调节,使患者的踝关节慢慢回归到中立位;弹簧分散了患者身体对足垫的压力,延长了足垫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足下垂患者专用踝足矫形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踝足矫形器。
技术介绍
踝关节作为人体的运动关节,也是距离地面最近、负重最多的关节,踝关节中立位为90°(相对于小腿骨),当角度小于90°所做的动作就是背屈,反之,当角度大于90°所做的动作就是跖屈。足下垂是骨外科体征之一,临床上表现为:患者坐位,两下肢自然悬垂,由于长期踝背伸(胫骨前肌)无力或踝跖屈肌(小腿三头肌)痉挛等原因,导致踝关节挛缩,踝关节始终处于跖屈位且完全不能主动背屈与内、外翻;患者站立或步行时,足处于跖屈位,足跟不能着地;足下垂广泛存在于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等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疾病及外周神经损伤患者中,会造成患者的踝关节长期处于非功能位置、踝关节强直、行走不便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下肢的运动功能。临床中通常采用踝足矫形器对足下垂患者的踝关节进行康复矫正,现有的踝足矫形器存在一些问题:一、传统的踝足矫形器用绑带将患者的踝关节固定在90°角,对于足下垂严重患者(踝关节挛缩在踝跖屈30°以上位置),佩戴传统矫形器会造成跟腱过分牵拉后疼痛不能耐受,给患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足下垂患者专用踝足矫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踝足托和足垫,所述踝足托包括底托、沿所述底托后端向上延伸的后立托、沿所述底托两侧分别向上延伸的左侧托和右侧托;所述左侧托和所述右侧托的边缘为从前往后依次变高的光滑弧形;/n所述底托靠近所述后立托的位置设置有调节套管,所述调节套管包括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套管包括底座和第一立柱,所述底座和所述第一立柱无缝连接,所述第一立柱为上端有开口的空心圆柱体,所述第二套管包括顶座和第二立柱,所述顶座和所述第二立柱无缝连接,所述第二立柱为下端有开口的空心圆柱体;所述第二套管套接于所述第一套管的外部,所述足垫置于所述踝足托上,所述足垫的形状与所述底托相适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足下垂患者专用踝足矫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踝足托和足垫,所述踝足托包括底托、沿所述底托后端向上延伸的后立托、沿所述底托两侧分别向上延伸的左侧托和右侧托;所述左侧托和所述右侧托的边缘为从前往后依次变高的光滑弧形;
所述底托靠近所述后立托的位置设置有调节套管,所述调节套管包括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套管包括底座和第一立柱,所述底座和所述第一立柱无缝连接,所述第一立柱为上端有开口的空心圆柱体,所述第二套管包括顶座和第二立柱,所述顶座和所述第二立柱无缝连接,所述第二立柱为下端有开口的空心圆柱体;所述第二套管套接于所述第一套管的外部,所述足垫置于所述踝足托上,所述足垫的形状与所述底托相适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足下垂患者专用踝足矫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外侧壁上均匀布满粗螺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足下垂患者专用踝足矫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立柱内侧壁上均匀布满粗螺纹,所述粗螺纹与所述粗螺牙相匹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滨宾朱奕周秋敏秦建杰张丹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