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面光学零件抛光工装组件及操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77779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6:49
本申请提供一种平面光学零件抛光工装组件及操作方法,包括安装平台,安装平台中心开设第一通孔,待加工零件卡接在第一通孔内,安装平台上以第一通孔为中心均匀设有若干第一凹槽,各个第一凹槽内设有与待加工零件材料一致的抛光匹配件,安装在第一通孔内的待加工零件的表面与各个抛光匹配件对应的表面平齐,且均凸出于安装平台的表面。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安装待加工零件的安装平台上设置抛光匹配件,且待加工零件表面与抛光匹配件表面平齐,使抛光匹配件与待加工零件共同承担抛光模的加工压力,使抛光匹配件成为待加工零件的“边缘”,从而使本该出现在待加工零件边缘的塌边问题出现在抛光匹配件表面,避免了待加工零件边缘出现塌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平面光学零件抛光工装组件及操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光学零件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平面光学零件抛光工装组件及操作方法。
技术介绍
平面光学零件作为窗口部件、滤光片、分色镜、反射镜等使用占据光学零件的较大份额。在实际加工过程中针对圆形平面零件如滤光片,多采用先磨边后抛光的加工流程,针对窗口部件、反射镜等多为异型外形,更需采用先成型后抛光的加工流程,但该加工流程在面形精度的控制上无法通过磨边工序去除平面光学零件的塌边缺陷。而且在光学加工中,不论是古典法抛光还是精密数控抛光,在零件的边缘也均存在较大塌边问题。本专利技术设计工装组件可在保证平面零件面形精度要求且后续不增加磨边工序的前提下,实现无塌边面形的获得,规避了为减小塌边而延长的加工时间而且导致面形精度超差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平面光学零件抛光工装组件及操作方法。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平面光学零件抛光工装组件,包括安装平台,所述安装平台中心开设第一通孔,待加工零件卡接在第一通孔内,所述安装平台上以第一通孔为中心均匀设有若干第一凹槽,各个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与所述待加工零件材料一致的抛光匹配件,安装在所述第一通孔内的待加工零件的表面与各个抛光匹配件对应的表面平齐,且均凸出于安装平台的表面。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安装平台上设置第一凹槽的数量范围为4个-6个。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抛光匹配件直径D0=(1/4)·D,其中D为待加工零件直径。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抛光匹配件厚度d的范围设置为(1/2)·d0≤d≤2d0,其中d0为待加工零件的厚度。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大于待加工零件直径0.3mm-0.5mm范围,所述第一凹槽的直径大于抛光匹配件直径0.3mm-0.5mm范围。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一凹槽的径向间距范围为2mm-5mm。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安装平台远离第一凹槽的一侧设有柔性气压垫,所述柔性气压垫卡接在第一通孔内,设置在第一通孔内的待加工零件与柔性气压垫的表面贴合放置;各个所述抛光匹配件粘接在对应的第一凹槽内。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安装平台远离第一凹槽的一侧设有托板,所述托板与安装平台固定连接,设置在第一通孔内的待加工零件表面粘接在托板表面;各个所述抛光匹配件粘接在对应的第一凹槽内。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与安装平台配合设置的上盘板,所述安装平台倒置放置在上盘板上方使得待加工零件表面及抛光匹配件的表面与上盘板表面贴合接触。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平面光学零件抛光工装组件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清洁安装平台及上盘板;当采用精密数控加工方式对待加工零件进行抛光时,将抛光匹配件粘接在第一凹槽内,将待加工零件放置在第一通孔内且与柔性气压垫表面贴合;当采用古典法加工方式对待加工零件进行抛光时,将抛光匹配件粘接在第一凹槽内,将待加工零件粘接在与安装平台固定连接的托板表面;将安装平台翻转倒置,使得待加工零件的表面及抛光匹配件的表面与位于安装平台下方的上盘板的表面贴合接触;静置,待抛光匹配件和/或待加工零件粘接稳固后,将安装平台由上盘板上取下;将安装平台上的待加工零件及抛光匹配件作为加工整体进行后续的抛光加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平面光学零件抛光工装组件及操作方法,通过在安装待加工零件的安装平台上设置若干个抛光匹配件,并使得待加工零件的表面与抛光匹配件的表面平齐,使得抛光匹配件与待加工零件共同承担来自抛光模的加工压力,使得抛光匹配件成为待加工零件的“边缘”,从而使得本应该出现在待加工零件边缘的塌边问题出现在抛光匹配件表面,进而避免了待加工零件边缘出现塌边现象,提高抛光效率、保证平面零件的面形精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在图1中安装待加工零件及抛光匹配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第一种实施例以精密数控加工方式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本申请第一种实施例以固定法加工方式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第二种实施例的流程图;图6为本申请第二种实施例中精密数控加工方式时S4步骤时工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第二种实施例中古典法加工方式时S4步骤时工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100、安装平台;110、第一通孔;120、第一凹槽;200、待加工零件;300、抛光匹配件;400、柔性气压垫;500、托板;600、上盘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如图1至图2所示为本申请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包括安装平台100,所述安装平台100中心开设第一通孔110,待加工零件200卡接在第一通孔110内,所述安装平台100上以第一通孔110为中心均匀设有若干第一凹槽120,各个所述第一凹槽120内设有与所述待加工零件200材料一致的抛光匹配件300,安装在所述第一通孔110内的待加工零件200的表面与各个抛光匹配件300对应的表面平齐,且均凸出于安装平台100的表面。本实施例中,安装平台100上的第一通孔110用于安装待加工零件200,第一凹槽120用于安装抛光匹配件300。本实施例中,安装平台100的外形为圆形,材料采用尼龙、聚四氟乙烯或铝。本实施例中,待加工零件200为平面光学零件,优选地,为方便待加工零件200及抛光匹配件300的装配:将所述第一通孔110的直径设置为大于待加工零件200直径0.3mm、0.4mm、0.5mm或者0.3mm-0.5mm范围内的任意值;将所述第一凹槽120的直径设置为大于抛光匹配件300直径0.3mm、0.4mm、0.5mm或者0.3mm-0.5mm范围内的任意值。本实施例中,当作为平面光学零件的待加工零件200的形状为圆形时,上述叙述中待加工零件200直径是指待加工零件200的直径;当作为平面光学零件的待加工零件200的形状为正方形时,第一通孔110的空间形状为正方形,上述叙述中待加工零件200直径是指待加工零件200的边长。优选地,所述安装平台100上设置第一凹槽120的数量范围为4个。在其他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凹槽120的设置数量还可设置为5个、6个或者4个-6个范围内的任意值。本实施例中,抛光匹配件300直径D0设置为D0=(1/4)·D,其中D为待加工零件200直径。过小直径的抛光匹配件300不便于抛光匹配件300本身的加工,过大直径的匹配件会使抛光模对应待加工零件200与抛光匹配件300的抛光口径增加过多,优选地抛光匹配件300设计直径范围为10mm~20mm。本实施例中,抛光匹配件300厚度d的范围设置为(1/2)·d0≤d≤2d0,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平面光学零件抛光工装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平台(100),所述安装平台(100)中心开设第一通孔(110),待加工零件(200)卡接在第一通孔(110)内,所述安装平台(100)上以第一通孔(110)为中心均匀设有若干第一凹槽(120),各个所述第一凹槽(120)内设有与所述待加工零件(200)材料一致的抛光匹配件(300),安装在所述第一通孔(110)内的待加工零件(200)的表面与各个抛光匹配件(300)对应的表面平齐,且均凸出于安装平台(100)的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面光学零件抛光工装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平台(100),所述安装平台(100)中心开设第一通孔(110),待加工零件(200)卡接在第一通孔(110)内,所述安装平台(100)上以第一通孔(110)为中心均匀设有若干第一凹槽(120),各个所述第一凹槽(120)内设有与所述待加工零件(200)材料一致的抛光匹配件(300),安装在所述第一通孔(110)内的待加工零件(200)的表面与各个抛光匹配件(300)对应的表面平齐,且均凸出于安装平台(100)的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光学零件抛光工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平台(100)上设置第一凹槽(120)的数量范围为4个-6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光学零件抛光工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抛光匹配件(300)直径D0=(1/4)·D,其中D为待加工零件(200)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面光学零件抛光工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抛光匹配件(300)厚度d的范围设置为(1/2)·d0≤d≤2d0,其中d0为待加工零件(200)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光学零件抛光工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110)的直径大于待加工零件(200)直径0.3mm-0.5mm范围,第一凹槽(120)的直径大于抛光匹配件(300)直径0.3mm-0.5mm范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光学零件抛光工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110)与第一凹槽(120)的径向间距范围为2mm-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光学零件抛光工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平台(100)远离第一凹槽(1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羿王朋魏国梁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