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相变微胶囊固化剂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77602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6:46
一种相变微胶囊固化剂的制备方法,它涉及化学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要解决相变微胶囊及其制备过程中存在储热性能差、导热系数低的技术问题,并解决修复剂与固化剂的接触率偏低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以石蜡作为芯材,以三聚氰胺、甲醛、三乙醇制得壁材,并利用纳米铜处理。添加脂肪族类异氰酸酯修复剂与端氨基聚醚。制得相变微胶囊固化剂。在应用中无需加热,常温下即可响应裂纹实现混凝土的自修复。采用纳米铜改性相变微胶囊的导热系数较未添加纳米铜的相变微胶囊提高了28.72%,储热和释热效率较未添加纳米铜的相变微胶囊提高了15.23%和27.4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相变微胶囊固化剂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相变微胶囊固化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也发展迅速,各种高楼大厦、桥梁道路陆续掘地而起。混凝土因其来源广泛、抗压强度高、易施工以及耐久性较高等优异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然而,混凝土结构在使用寿命期间极易发生裂纹。随着荷载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裂纹逐渐会扩展成裂缝,甚至延展至表面导致混凝土材料开裂。在形成贯通裂缝后,混凝土容易遭受外界环境和各种有害因素的侵蚀和破坏,如钢筋锈蚀、碳化、氯离子侵蚀和硫酸盐侵蚀等,最终导致混凝土材料的开裂、破坏,严重影响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甚至可能造成突发性建筑破坏造成无法挽回的人财损失。与之相似,涂层作为最常用的防护材料已被广泛的应用于基础设施、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然而,涂层在服役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造成其内部化学结构产生变化,造成不同尺寸微裂纹和局部损伤并使涂层的力学性能大幅下降,涂层内部微裂纹不断地产生与汇集最终导致涂层剥落使其无法实现对基材有效的保护。因此,微观裂缝对上述材料服役性能的影响已越来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相变微胶囊固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n步骤一、将三聚氰胺与甲醛按照体积比为2~5:1的比例混合,在400~500r/min的搅拌速度下用三乙醇胺调节pH值至碱性,加热至60~70℃,反应至三聚氰胺完全溶解,用甲醛2倍体积的去离子水稀释,得到树脂预聚体;/n步骤二、将去离子水、相变材料、乳化剂在酸性条件下分散乳化,乳化后将纳米铜加入乳液中超声分散,得到纳米铜改性的乳液;/n步骤三、将脂肪族类异氰酸酯修复剂与端氨基聚醚按照质量比为1:1~3的比例混合,在1000-2000rpm的转速下,55℃-65℃保温2-3h,形成单壁微胶囊液;/n步骤四、将步骤三的单壁微胶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相变微胶囊固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一、将三聚氰胺与甲醛按照体积比为2~5:1的比例混合,在400~500r/min的搅拌速度下用三乙醇胺调节pH值至碱性,加热至60~70℃,反应至三聚氰胺完全溶解,用甲醛2倍体积的去离子水稀释,得到树脂预聚体;
步骤二、将去离子水、相变材料、乳化剂在酸性条件下分散乳化,乳化后将纳米铜加入乳液中超声分散,得到纳米铜改性的乳液;
步骤三、将脂肪族类异氰酸酯修复剂与端氨基聚醚按照质量比为1:1~3的比例混合,在1000-2000rpm的转速下,55℃-65℃保温2-3h,形成单壁微胶囊液;
步骤四、将步骤三的单壁微胶囊液加入到步骤二的纳米铜改性的乳液中,得单壁微胶囊乳液;
步骤五、将步骤一所得预聚体滴加至步骤四所得乳液中,同时搅拌乳液,直到预聚体全部滴加至乳液中,在800r/min的搅拌速度下搅拌,将混合液调制碱性状态,制得纳米铜改性的相变微胶囊浆料,过滤,洗涤,干燥获得所述的相变微胶囊固化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相变微胶囊固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相变材料为石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相变微胶囊固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纳米铜改性的乳液与单壁微胶囊液的质量比为1: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相变微胶囊固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分散乳化混合时间为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荣国杨帆蔡朝灿徐忠海赫晓东刘文博
申请(专利权)人:肇庆市海特复合材料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