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毒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7523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6: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消毒机器人,包括:机壳、雷达机构、消毒机构、送风机构以及移动机构,雷达机构、消毒机构、送风机构以及移动机构由上至下依序设置于机壳,消毒机构包括臭氧发生腔以及设置于臭氧发生腔内的臭氧发生管,送风机构包括送风腔以及送风涡轮,臭氧发生腔与送风腔连通,臭氧发生腔以及送风腔均与机壳外部连通,送风涡轮设置于臭氧发生腔与送风腔连通处,空气由机壳外部进入送风腔后,再由臭氧发生腔输出至机壳外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连通的臭氧发生腔以及送风腔,形成臭氧产生及输送的专用空气流道,使得空气在消毒机器人上流通更加顺畅,有效减少臭氧在内部的残留,防止消毒机器人在停止工作后,散发刺鼻性气味,提高产品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毒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涉及消毒机器人
,具体涉及一种消毒机器人。
技术介绍
消毒机器人是一种可以杀灭病菌的机器人,市面上的消毒机器人一般是通过发射紫外线完成对室内的消毒,消毒机器人通过平均每秒发射1.5次由氙气制造的紫外线脉冲,实现清除病菌。但是上述的紫外线消毒机器人,一般消毒范围小,一般同一区域需要消毒60分钟以上才能保证消毒效果,消毒等待时间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消毒机器人消毒范围小,消毒等待时间长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消毒范围广、消毒效率高的消毒机器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消毒机器人,包括:机壳、雷达机构、消毒机构、送风机构以及移动机构,雷达机构、消毒机构、送风机构以及移动机构由上至下依序设置于机壳,消毒机构包括臭氧发生腔以及设置于臭氧发生腔内的臭氧发生管,送风机构包括送风腔以及送风涡轮,臭氧发生腔与送风腔连通,臭氧发生腔以及送风腔均与机壳外部连通,送风涡轮设置于臭氧发生腔与送风腔连通处,空气由机壳外部进入送风腔后,再由臭氧发生腔输出至机壳外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消毒机构还包括:与臭氧发生腔分隔的安装腔以及设置于安装腔内的高压包,高压包与臭氧发生管电性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消毒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机壳内的固定壳以及设置于固定壳上的顶壳,固定壳与顶壳之间形成臭氧发生腔,固定壳与机壳之间形成安装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顶壳为内凹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固定壳上开设有安装孔,臭氧发生管设置有导电连接杆,导电连接杆卡设于安装孔内并与高压包电性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消毒机构还包括:设置于安装腔内的升降电机以及与顶壳连接的升降柱,升降电机驱动升降柱垂直升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消毒机构还包括:偏心轮以及传动轴,偏心轮设置于升降电机的一端,传动轴分别连接偏心轮以及升降柱。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送风机构还包括:设置于送风腔腔壁的进风滤网。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雷达机构包括:雷达主体,雷达主体升降设置于顶壳。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移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机壳底部的移动滚轮,移动滚轮与雷达主体电性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消毒机器人通过设置连通的臭氧发生腔以及送风腔,形成臭氧产生以及输送的专用空气流道,使得空气在消毒机器人上流通更加顺畅,有效减少臭氧在消毒机器人内部的残留,防止消毒机器人在停止工作后,散发刺鼻性气味,有效提高产品的使用体验,同时臭氧发生腔由固定壳以及设置于固定壳的顶壳形成,顶壳通过升降电机与升降柱配合实现可升降功能,进而控制臭氧发生腔在消毒时才打开与外部连通,进一步减少消毒机器人停止工作时残留臭氧外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消毒机器人的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消毒机器人的爆炸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臭氧发生管的安装示意图之一。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臭氧发生管的安装示意图之二。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顶壳的升降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升降电机以及升降柱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雷达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雷达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9为本专利技术中移动机构以及清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消毒机器人作进一步详细描述。请参考图1至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消毒机器人,其主要用于对环境进行消毒除菌,消毒机器人主要包括机壳100、雷达机构200、消毒机构300、送风机构400以及移动机构500,其中雷达机构200用于感测环境障碍,消毒机构300用于生成臭氧并对环境消毒,送风机构400用于为消毒机构300提供空气并将臭氧排放至环境中进行消毒,移动机构500用于消毒机器人移动并配合雷达机构200实现避障。具体的,机壳100采用扁平圆柱形,其中雷达机构200、消毒机构300、送风机构400以及移动机构500由上至下依序设置于机壳100。其中,消毒机构300包括臭氧发生腔310以及设置于臭氧发生腔310内的臭氧发生管320,送风机构400包括送风腔410以及送风涡轮420,臭氧发生腔310与送风腔410连通,臭氧发生腔310以及送风腔420均与机壳100外部连通,具体的,送风涡轮420设置于臭氧发生腔310与送风腔420连通处。消毒机器人工作时,空气由机壳100外部进入送风腔410后,送风涡轮420将送风腔420内的空气输送至臭氧发生腔310内,并通过臭氧发生管320处理生成臭氧,然后再由臭氧发生腔310输出至机壳100外部,利用具有臭氧的空气对环境进行大范围、快速消杀。其中,通过臭氧发生腔310以及送风腔420形成臭氧产生以及输送的专用空气流道,使得空气在消毒机器人上流通更加顺畅,有效减少臭氧在消毒机器人内部的残留,防止消毒机器人在停止工作后,散发刺鼻性气味,有效提高产品的使用体验。具体应用时,消毒机构300还包括与臭氧发生腔310分隔的安装腔330以及设置于安装腔330内的高压包340,其中高压包340与臭氧发生管320电性连接,通过高压包340驱动臭氧发生管320工作产生臭氧,通过安装腔330对高压包340进行隔离,有效避免臭氧对高压包340的氧化作用,当然的,消毒机器人的其他电器元件亦可安装至安装腔330内,使得不耐受氧化的电器元件与臭氧发生腔310以及送风腔420形成的空气流道分隔开,有效保证设备的使用寿命。在一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1及图2所示,消毒机构300还包括设置于机壳100内的固定壳350以及设置于固定壳350上的顶壳360,通过固定壳350与顶壳360之间形成臭氧发生腔310,通过固定壳350与机壳100之间形成安装腔340,结构简单,设计成本低。具体的,顶壳360采用为内凹状,如此一来,使得固定壳350与顶壳360之间形成的臭氧发生腔310横截面为U形,有效使得具有臭氧的空气从臭氧发生腔310输出至机壳100外部时,流通过程更加顺畅,流出方向更加发散,有效扩大消毒机器人的消毒范围。在一实施例中,请一并参考图3至4所示,固定壳350上开设有安装孔351,其中臭氧发生管320设置有导电连接杆321,臭氧发生管320通过导电连接杆321卡设于安装孔351内,并且臭氧发生管320通过导电柱321与高压包340电性连接,实现臭氧发生管320的快速安装,有效提高消毒机器人的组装效率。具体应用时,臭氧发生管320上具有两个导电连接杆321,两个导电连接杆321分别对应臭氧发生管320的电源正极和负极,高压包340开设有至少一个连接柱341,连接柱341与高压包340的正极或负极对应,至少一个导电连接杆321穿过安装孔351后卡设于连接柱341内,具体的,导电连接杆321与连接柱341通过过盈配合连接,实现臭氧发生管320与高压包340之间的快速连接,并且有效较少线材的使用,使得消毒机构300结构更加紧凑整洁。值得注意的是,导电连接杆321上设置有限位凸起3211,导线连接柱321穿过安装孔351后通过限位凸起32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消毒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雷达机构、消毒机构、送风机构以及移动机构,所述雷达机构、消毒机构、送风机构以及移动机构由上至下依序设置于所述机壳,所述消毒机构包括臭氧发生腔以及设置于所述臭氧发生腔内的臭氧发生管,所述送风机构包括送风腔以及送风涡轮,所述臭氧发生腔与送风腔连通,所述臭氧发生腔以及送风腔均与机壳外部连通,送风涡轮设置于所述臭氧发生腔与送风腔连通处,空气由所述机壳外部进入送风腔后,再由所述臭氧发生腔输出至所述机壳外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毒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雷达机构、消毒机构、送风机构以及移动机构,所述雷达机构、消毒机构、送风机构以及移动机构由上至下依序设置于所述机壳,所述消毒机构包括臭氧发生腔以及设置于所述臭氧发生腔内的臭氧发生管,所述送风机构包括送风腔以及送风涡轮,所述臭氧发生腔与送风腔连通,所述臭氧发生腔以及送风腔均与机壳外部连通,送风涡轮设置于所述臭氧发生腔与送风腔连通处,空气由所述机壳外部进入送风腔后,再由所述臭氧发生腔输出至所述机壳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毒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机构还包括:与所述臭氧发生腔分隔的安装腔以及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的高压包,所述高压包与所述臭氧发生管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毒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机壳内的固定壳以及设置于所述固定壳上的顶壳,所述固定壳与顶壳之间形成臭氧发生腔,所述固定壳与机壳之间形成安装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消毒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壳为内凹状。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震宇杨天鸿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宇林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