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吸氧医用防护口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7519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6: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吸氧医用防护口罩,主要涉及医用防护口罩领域。一种多功能吸氧医用防护口罩,包括罩体,所述罩体前面上下两端均设有弹性固定绳,所述罩体中下部设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一端连接过渡转换管,所述过渡转换管末端设有活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过渡转换管,能够直接通过吸氧导管连接到供氧装置,能够使具有呼吸道传染疾病患者带着口罩吸氧,成本低,效率快,可有效预防交叉感染,同时能够将吸管直接插入过渡转换管中,通过通气管插到佩戴者口部完成吸食与喝水,且通过设置罩体外延圈与弹性垫片,能够减轻口罩对佩戴者面部及耳部的长期压迫,提高了佩戴者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吸氧医用防护口罩
本技术主要涉及医用防护口罩领域,具体是一种多功能吸氧医用防护口罩。
技术介绍
新型冠状病毒的全球肆虐,传染性极强,防护口罩在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防护中地位显著,患者佩戴口罩,可有效避免交叉感染,有效控制疫情,在佩戴口罩时,患者往往需要吸氧,需要另外给予鼻导管或者面罩给氧装置(需机械通气患者除外),这样会使口罩密封性降低,达不到预防交叉感染的作用,且不少医护人员因长期佩戴带防护面罩,会出现憋气甚至缺氧的情况,此外,很多病患及医护人员长期佩戴口罩,口罩固定绳长期作用于面部及耳部,面部血液循环受到影响,面部及耳朵勒痕明显红肿并疼痛不止,口罩佩戴者喝水需摘下口罩,面部直接裸露在空气中,增加了交叉感染的几率,因此医护人员及病患减少喝水次数,甚至不喝水,造成体内缺水,影响身体素质及体能,给医护人员的工作及病患的恢复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吸氧医用防护口罩,本技术通过设置过渡转换管,能够直接通过吸氧导管连接到供氧装置,能够使具有呼吸道传染疾病患者带着口罩吸氧,成本低,效率快,可有效预防交叉感染,同时能够将吸管直接插入过渡转换管中,通过通气管插到佩戴者口部完成吸食与喝水,且通过设置罩体外延圈与弹性垫片,能够减轻口罩对佩戴者面部及耳部的长期压迫,提高了佩戴者的舒适度。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多功能吸氧医用防护口罩,包括罩体,所述罩体前面中上部设有鼻梁夹,所述罩体前面上下两端均设有弹性固定绳,所述弹性固定绳通过热熔方式与罩体固定连接,每根所述弹性固定绳两端均设有弹性垫片,所述弹性垫片能够沿弹性固定绳滑动,所述罩体中下部设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通过密封垫片与罩体紧密连接,所述罩体的四周连有罩体外延圈,所述通气管外端设有过渡转换管,所述通气管与过渡转换管采用快插方式连接,所述罩体后面中下部设有单向阀片,所述单向阀片与通气管内端连接,所述过渡转换管末端设有活塞。进一步的,所述过渡转换管远离罩体一端直径与通气管内径相同,所述过渡转换管靠近罩体一端直径小于通气管内径,即所述过渡转换管两端内径不同。进一步的,所述鼻梁夹采用薄铝片或全塑产品制成。进一步的,所述罩体外延圈前面设有密封舒适垫片,所述密封舒适垫片与罩体外延圈通过胶黏固定连接,所述密封舒适垫片采用有机硅橡胶、热塑性聚氨酯或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中的一种材料制成。进一步的,所述罩体前面中上部设有海绵条,所述海绵条与鼻梁夹对应。进一步的,所述通气管、过渡转换管及活塞均为医用级材质。对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成本低,易于推广:罩体材质及构造与市售医用防护口罩相似,口罩的罩体选材及工艺均与市售医用防护口罩一致,生产工艺较为成熟,材料较常见,技术难点不高,成本低。特殊时期,比患者佩戴吸氧面罩更经济适用。(2)口罩四周密封性好,佩戴安全方便舒适性高:a.口罩采用头戴式佩戴,佩戴者不会因长期佩戴耳挂式口罩而耳朵疼痛,采用的两根固定绳为弹性绳,可快速佩戴上口罩,节约时间,减少被感染的危险,每个固定绳上均有两个可沿固定绳滑动的弹性垫片,可根据佩戴者脸型将垫片移动到感受勒束明显的区域,增加受力面,缓解压迫感,或根据佩戴者喜好或其他需求对垫片进行滑动;在需要耳挂式佩戴方式时,将固定绳断开,将口罩两侧的固定绳分别系到一起,挂于耳部,将弹性垫片移动到佩戴者耳部,提升佩戴舒适度。b.口罩罩体四周采用罩体外延方式,形成外延圈,增大受力面,提高舒适度。在口罩外围与面部接触区域,采用密封舒适垫片,优选硅胶垫片,不仅可增加口罩的密封性,防止交叉感染,还能够提高舒适度。(3)连有通气管及可选择过渡转换管,吸氧吸食功能可简单切换,节约成本,预防交叉感染:每个口罩均可配有一种或者两种及两种以上类型的过渡转换管,过渡转换管的一个作用是可根据用户需求变换选择端口类型不同的过渡连接管,适用性强。另一个作用是延长外界与罩体的距离,防止通气管受到污染进而污染罩体,当过渡转换管被污染可直接更换转换管,或直接拔除,可保证口罩继续使用,节约成本。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图1的右视图;附图3是图1的后视图;附图4是过渡转换管及活塞的一种组合方式的分解示意图;附图5是过渡转换管及活塞的另一种组合方式的分解示意图;附图6是实施例2的过渡转换管及活塞组合方式的安装图;附图中所示标号:1、罩体;2、鼻梁夹;3、弹性固定绳轮;4、弹性垫片;5、通气管;6、罩体外延圈;7、过渡转换管;8、活塞;9、密封舒适垫片;10、海绵条;11、单向阀片;12、螺纹;13、防护套;14、堵塞块结。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如图1-6所示,本技术所述一种多功能吸氧医用防护口罩,包括罩体1,所述罩体1前面中上部设有鼻梁夹2,所述罩体1前面上下两端均设有弹性固定绳3,所述弹性固定绳3通过热熔方式与罩体1固定连接,每根所述弹性固定绳3两端均设有弹性垫片4,所述弹性垫片4能够沿弹性固定绳3滑动,进而根据不同使用者的需求调整弹性垫片4的位置,所述罩体1中下部设有通气管5,所述通气管5通过密封垫片与罩体1紧密连接,所述罩体1的四周连有罩体外延圈6,所述通气管5外端设有过渡转换管7,所述过渡转换管7为医用软管,所述通气管5与过渡转换管7采用快插方式连接,所述罩体1后面中下部设有单向阀片11,所述单向阀片11与通气管5内端连接,所述过渡转换管7末端设有活塞8,所述活塞8与过渡转换管7采用插拔的方式连接,即活塞8可直接插入过渡转换管7中。具体的,所述过渡转换管7远离罩体1一端直径与通气管5内径相同,所述过渡转换管7靠近罩体1一端直径小于通气管5内径,即所述过渡转换管7两端内径不同,所述过渡转换管7可通过快插方式插入到通气管5中。过渡转换管7两端内径不同,便于在更换或拔除过渡转换管7时,活塞8直接插入通气管5内,能够避免通气管5发生污染。具体的,所述鼻梁夹2采用薄铝片或全塑产品制成。薄铝片、全塑产品具有良好的塑性,佩戴者可根据自己鼻梁高度及形状对铝薄片就行捏合,使其与本人的鼻梁及面部紧密贴合,保证口罩的安全防护性。具体的,所述罩体外延圈6前面设有密封舒适垫片9,所述密封舒适垫片9与罩体外延圈6通过胶黏固定连接,所述密封舒适垫片9采用有机硅橡胶、热塑性聚氨酯或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中的一种材料制成。通过设置密封舒适垫片9,不仅可增加罩体1的密封性,防止交叉感染,提高佩戴者的舒适度,还能够有效隔离空气中的有害物质,防止佩戴者呼出的气体从罩体1边缘溢出。具体的,所述罩体1前面中上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吸氧医用防护口罩,包括罩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1)前面中上部设有鼻梁夹(2),所述罩体(1)前面上下两端均设有弹性固定绳(3),所述弹性固定绳(3)通过热熔方式与罩体(1)固定连接,每根所述弹性固定绳(3)两端均设有弹性垫片(4),所述弹性垫片(4)能够沿弹性固定绳(3)滑动,所述罩体(1)中下部设有通气管(5),所述通气管(5)通过密封垫片与罩体(1)紧密连接,所述罩体(1)的四周连有罩体外延圈(6),所述通气管(5)外端设有过渡转换管(7),所述过渡转换管(7)采用快插方式插入到通气管(5)中,所述罩体(1)后面中下部设有单向阀片(11),所述单向阀片(11)与通气管(5)内端连接,所述过渡转换管(7)末端设有活塞(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吸氧医用防护口罩,包括罩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1)前面中上部设有鼻梁夹(2),所述罩体(1)前面上下两端均设有弹性固定绳(3),所述弹性固定绳(3)通过热熔方式与罩体(1)固定连接,每根所述弹性固定绳(3)两端均设有弹性垫片(4),所述弹性垫片(4)能够沿弹性固定绳(3)滑动,所述罩体(1)中下部设有通气管(5),所述通气管(5)通过密封垫片与罩体(1)紧密连接,所述罩体(1)的四周连有罩体外延圈(6),所述通气管(5)外端设有过渡转换管(7),所述过渡转换管(7)采用快插方式插入到通气管(5)中,所述罩体(1)后面中下部设有单向阀片(11),所述单向阀片(11)与通气管(5)内端连接,所述过渡转换管(7)末端设有活塞(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吸氧医用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转换管(7)远离罩体(1)一端直径与通气管(5)内径相同,所述过渡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丽丽田洪居田洪池陈文泉卢咏来王媛韩吉彬张世甲
申请(专利权)人:道恩高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厦门市海沧医院北京化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