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良型颈动脉支架置入器械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为一种改良型颈动脉支架置入器械。
技术介绍
卒中是一种世界范围的常见病,是全球前三大死亡原因之一。颈动脉是脑血管的上游,负责供应2/3的脑部血液,而颈动脉狭窄易导致梗塞性脑中风发生,据估计30%的缺血性中风由颅外颈部血管狭窄或颈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目前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Stenting,CAS)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Endarterectomy,CEA)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主要两种手段。虽然CAS有微创、避免颅神经损伤等优势,然而多项RCT研究提示CAS围手术期的卒中风险明显高于CEA。CAS在操作过程中动脉壁附壁血栓及斑块坏死物质的脱落进入颅内是引起CAS围手术期卒中的主要因素,而如何有效避免栓子脱落、进入颅内是相关人员对CAS术改良过程中一直所追求的。由此,经颈动脉血管重建术(TCAR)应运而生,TCAR是将颈动脉切开术与血流逆转相结合,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栓塞的可能性的一种新的颈动脉介入治疗方法。2012年,美国血管外科专家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良型颈动脉支架置入器械,其包括鞘管和位于鞘管外的可扩张球囊;其特征在于,所述鞘管内有可沿着鞘管内部通道发生位移并呈收缩状态的保护伞,沿保护伞轴线设置有可放置在鞘管内部且与保护伞滑动连接的导丝杆;在鞘管的第一端设置一可与鞘管后端组合连接的血液过滤装置,血液过滤装置的另一端连接静脉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良型颈动脉支架置入器械,其包括鞘管和位于鞘管外的可扩张球囊;其特征在于,所述鞘管内有可沿着鞘管内部通道发生位移并呈收缩状态的保护伞,沿保护伞轴线设置有可放置在鞘管内部且与保护伞滑动连接的导丝杆;在鞘管的第一端设置一可与鞘管后端组合连接的血液过滤装置,血液过滤装置的另一端连接静脉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型颈动脉支架置入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鞘管第一端设置有用于调节鞘管弯度的旋转手柄,且在鞘管上旋转手柄的第二端分别设置用于连接血液过滤装置的过滤装置接口,以及用于连接向可扩张球囊内打造影剂或者是回抽血液相关装置的抽吸装置接口,过滤装置接口和抽吸装置接口分别与鞘管内部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良型颈动脉支架置入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血液过滤装置包括动脉端支管,静脉端支管,以及套在动脉端支管和静脉端支管外部的壳体,在壳体两端分别设有供动脉端支管和静脉端支管穿过的穿孔;动脉端支管左端与过滤装置接口相连,静脉端支管右端与静脉鞘相连,静脉端支管左端与动脉端支管右端组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良型颈动脉支架置入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位于动脉端支管侧的第一壳体,以及位于静脉端支管侧的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连接处为弧形插口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改良型颈动脉支架置入器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动脉端支管的右端设置用于过滤回流血液内部斑块的过滤膜,过滤膜的边缘外围同心设置固定环,在动脉端支管的右端设置供固定环伸入的固定槽,固定环通过伸入固定槽实现过滤膜与动脉端支管右端的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改良型颈动脉支架置入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脉端支管的左端固定设置留有容纳腔的第一连接管,第一连接管的内径尺寸大于静脉端支管的内径尺寸;在第一连接管内部设置用于控制回流血液流动和阻断的第二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的左端套接在动脉端支管的右端从而实现与动脉端支管的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耀国,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美迪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