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的温室大棚远程温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7349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6: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节能的温室大棚远程温控装置,包括大棚主体,大棚主体的顶部通过支架设置有棚顶,棚顶的顶部设置有多根导水布条,大棚主体的两侧上方固定有导水槽,该种节能的温室大棚远程温控装置,在下雨天气,雨水会低落在棚顶上,若在棚顶堆积了雨水,压出一凹陷,则当凹陷处堆积部分雨水后,水会将导水布条浸湿,并沿着导水布条流入导水槽内,在通过下水管进入水箱内,从而完成蓄水,该方式不仅将棚顶堆积的雨水导流下来,避免棚顶堆积过多雨水,同时提高了棚顶的使用寿命,避免其破洞,同时整个棚顶均为蓄水面,可以将雨水收集,极大的提高了雨水收集面积,提高蓄水能力,提高了雨水的资源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的温室大棚远程温控装置
本技术涉及大鹏温控装置
,具体为一种节能的温室大棚远程温控装置。
技术介绍
农业是我国的重要产业,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棚种植越来越普及,而温度对与大棚种植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目前,由于四季交替,很多植物都有自己的生长季节,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对于蔬菜的需求不仅仅在相应的季节,特别是在冬季,蔬菜的销量更是供不应求,所以很多种植户通过大棚来种植蔬菜,以供每个季节的需求量。现有的温室大棚远程温控装置,大多是工作人员通过终端来控制通风结构的开闭以此来进行温控,该种方式操作简单,可达到温控的目的,但目前的温室大棚的棚顶在雨天容易堆积雨水,由于棚顶为塑料膜,堆积雨水后影响大鹏的质量,还会压出孔洞的情况,从而造成大棚内热量泄露,不方便使用,且现有的大棚的蓄水结构简单,蓄水量低,雨水资源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的温室大棚远程温控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雨天容易在棚顶压出孔洞,不方便使用和大棚蓄水结构简单,雨水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节能的温室大棚远程温控装置,包括大棚主体,所述大棚主体的顶部通过支架设置有棚顶,所述棚顶的顶部设置有多根导水布条,所述大棚主体的两侧上方固定有导水槽,所述导水槽的末端通过下水管连接有水箱,所述大棚主体的一侧通过外壳安装有引风机,所述引风机的一侧通过阻尼转轴连接有护罩,所述支架的底部安装有植物灯,所述大棚主体的内部下方栽种有植物,所述大棚主体的内壁安装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优选的,所述大棚主体的一侧分体设置有远程终端,且远程终端通过导线与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引风机、植物灯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导水布条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导水布条相互平行,并与棚顶紧密贴合。优选的,所述水箱位于大棚主体的内部后端,且导水槽通过下水管与水箱连通。优选的,所述植物灯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植物灯呈矩形阵列状排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种节能的温室大棚远程温控装置,在棚顶的顶部设置了多根导水布条,且导水布条的末端延伸进入导水槽内,在下雨天气,雨水会低落在棚顶上,若在棚顶堆积了雨水,压出一凹陷,则当凹陷处堆积部分雨水后,水会将导水布条浸湿,并沿着导水布条流入导水槽内,在通过下水管进入水箱内,从而完成蓄水,该方式不仅将棚顶堆积的雨水导流下来,避免棚顶堆积过多雨水,同时提高了棚顶的使用寿命,避免其破洞,同时整个棚顶均为蓄水面,可以将雨水收集,极大的提高了雨水收集面积,提高蓄水能力,提高了雨水的资源利用率,解决了雨天容易在棚顶压出孔洞,不方便使用和大棚蓄水结构简单,雨水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大棚主体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A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大棚主体;2、支架;3、棚顶;4、导水布条;5、外壳;6、远程终端;7、导线;8、水箱;9、植物;10、温度传感器;11、湿度传感器;12、引风机;13、导水槽;14、植物灯;15、下水管;16、护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套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节能的温室大棚远程温控装置,包括大棚主体1,大棚主体1的顶部通过支架2设置有棚顶3,棚顶3的顶部设置有多根导水布条4,大棚主体1的两侧上方固定有导水槽13,导水槽13的末端通过下水管15连接有水箱8,大棚主体1的一侧通过外壳5安装有引风机12,引风机12的一侧通过阻尼转轴连接有护罩16,支架2的底部安装有植物灯14,大棚主体1的内部下方栽种有植物9,大棚主体1的内壁安装有温度传感器10和湿度传感器11。进一步的,大棚主体1的一侧分体设置有远程终端6,且远程终端6通过导线7与温度传感器10、湿度传感器11、引风机12、植物灯14电性连接,方便工作人员进行远程操作,方便使用,提高了大棚主体1的智能性。进一步的,导水布条4设置有多个,且多个导水布条4相互平行,并与棚顶3紧密贴合,在下雨天气,雨水会低落在棚顶3上,若在棚顶3堆积了雨水,压出一凹陷,则当凹陷处堆积部分雨水后,水会将导水布条4浸湿,并沿着导水布条4流入导水槽13内,在通过下水管15进入水箱8内。进一步的,水箱8位于大棚主体1的内部后端,且导水槽13通过下水管15与水箱8连通,可以对雨水进行储存,提高了雨水的利用率。进一步的,植物灯14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植物灯14呈矩形阵列状排布,植物灯14可以对植物生长进行补光,促进植物生长。工作原理:首先将大棚主体1安装,在下雨天气,雨水会低落在棚顶3上,若在棚顶3堆积了雨水,压出一凹陷,则当凹陷处堆积部分雨水后,水会将导水布条4浸湿,并沿着导水布条4流入导水槽13内,在通过下水管15进入水箱8内,从而完成蓄水,该方式不仅将棚顶3堆积的雨水导流下来,避免棚顶3堆积过多雨水,同时提高了棚顶3的使用寿命,避免其破洞,同时整个棚顶3均为蓄水面,可以将雨水收集,极大的提高了雨水收集面积,提高蓄水能力,当旱季或植物9需要浇水时,使用者打开水箱8,使其内部的水流出,从而完成浇灌。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节能的温室大棚远程温控装置,包括大棚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棚主体(1)的顶部通过支架(2)设置有棚顶(3),所述棚顶(3)的顶部设置有多根导水布条(4),所述大棚主体(1)的两侧上方固定有导水槽(13),所述导水槽(13)的末端通过下水管(15)连接有水箱(8),所述大棚主体(1)的一侧通过外壳(5)安装有引风机(12),所述引风机(12)的一侧通过阻尼转轴连接有护罩(16),所述支架(2)的底部安装有植物灯(14),所述大棚主体(1)的内部下方栽种有植物(9),所述大棚主体(1)的内壁安装有温度传感器(10)和湿度传感器(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的温室大棚远程温控装置,包括大棚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棚主体(1)的顶部通过支架(2)设置有棚顶(3),所述棚顶(3)的顶部设置有多根导水布条(4),所述大棚主体(1)的两侧上方固定有导水槽(13),所述导水槽(13)的末端通过下水管(15)连接有水箱(8),所述大棚主体(1)的一侧通过外壳(5)安装有引风机(12),所述引风机(12)的一侧通过阻尼转轴连接有护罩(16),所述支架(2)的底部安装有植物灯(14),所述大棚主体(1)的内部下方栽种有植物(9),所述大棚主体(1)的内壁安装有温度传感器(10)和湿度传感器(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的温室大棚远程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棚主体(1)的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萍黄小霞麦艳红吴有明周文军唐荣梅陆文玲叶远坚柯裕伟刘娇娇
申请(专利权)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