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茶叶籽油加工茶叶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77344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6: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茶叶籽油加工茶叶的方法,包括对茶叶进行选料,炒制之后进行储存。炒制可以选择手工炒制或机械炒制,在炒制过程中分次加入茶叶籽油,所述茶叶籽油与茶叶的重量份比为1:26~30,制得的茶叶在干燥、避光条件下储藏。本发明专利技术从解决:①传统以虫蜡制备油茶时虫蜡量少且昂贵的高成本问题,②行业内使用食用蜡/人工石蜡制备油茶给人体造成的肝肾毒性为出发点,采用茶叶籽油制备茶叶,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同时,还达到了提高了茶叶的色泽,经4‑5次冲泡后依旧可以获得浓郁的头香与底香,优秀的锁香效果。并且意外的发现,冲泡后的茶汤无任何油脂焦臭味,且茶汤表面并无任何油珠渗出。是一种能充分利用茶叶生产资源以及健康模式的新工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茶叶籽油加工茶叶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保健茶制备及深加工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茶叶籽油加工茶叶的方法,以及采用该方法制得的含有茶叶籽油的茶叶。
技术介绍
茶在我国的种植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民族的国粹之饮,茶叶最早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但从春秋后期就被人们作为菜食,在西汉中期发展为药用,西汉后期才发展为宫廷高级饮料,普及民间作为普通饮料那是西晋以后的事。发现最早人工种植茶叶的遗迹在浙江余姚的田螺山遗址,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饮茶始于中国。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可以用开水直接泡饮,依据品种和制作方式以及产品外形分成六大类。依据季节采制可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以各种毛茶或精制茶叶再加工形成再加茶,包括分为花茶、紧压茶、萃取茶、药用保健茶、茶食品、含茶饮料等。在人工炒茶的时候,时间一长,茶叶在锅内炒制时产生茶渣,再加上锅中比较涩,会导致茶叶发焦、粘锅。而炒茶时,茶叶须在手和锅之间不停地滑动,才能炒出圆、直等各种形状的茶叶。使用少量油脂就可以起到润滑锅底的作用,但对茶叶的品相并没有什么影响。虽然使用茶叶籽油也并不是制茶的必要工序,目前在机械化的操作中就很少使用;但是在中国的传统茶叶中,绿茶、红茶和乌龙茶(尤其是乌龙茶),在炒制过程中,由于其传统工艺技术较严格,因此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手工炒制。例如龙井茶叶中,就有抖、拓、捺等基本动作,为了方便操作,就要把锅润滑一下。而在峨眉雪芽在制作过程中,也有报道在理条整形过程中添加白蜡的操作。此处所用的白蜡又名虫蜡,是白蜡虫寄生在某些植物上,由雄性白蜡虫幼虫分泌出的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动物蜡。因其产量稀少,费用昂贵,在茶叶炒制应用中鲜有。为了提高一些优质名茶的品相,部分商家为了追求利益,提高茶叶的光洁度,在炒茶过程中改为添加“茶籽油”(此处所指茶籽油为市面常见的食用蜡甚至人工石蜡,或是古代使用的乌桕蜡)对锅底进行润滑,而添加的“茶籽油”越多,茶叶的色泽也会越光洁,同时还能增加重量,达到增收利润的效果,而上述操作甚至已经成为了茶叶制作中的潜规则。但食用蜡与人工石蜡在不同程度上会对人体的肝脏造成影响或强致癌效果,而现目前对乌桕脂的研究也发现,其梓油含量较高,除了含2,4-葵二烯酸(有毒)外,其酸价、过氧化值等指标超过国家标准,因此不宜作为炒茶用油。基于上述分析,为了改善传统茶叶炒制过程中添加对人体不利成分的陋习,同时控制茶商的整体投入比例。一种绿色无公害、投入比例低、且炒制后的茶叶色泽依旧亮丽、不发黑、品质高的含有茶叶籽油的茶叶及其加工方法是目前行业内急需的。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茶叶籽油加工茶叶的方法以及采用该加工方法制得的含有茶叶籽油的茶叶,有效解决:①传统以虫蜡制备油茶时虫蜡量少且昂贵的高成本问题,②行业内使用食用蜡/人工石蜡制备油茶给人体造成的肝肾毒性的问题,同时还为茶叶生产资源的充分利用,同时提供一种健康模式的新工艺。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手段实现的:一种用茶叶籽油加工茶叶的方法,包括:(1)选料:用茶叶籽油制作品质优良的含有茶叶籽油的茶叶,关键在于选择好的茶叶原料采摘标准,一芽一叶原料要求无农药、无施化肥、用有机肥种的优质茶叶,和无病虫害的茶叶;(2)茶叶采摘:为保证鲜叶原料,无污染,应专门选择优质、不施化肥、绿色的茶园基地单独采收,单独存放,保证鲜叶质量。鲜叶质量:主要指嫩度、匀度、净度、和新鲜度等四个方面。具体标准如表1所示:表1鲜叶质量标准。(3)鲜叶的运回:选择阴凉通风处,将刚采下的鲜茶叶及时摊在箩垫或竹匾上,鲜茶叶含水率高,茶叶叶梗粗大,因此堆放厚度1~2cm为宜,通风24~28h,使茶叶的总水分散发3~4成;(4)炒制:选用手工炒制或机器炒制中任意一种,具体操作如下:①手工炒制a.青锅:锅内投入1300~1500份茶叶,锅温度为180~200℃,杀青锅温度过高芽易起泡变碎,影响茶品质量,温度过低青涩气味太大,味道不佳,故而按照先高后低的原则进行青锅。b.杀青:杀青前必须将锅清理干净,当温度到200℃时,整锅抹上10份茶叶籽油,润滑锅壁,然后投入摊青茶叶,开始抓抖手势为主,当散发一定水分后,逐渐改用搭、拉、抖手法炒3min,在炒制过程中为防止茶叶粘锅、起爆、并加入10份茶叶籽油炒制后进行初步造型压力轻而重达到理直成条,压扁成型的目的,并根据温度变化茶叶萎瘪变软时锅温有所降低,同时手中茶叶要少抖落锅底在抖的过程中,并加入10份茶叶籽油,使茶叶整齐,并转用搭、捺、推、拉、抓、抖的手法,开始要轻,然后逐渐加重,经6~7min,茶叶色泽由青转绿,茎瘪叶棉软,挺直,互不粘结,在搭的同时增加捺的手法,再加入10份茶叶籽油,炒3~4min,茶芽扁平挺直色泽呈油亮,黄绿或嫩绿约7成干后即可起锅,炒制过程,历时14~15min。c.回潮:青锅起锅,茶叶摊晾用筛除去茶末,簸去散片后将茶叶堆放在不锈钢桶,用干净的干布或湿布盖在上面进行回潮,回潮的目的是使茶叶内外水分均匀,时间一般为2~4h,使茶手感柔软均匀,方可辉锅。d.辉锅:辉锅的目的是进一步整形和炒干,锅温掌握低高低过程,当锅温度达到要求时再加入10份茶叶籽油,投入回潮后的茶叶,手法以搭、拉、扣、推、荡为主,并加理条炒3~4min,多加抖散以散失水分,并逐渐转入以搭捺为主的手法,再炒3~4min,手感茶烫热时适当加大力度,当茶叶之间互不粘贴,则转入以扣、拉、推为主的手法,炒5~6min后茶芽呈现亮绿色,这时可略提高温度,再加入10份茶叶籽油,并转扣推磨荡的手法,做到茶不离手,手不离茶,并防止烫手,并在手中倒入茶叶籽油以润滑手掌,以防烫伤,茶不离锅,约炒3min,此时要尽量握住茶芽;再倒10份茶叶籽油炒3min,茶芽不烫手,扁平光滑油亮茶香,油香透出,一折即断时就起锅整理,当茶起锅后略轻摊晾,再用茶筛进行筛分,分结,合簸捡等手段去除碎末簸去散叶、捡梗去杂、分级堆放。②机械炒制:除了部分茶叶需要依靠传统手工炒制外,我们还提供了采用机械炒制的工艺,具体如下:a.青锅:青锅温度150~250℃,掌握先高后低的原则,青锅投叶量2000~3000份,压扁机温度达到要求时,开动机器加20份茶叶籽油,润滑锅壁后,放入鲜茶芽,压扁机压法先轻后重,逐步加压,并放入20份茶叶籽油,以茶芽不结饼,松散为原则,炒制至7~8成干燥后出锅,此时茶叶色泽油亮、绿中带黄。b.回潮:与手工炒制回潮方法相同。c.辉锅:辉锅投叶量一般为青锅投叶量的0.5倍,即每锅1000~1500份,辉锅温度压扁机温度控制在120~150℃,辉锅方法压扁机温度达到锅底要求时,开动机器加入80份茶叶籽油,润滑锅壁,放入青叶,先轻压2min,散发水分后,再重压3~6min,炒制出锅摊晾,第二次放入滚筒提香机,温度掌握到50~70℃,根据滚筒提香机的大小控制数量多少,一般滚筒数量控制在3~4kg,时间10~15min,含水量7%左右才能出筒摊晾,整理与手工方法相同。(5)贮藏:做好油茶容易吸收水分而霉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茶叶籽油加工茶叶的方法,包括:/n在炒制过程中加入茶叶籽油;/n所述茶叶籽油与茶叶的重量份比为1:26~3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茶叶籽油加工茶叶的方法,包括:
在炒制过程中加入茶叶籽油;
所述茶叶籽油与茶叶的重量份比为1:26~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方法,还包括:
在炒制前完成选料工作;以及
在炒制后完成储存工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工方法,其中:
所述炒制包括手工炒制或机械炒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工方法,其中:
所述手工炒制包括添加第一茶叶籽油、第二茶叶籽油、第三茶叶籽油、第四茶叶籽油、第五茶叶籽油和第六茶叶籽油;
所述第一茶叶籽油、第二茶叶籽油、第三茶叶籽油、第四茶叶籽油、第五茶叶籽油和第六茶叶籽油的添加重量比为1:1:1:1:1:1。


5.根据权利要求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工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茶叶籽油、第二茶叶籽油在青锅时添加;
所述第三茶叶籽油、第四茶叶籽油、第五茶叶籽油和第六茶叶籽油在辉锅时添加。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工方法,其中:
所述机械炒制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娄作富
申请(专利权)人:雅安市明康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