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姜种植用轻便的培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7276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6: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生姜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生姜种植用轻便的培土装置,现提出如下方案,包括车架以及设置在车架前端下方的培土机构,所述培土机构包括与车架前端固接的U型结构的挡板,所述挡板的内部滑动套接有长条形结构的活动板,且活动板为中空结构,所述活动板伸入挡板的一端底部固接有推土单元,活动板的中间位置活动套接有转接套管,所述转接套管的内圈活动套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伸出活动板顶部的一端外圈固定套接有转接单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根据需要调节培土的深度以及培土位置,根据生姜生长阶段的不同需求,进行适量培土,满足生姜生长需要,降低种植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培土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姜种植用轻便的培土装置
本技术涉及生姜种植
,尤其涉及一种生姜种植用轻便的培土装置。
技术介绍
生姜在种植时期,一般以培土3次为宜。第1次培土,在姜的根茎有3~5个分杈,但未现出地表,培土约2cm厚。将姜种植沟的两侧4~5厘米宽的垄土,沿垄边划到种植沟内,浇水即可。第2次培土,应在第1次培土20天后,培土厚度2~3厘米,不可过厚。否则容易造成姜的根茎生长困难,影响产量。第3次培土,又称"大培",在第2次培土后15天进行,厚度以7~8厘米为宜。这时需将原来垄上的土,全部培到种植沟内,使原来姜生长的沟变为垄,原来的垄变为沟。这一次培土十分重要,是决定姜的根茎生长发育的关键。若培土浅,则姜块短、粗。若培土厚,则姜块细长。以后,若发现有姜芽浮现,也应及时培土,保证姜的根茎正常生长。在进行培土操作的是一般采用人工手动培土,这时候每个阶段培土的厚度以及培土量均不好把控,同时人工培土劳动量大,培土效率低,为此需要一种生姜种植用轻便的培土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生姜种植用轻便的培土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姜种植用轻便的培土装置,包括车架(1)以及设置在车架(1)前端下方的培土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土机构(2)包括与车架(1)前端固接的U型结构的挡板(3),所述挡板(3)的内部滑动套接有长条形结构的活动板(4),且活动板(4)为中空结构,所述活动板(4)伸入挡板(3)的一端底部固接有推土单元,活动板(4)的中间位置活动套接有转接套管(9),所述转接套管(9)的内圈活动套接有调节杆(13),所述调节杆(13)伸出活动板(4)顶部的一端外圈固定套接有转接单元(10),转接套管(9)的两侧安装有位于活动板(4)内部的挤压板(8),两组挤压板(8)的底部均固接有套筒(7),两组套筒(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姜种植用轻便的培土装置,包括车架(1)以及设置在车架(1)前端下方的培土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土机构(2)包括与车架(1)前端固接的U型结构的挡板(3),所述挡板(3)的内部滑动套接有长条形结构的活动板(4),且活动板(4)为中空结构,所述活动板(4)伸入挡板(3)的一端底部固接有推土单元,活动板(4)的中间位置活动套接有转接套管(9),所述转接套管(9)的内圈活动套接有调节杆(13),所述调节杆(13)伸出活动板(4)顶部的一端外圈固定套接有转接单元(10),转接套管(9)的两侧安装有位于活动板(4)内部的挤压板(8),两组挤压板(8)的底部均固接有套筒(7),两组套筒(7)相互远离的一侧均活动套接有L型结构的保持板(5),且保持板(5)伸出活动板(4)的一端顶部与挡板(3)内侧壁固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姜种植用轻便的培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土单元包括与活动板(4)底部固接的推板(17),推板(17)的底部设置有两组沿其轴线对称设置的培土板(15),两组培土板(15)的顶部均固接有与推板(17)底部滑动连接的连接杆(16),两组培土板(15)相互靠近的一侧铰接有拉杆(14),两组拉杆(14)相互靠近的一侧与调节杆(13)底部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姜种植用轻便的培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单元(10)包括与调节杆(13)固定套接的压板(11),压板(11)的底部固接有与调节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邬刚孙义祥袁嫚嫚王家宝耿维丼玉丹陈俊阳张其安俞飞飞严从生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