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配电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6984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3: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配电柜,包括主体、防进水机构、散热机构和底板,所述防进水机构包括升降组件和两个动力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伸缩架、两个动力块和两个移动块,所述动力组件包括动力杆、动力板、动力盒、连管、进水管、动力单元和第一弹簧,所述散热机构包括散热管、两个清洁组件和两个散热组件,所述清洁组件包括套管、丝杆、第二轴承、扭转弹簧、移动杆、连接单元和若干清洁单元,该具有散热功能的配电柜通过防进水机构,实现防进水的功能,减小了主体内部电子元件因受潮而损坏的几率,通过散热机构,实现了对主体内部散热的功能,避免主体内部过热而影响电子元件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配电柜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配电柜。
技术介绍
配电柜(箱)分动力配电柜(箱)和照明配电柜(箱)、计量柜(箱),是配电系统的末级设备。配电柜是电动机控制中心的统称。配电柜使用在负荷比较分散、回路较少的场合;电动机控制中心用于负荷集中、回路较多的场合。它们把上一级配电设备某一电路的电能分配给就近的负荷。这级设备应对负荷提供保护、监视和控制。现有的配电柜工作时,主体内部的电子元件会产生较多的热量,从而导致主体内部温度较高,使得电子元件处于一个温度较高的环境下,从而对电子元件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增加了电子元件损坏的几率,从而对配电柜的工作造成影响,降低了现有的配电柜的实用性,不仅如此,现有的配电柜在雨天使用时,地面上容易积水,而积水容易进入主体的内部,从而导致主体内部的电子元件因受潮而损毁,从而降低了现有的配电柜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配电柜。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配电柜,包括主体、防进水机构、散热机构和底板,所述主体设置在底板的上方,所述散热机构设置在主体的内部,所述主体的下方通过防进水机构与底板的上方连接,所述散热机构与防进水机构连接;所述防进水机构包括升降组件和两个动力组件,所述升降组件与主体的下方连接,两个动力组件分别设置在主体的两侧,所述动力组件与升降组件连接,所述动力组件与散热机构连接;所述升降组件包括伸缩架、两个动力块和两个移动块,所述主体的下方设有凹槽,所述移动块设置在凹槽的内部,所述移动块与凹槽滑动连接,所述移动块与凹槽匹配,所述底板的上方设有滑槽,所述动力块设置在滑槽的内部,所述动力块与滑槽匹配,所述动力块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伸缩架的一端的两侧分别与两个移动块铰接,所述伸缩架的另一端的两侧分别与两个动力块铰接,所述动力块与动力组件一一对应,所述动力块与动力块组件连接;所述动力组件包括动力杆、动力板、动力盒、连管、进水管、动力单元和第一弹簧,所述进水管竖向固定在底板的上方,所述进水管的靠近底板的一端设有排水口,所述动力盒固定在底板的上方,所述动力盒的靠近进水管的一侧与连管连通,所述连管的另一端设置在进水管的内部,所述动力单元设置在进水管的内部,所述动力单元与连管连接,所述动力盒的靠近动力块的一侧设有小孔,所述动力板设置在动力盒的内部,所述动力盒与动力板匹配,所述动力板与动力盒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动力杆的一端与动力板的靠近小孔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动力杆的另一端穿过小孔与动力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动力盒的另一侧的内壁和动力板的另一侧连接;所述动力单元包括桨叶、两个第一轴承、两个转轴和两个传动单元,所述第一轴承均固定在进水管的内壁上,所述转轴与第一轴承一一对应,所述转轴的一端与第一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另一端与桨叶固定连接,所述传动单元与转轴一一对应,所述传动单元与转轴连接,所述传动单元与连管连接;所述传动单元包括气囊、连接管、第二弹簧、支管和挤压杆,所述气囊的形状为环形,所述气囊与进水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气囊套设在转轴上,所述连接管固定在转轴上,所述挤压杆的一端设置在连接管的内部,所述连接管与挤压杆匹配,所述连接管与挤压杆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连接管的靠近转轴的一端的内壁和挤压杆的一端连接,所述气囊通过支管与连管连通;所述散热机构包括散热管、两个清洁组件和两个散热组件,所述主体的上方和下方均设有通孔,所述散热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散热组件包括若干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管上设有若干个开口,所述开口的数量与散热翅片的数量相等,所述开口与散热翅片一一对应,所述散热翅片的一端设置在散热管的内部,所述散热翅片的另一端穿过开口设置在主体的内部,所述散热翅片与开口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散热翅片交错设置,两个清洁组件分别设置在主体内的两侧,所述清洁组件与散热组件一一对应,所述清洁组件与动力盒一一对应,所述清洁组件与动力盒连接;所述清洁组件包括套管、丝杆、第二轴承、扭转弹簧、移动杆、连接单元和若干清洁单元,所述主体的两侧均设有圆孔,两个第二轴承分别固定在主体的两侧的内壁上,所述丝杆的一端与连接单元连接,所述连接单元与动力盒连接,所述丝杆的另一端穿过圆孔设置在主体的内部,所述套管套设在丝杆上,所述套管的与丝杆的连接处设有与丝杆匹配的螺纹,所述丝杆与第二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杆的一侧与套管固定连接,所述主体的上方和下方均设有条形槽,所述移动杆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在两个条形槽的内部,所述移动杆与条形槽滑动连接,所述清洁单元均匀分布在移动杆的另一侧上,所述清洁单元的数量与散热翅片的数量相等,所述清洁单元与散热翅片一一对应,所述扭转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主体的内壁和丝杆连接;所述清洁单元包括连杆和刮板,所述散热管上设有若干穿孔,所述穿孔的数量与连杆的数量相等,所述穿孔与连杆一一对应,所述连杆的一端与移动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穿过穿孔与刮板固定连接,两个刮板分别与散热翅片的上方和下方抵靠。作为优选,为了带动丝杆转动,所述连接单元包括连接盘和连接绳,所述连接盘与丝杆的远离套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绳的一端缠绕在连接盘上,所述连接绳的另一端与动力盒的上方固定连接。作为优选,为了扩大收集雨水的范围,所述散热机构还包括漏斗,所述漏斗与散热管的远离底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漏斗与散热管连通。作为优选,为了减少吸收的热量,所述主体的颜色为白色。作为优选,为了避免损坏气囊,所述挤压杆的远离转轴的一端设有凹口,所述凹口内设有滚珠,所述滚珠的球心设置在凹口的内部,所述滚珠与气囊的内圈抵靠。作为优选,为了减小磨损,所述连接管的内壁上涂有润滑油。作为优选,为了使得挤压杆移动时不会发生晃动,所述挤压杆的截面形状为方形。作为优选,为了防止丝杆被腐蚀,所述丝杆上涂有防腐镀锌层。作为优选,为了避免移动块与凹槽分离和避免动力块与滑槽分离,所述凹槽和滑槽均为燕尾槽。作为优选,为了延长连接绳的使用寿命,所述连接绳的制作材料为钢丝绳。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具有散热功能的配电柜通过防进水机构,实现防进水的功能,减小了主体内部电子元件因受潮而损坏的几率,从而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与现有的防进水机构相比,该防进水机构与散热机构为一体联动机构,实用性更高,通过散热机构,实现了对主体内部散热的功能,避免主体内部过热而影响电子元件的正常工作,从而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与现有的散热机构相比,该散热机构还可以将散热翅片上的灰尘杂质推落,实现清洁散热翅片的功能,避免对散热工作造成影响,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具有散热功能的配电柜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具有散热功能的配电柜的动力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A部放大图;图4是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配电柜,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2)、防进水机构、散热机构和底板(1),所述主体(2)设置在底板(1)的上方,所述散热机构设置在主体(2)的内部,所述主体(2)的下方通过防进水机构与底板(1)的上方连接,所述散热机构与防进水机构连接;/n所述防进水机构包括升降组件和两个动力组件,所述升降组件与主体(2)的下方连接,两个动力组件分别设置在主体(2)的两侧,所述动力组件与升降组件连接,所述动力组件与散热机构连接;/n所述升降组件包括伸缩架(3)、两个动力块(5)和两个移动块(4),所述主体(2)的下方设有凹槽,所述移动块(4)设置在凹槽的内部,所述移动块(4)与凹槽滑动连接,所述移动块(4)与凹槽匹配,所述底板(1)的上方设有滑槽,所述动力块(5)设置在滑槽的内部,所述动力块(5)与滑槽匹配,所述动力块(5)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伸缩架(3)的一端的两侧分别与两个移动块(4)铰接,所述伸缩架(3)的另一端的两侧分别与两个动力块(5)铰接,所述动力块(5)与动力组件一一对应,所述动力块(5)与动力块(5)组件连接;/n所述动力组件包括动力杆(7)、动力板(8)、动力盒(6)、连管(10)、进水管(11)、动力单元和第一弹簧(9),所述进水管(11)竖向固定在底板(1)的上方,所述进水管(11)的靠近底板(1)的一端设有排水口,所述动力盒(6)固定在底板(1)的上方,所述动力盒(6)的靠近进水管(11)的一侧与连管(10)连通,所述连管(10)的另一端设置在进水管(11)的内部,所述动力单元设置在进水管(11)的内部,所述动力单元与连管(10)连接,所述动力盒(6)的靠近动力块(5)的一侧设有小孔,所述动力板(8)设置在动力盒(6)的内部,所述动力盒(6)与动力板(8)匹配,所述动力板(8)与动力盒(6)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动力杆(7)的一端与动力板(8)的靠近小孔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动力杆(7)的另一端穿过小孔与动力块(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9)的两端分别与动力盒(6)的另一侧的内壁和动力板(8)的另一侧连接;/n所述动力单元包括桨叶(12)、两个第一轴承、两个转轴(13)和两个传动单元,所述第一轴承均固定在进水管(11)的内壁上,所述转轴(13)与第一轴承一一对应,所述转轴(13)的一端与第一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转轴(13)的另一端与桨叶(12)固定连接,所述传动单元与转轴(13)一一对应,所述传动单元与转轴(13)连接,所述传动单元与连管(10)连接;/n所述传动单元包括气囊(14)、连接管(15)、第二弹簧(16)、支管(18)和挤压杆(17),所述气囊(14)的形状为环形,所述气囊(14)与进水管(1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气囊(14)套设在转轴(13)上,所述连接管(15)固定在转轴(13)上,所述挤压杆(17)的一端设置在连接管(15)的内部,所述连接管(15)与挤压杆(17)匹配,所述连接管(15)与挤压杆(17)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弹簧(16)的两端分别与连接管(15)的靠近转轴(13)的一端的内壁和挤压杆(17)的一端连接,所述气囊(14)通过支管(18)与连管(10)连通;/n所述散热机构包括散热管(20)、两个清洁组件和两个散热组件,所述主体(2)的上方和下方均设有通孔,所述散热管(2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散热组件包括若干散热翅片(21),所述散热管(20)上设有若干个开口,所述开口的数量与散热翅片(21)的数量相等,所述开口与散热翅片(21)一一对应,所述散热翅片(21)的一端设置在散热管(20)的内部,所述散热翅片(21)的另一端穿过开口设置在主体(2)的内部,所述散热翅片(21)与开口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散热翅片(21)交错设置,两个清洁组件分别设置在主体(2)内的两侧,所述清洁组件与散热组件一一对应,所述清洁组件与动力盒(6)一一对应,所述清洁组件与动力盒(6)连接;/n所述清洁组件包括套管(26)、丝杆(24)、第二轴承、扭转弹簧(25)、移动杆(27)、连接单元和若干清洁单元,所述主体(2)的两侧均设有圆孔,两个第二轴承分别固定在主体(2)的两侧的内壁上,所述丝杆(24)的一端与连接单元连接,所述连接单元与动力盒(6)连接,所述丝杆(24)的另一端穿过圆孔设置在主体(2)的内部,所述套管(26)套设在丝杆(24)上,所述套管(26)的与丝杆(24)的连接处设有与丝杆(24)匹配的螺纹,所述丝杆(24)与第二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杆(27)的一侧与套管(26)固定连接,所述主体(2)的上方和下方均设有条形槽,所述移动杆(27)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在两个条形槽的内部,所述移动杆(27)与条形槽滑动连接,所述清洁单元均匀分布在移动杆(27)的另一侧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配电柜,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2)、防进水机构、散热机构和底板(1),所述主体(2)设置在底板(1)的上方,所述散热机构设置在主体(2)的内部,所述主体(2)的下方通过防进水机构与底板(1)的上方连接,所述散热机构与防进水机构连接;
所述防进水机构包括升降组件和两个动力组件,所述升降组件与主体(2)的下方连接,两个动力组件分别设置在主体(2)的两侧,所述动力组件与升降组件连接,所述动力组件与散热机构连接;
所述升降组件包括伸缩架(3)、两个动力块(5)和两个移动块(4),所述主体(2)的下方设有凹槽,所述移动块(4)设置在凹槽的内部,所述移动块(4)与凹槽滑动连接,所述移动块(4)与凹槽匹配,所述底板(1)的上方设有滑槽,所述动力块(5)设置在滑槽的内部,所述动力块(5)与滑槽匹配,所述动力块(5)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伸缩架(3)的一端的两侧分别与两个移动块(4)铰接,所述伸缩架(3)的另一端的两侧分别与两个动力块(5)铰接,所述动力块(5)与动力组件一一对应,所述动力块(5)与动力块(5)组件连接;
所述动力组件包括动力杆(7)、动力板(8)、动力盒(6)、连管(10)、进水管(11)、动力单元和第一弹簧(9),所述进水管(11)竖向固定在底板(1)的上方,所述进水管(11)的靠近底板(1)的一端设有排水口,所述动力盒(6)固定在底板(1)的上方,所述动力盒(6)的靠近进水管(11)的一侧与连管(10)连通,所述连管(10)的另一端设置在进水管(11)的内部,所述动力单元设置在进水管(11)的内部,所述动力单元与连管(10)连接,所述动力盒(6)的靠近动力块(5)的一侧设有小孔,所述动力板(8)设置在动力盒(6)的内部,所述动力盒(6)与动力板(8)匹配,所述动力板(8)与动力盒(6)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动力杆(7)的一端与动力板(8)的靠近小孔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动力杆(7)的另一端穿过小孔与动力块(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9)的两端分别与动力盒(6)的另一侧的内壁和动力板(8)的另一侧连接;
所述动力单元包括桨叶(12)、两个第一轴承、两个转轴(13)和两个传动单元,所述第一轴承均固定在进水管(11)的内壁上,所述转轴(13)与第一轴承一一对应,所述转轴(13)的一端与第一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转轴(13)的另一端与桨叶(12)固定连接,所述传动单元与转轴(13)一一对应,所述传动单元与转轴(13)连接,所述传动单元与连管(10)连接;
所述传动单元包括气囊(14)、连接管(15)、第二弹簧(16)、支管(18)和挤压杆(17),所述气囊(14)的形状为环形,所述气囊(14)与进水管(1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气囊(14)套设在转轴(13)上,所述连接管(15)固定在转轴(13)上,所述挤压杆(17)的一端设置在连接管(15)的内部,所述连接管(15)与挤压杆(17)匹配,所述连接管(15)与挤压杆(17)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弹簧(16)的两端分别与连接管(15)的靠近转轴(13)的一端的内壁和挤压杆(17)的一端连接,所述气囊(14)通过支管(18)与连管(10)连通;
所述散热机构包括散热管(20)、两个清洁组件和两个散热组件,所述主体(2)的上方和下方均设有通孔,所述散热管(2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散热组件包括若干散热翅片(21),所述散热管(20)上设有若干个开口,所述开口的数量与散热翅片(21)的数量相等,所述开口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聪
申请(专利权)人:肇庆市小凡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