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据中心母线硬连接接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6964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3: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数据中心母线硬连接接插装置,包括接插壳体,接插壳体两侧均设有相线端子,接插壳体两端分别设有PE端子槽和走线孔,接插壳体包括结构一致且对向配合相连的左壳体和右壳体,左壳体和右壳体同侧设有第一凹口或与第一凹口对应设置的第二凹口,相线端子设置在第一凹口或第二凹口一侧的安装槽内、且顶部设有与左壳体或右壳体相连的铜鼻子,相线端子端部凸出于接插壳体、且呈端部对向内弯的U形结构,相线端子与母排接触面更大,载流量和散热面积更高,可有效减小温升发热情况,且90°旋转接插壳体时相线端子与数据中心母线母排硬连接导电,避免弹簧失效问题,提高数据中心母线配电接插长期运行时的安全性、稳定性和配电传输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数据中心母线硬连接接插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数据中心母线硬连接接插装置,属于数据中心母线配电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化工程设施和装备的涌现,各行各业的用电量迅增,尤其是众多的高层建筑和大型厂房车间的出现,数据中心母线系统作为重要配电系统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冶金、电子、石化、商业、房地产等各行各业,具有母线槽开口侧任意位置接插配电的特点,通过接插装置与数据中心母线母排的配电分接、取电连接电缆配电装置,实现系统配置,因此接插装置的取电连接性能直接影响数据中心母线的安全性、稳定性和配电传输性能。现有技术中的数据中心母线接插装置的接插壳体内一般采用弹簧控制插脚端子行程,当凸出的插脚端子接触母线母排时挤压压缩弹簧,弹簧弹性回复力将插脚端子与母排压紧接触,而接插端子与母排为一个接触点,载流量和散热面积较小,同时温升较高、存在长时间使用后弹簧难以负荷插脚接电高温导致烧损、且弹簧本身寿命有限导致弹性逐渐丧失,导致弹簧易失效,接触压力不可靠,造成接插端子与母排接触不良引发断电,从而影响数据中心母线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数据中心母线硬连接接插装置,相线端子与母排接触面更大,载流量和散热面积更高,可有效减小温升发热情况,且90°旋转接插壳体时相线端子与母排硬连接导电,避免弹簧失效问题,提高数据中心母线配电接插长期运行时的安全性、稳定性和配电传输性能。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一种数据中心母线硬连接接插装置,包括接插壳体,所述接插壳体两侧均设有相线端子,所述接插壳体两端分别设有PE端子槽和走线孔,其中,所述接插壳体包括结构一致且对向配合相连的左壳体和右壳体,所述左壳体和右壳体同侧设有第一凹口或与第一凹口对应设置的第二凹口,所述第一凹口或第二凹口一侧设有安装槽,所述相线端子设置在安装槽内、且顶部设有与左壳体或右壳体相连的铜鼻子,所述铜鼻子连接有导线;所述安装槽外侧设有与左壳体或右壳体相连、并与相线端子外壁间隙配合的U形挡板,所述U形挡板内设有螺套,所述铜鼻子上设有穿过相线端子并与螺套螺纹配合的第一螺栓,所述U形挡板顶部设有让位凹口,所述安装槽内设有位于相线端子底部、并与螺套外壁、U形挡板内壁、左壳体或右壳体相连、横纵交错设置的第一加强筋;所述相线端子端部凸出于接插壳体、且呈端部对向内弯的U形结构,所述相线端子呈一体式结构、且包括设置在安装槽内且顶部交叠的两个L形板、凸出于接插壳体且呈端部对向内弯结构的U形板、和与两个L形板和U形板侧壁相连的弧形板,两个L形板的交叠处设有对应设置的通孔,所述U形板上设有至少贯穿相线端子顶部至底部的第三凹口;所述左壳体和右壳体四角处设有沉孔或与沉孔对应设置的螺孔,所述沉孔内设有与螺孔配合相连的第二螺栓,所述沉孔或螺孔外设有与左壳体或右壳体相连的孔柱,所述孔柱上设有与沉孔或螺孔对应设置的定位圈,所述孔柱与左壳体和右壳体角部设有若干第二加强筋;所述左壳体和右壳体一端设有位于PE端子槽一侧的半圆形凸台,另一端设有位于走线孔一侧的安装板,所述左壳体、右壳体和安装板均宽度大于高度,所述左壳体和右壳体同侧边缘设有位于的PE端子槽和走线孔外部的U形凹槽、或与凹槽间隙配合的U形凸台,所述安装板一侧设有位于安装孔外部的凸台,所述凸台上设有连接孔,所述左壳体和右壳体异侧均呈弧形结构,所述安装板与左壳体或右壳体的弧形同侧呈弧形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形状构造设计合理、结构紧凑,由对向配合稳固相连的左壳体和右壳体组成接插壳体,相线端子通过与U形挡板限位定位并以第一螺栓与铜鼻子连接装配引出导线,相线端子安装结构可靠稳固、与母排从原来的一个接触点变为至少四个接触点、接触面更大,载流量和散热面积更高,可有效减小温升发热情况;(2)接插装置安装时通过整体90°旋转接插壳体,使数据中心母线铜排微量形变补偿相线端子的凸出余量完成挤压接触,达到相线端子与母排硬连接导电效果,用于数据中心母线接插取电分接,避免现有结构长期使用后的弹簧失效造成排接触不良引发断电问题,从而提高数据中心母线配电接插长期运行时的安全性、稳定性和配电传输性能,满足使用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装配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后视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右壳体立体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右壳体俯视结构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相线端子俯视立体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相线端子仰视立体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与数据中心母线接插装配结构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与数据中心母线接插状态结构图。图中标记:接插壳体1,相线端子2,PE端子槽3和走线孔4,左壳体11和右壳体12,第一凹口16,第二凹口5,安装槽6,铜鼻子7,导线8,U形挡板9,螺套10,第一螺栓13,让位凹口14,第一加强筋15,L形板21、U形板22、弧形板23,通孔18,第三凹口19,沉孔20、螺孔24,第二螺栓25,孔柱26,定位圈27,第二加强筋28,半圆形凸台29,安装板30,U形凹槽31、U形凸台32,凸台33,PE端子17,连接孔34,数据中心母线35,母排3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一种数据中心母线硬连接接插装置,包括接插壳体1,所述接插壳体1两侧均设有相线端子2,所述接插壳体1两端分别设有PE端子槽3和走线孔4,其中,所述接插壳体1包括结构一致且对向配合相连的左壳体11和右壳体12,所述左壳体11和右壳体12同侧设有第一凹口16或与第一凹口16对应设置的第二凹口5,所述第一凹口16或第二凹口5一侧设有安装槽6,所述相线端子2设置在安装槽6内、且顶部设有与左壳体11或右壳体12相连的铜鼻子7,所述铜鼻子7连接有导线8;所述安装槽6外侧设有与左壳体11或右壳体12相连、并与相线端子2外壁间隙配合的U形挡板9,所述U形挡板9内设有螺套10,所述铜鼻子7上设有穿过相线端子2并与螺套10螺纹配合的第一螺栓13,所述U形挡板9顶部设有让位凹口14,所述安装槽6内设有位于相线端子2底部、并与螺套10外壁、U形挡板9内壁、左壳体11或右壳体12相连、横纵交错设置的第一加强筋15;所述相线端子2端部凸出于接插壳体1、且呈端部对向内弯的U形结构,所述相线端子2呈一体式结构、且包括设置在安装槽6内且顶部交叠的两个L形板21、凸出于接插壳体1且呈端部对向内弯结构的U形板22、和与两个L形板21和U形板22侧壁相连的弧形板23,两个L形板21的交叠处设有对应设置的通孔18,所述U形板22上设有至少贯穿相线端子2顶部至底部的第三凹口19;所述左壳体11和右壳体12四角处设有沉孔20或与沉孔20对应设置的螺孔24,所述沉孔20内设有与螺孔24配合相连的第二螺栓25,所述沉孔20或螺孔24外设有与左壳体11或右壳体12相连的孔柱26,所述孔柱26上设有与沉孔20或螺孔24对应设置的定位圈27,所述孔柱26与左壳体11和右壳体12角部设有若干第二加强筋28;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数据中心母线硬连接接插装置,包括接插壳体,所述接插壳体两侧均设有相线端子,所述接插壳体两端分别设有PE端子槽和走线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插壳体包括结构一致且对向配合相连的左壳体和右壳体,所述左壳体和右壳体同侧设有第一凹口或与第一凹口对应设置的第二凹口,所述第一凹口或第二凹口一侧设有安装槽,所述相线端子设置在安装槽内、且顶部设有与左壳体或右壳体相连的铜鼻子,所述铜鼻子连接有导线,所述相线端子端部凸出于接插壳体、且呈端部对向内弯的U形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据中心母线硬连接接插装置,包括接插壳体,所述接插壳体两侧均设有相线端子,所述接插壳体两端分别设有PE端子槽和走线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插壳体包括结构一致且对向配合相连的左壳体和右壳体,所述左壳体和右壳体同侧设有第一凹口或与第一凹口对应设置的第二凹口,所述第一凹口或第二凹口一侧设有安装槽,所述相线端子设置在安装槽内、且顶部设有与左壳体或右壳体相连的铜鼻子,所述铜鼻子连接有导线,所述相线端子端部凸出于接插壳体、且呈端部对向内弯的U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据中心母线硬连接接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外侧设有与左壳体或右壳体相连、并与相线端子外壁间隙配合的U形挡板,所述U形挡板内设有螺套,所述铜鼻子上设有穿过相线端子并与螺套螺纹配合的第一螺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数据中心母线硬连接接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挡板顶部设有让位凹口,所述安装槽内设有位于相线端子底部、并与螺套外壁、U形挡板内壁、左壳体或右壳体相连、横纵交错设置的第一加强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据中心母线硬连接接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线端子呈一体式结构、且包括设置在安装槽内且顶部交叠的两个L形板、凸出于接插壳体且呈端部对向内弯结构的U形板、和与两个L形板和U形板侧壁相连的弧形板,两个L形板的交叠处设有对应设置的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见雄李广卿胡桥宇朱恩元方加明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加勒智慧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