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度继电器电路及芯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6840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3: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温度继电器电路及芯片,所述温度继电器电路包括温度检测模块,所述温度检测模块包括第一温度检测单元、第二温度检测单元和第三温度检测单元;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单元用于提供参考电压;所述第二温度检测单元包括感温元件,所述感温元件被配置为,自身的开启电压随着环境温度的上升而下降,当自身的开启电压小于或等于所述参考电压时,导通所述第二温度检测单元,否则关闭所述第二温度检测单元;所述第三温度检测单元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二温度检测单元导通时,抬高所述参考电压并输出第一电平。如此配置,能够实现温度继电器的基本功能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温度继电器存在的结构复杂、体积大、开关速度慢、功耗高和精度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温度继电器电路及芯片
本专利技术涉及集成电路芯片
,特别涉及温度继电器电路及芯片。
技术介绍
温度继电器为一种当外界温度达到设定值时而动作的继电器。可供航空航天、监控摄像设备、电机、电器设备及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使用。市面上温度继电器大多为接触式温度继电器和电磁开关温度继电器。接触式温度继电器,将两种热膨胀系数相差悬殊的金属或合金彼此牢固地复合在一起形成碟形双金属片,当温度升高到一定值,双金属片就会由于下层金属膨胀伸长大,上层金属膨胀伸长小而产生向上弯曲的力,弯曲到一定程度便能带动电触点,实现接通或断开负载电路的功能;温度降低到一定值,双金属片逐渐恢复原状,恢复到一定程度便反向带动电触点。电磁开关温度继电器通常是由温度检测电路加电磁开关组成,当温度达到设定值时,控制电磁开关打开或关断,达到保护整个电路系统的作用。接触式温度继电器机械结构简单,接触电阻大,开关速度慢,温度精度低。电磁开关温度继电器体积大,开关速度慢,集成度低,功耗高。总之,现有技术中的温度继电器,存在结构复杂、体积大、开关速度慢、功耗高和精度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温度继电器电路及芯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温度继电器存在的结构复杂、体积大、开关速度慢、功耗高和精度低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温度继电器电路,所述温度继电器电路包括温度检测模块,所述温度检测模块包括第一温度检测单元、第二温度检测单元和第三温度检测单元;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单元用于为所述第二温度检测单元提供参考电压;所述第二温度检测单元包括感温元件,所述感温元件被配置为,自身的开启电压随着环境温度的上升而下降,当自身的开启电压小于或等于所述参考电压时,导通所述第二温度检测单元,否则关闭所述第二温度检测单元;所述第三温度检测单元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二温度检测单元导通时,抬高所述参考电压并输出第一电平,否则输出第二电平;所述第一电平为高电平和低电平中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二电平为高电平和低电平中的另一个。可选的,所述温度继电器电路还包括电流镜,当所述第二温度检测单元导通时,所述电流镜用于将流经所述第二温度检测单元以及所述第三温度检测单元的总电流限制为预设总电流的0.95~1.05倍。可选的,所述温度继电器电路还包括稳压器模块,所述稳压器模块用于提供与环境温度无关的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可选的,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单元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所述第二温度检测单元还包括第四电阻和第五电阻,第三温度检测单元包括第二三极管、第六电阻和所述第三电阻;所述第一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用于获取所述第二电压,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电压;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感温元件为NPN型三极管,所述感温元件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感温元件的基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感温元件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三电阻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还用于输出所述第一电平或者所述第二电平。可选的,所述温度检测模块还包括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五三极管和第七电阻;所述第三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与自身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所述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基极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电压,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接地。可选的,所述温度继电器电路还包括恒流源模块,所述恒流源模块用于为所述稳压器模块提供偏置电流。可选的,所述稳压器模块包括第六三极管、第七三极管、第八三极管、第九三极管、第十三极管、第十一三极管、第十二三极管、第十三三极管、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以及电容器;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用于获取所述偏置电流;所述第六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地;所述第七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所述第七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电源连接,所述第七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八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所述第八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七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八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电容器的一端与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电容器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九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所述第九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八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九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九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十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所述第十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七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十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八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十三极管的集电极与自身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十一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所述第十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十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十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九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十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十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九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十二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所述第十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电源连接,所述第十二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十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并用于输出所述第二电压,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九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并用于输出所述第一电压,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十三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所述第十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三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十三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地。可选的,所述第八三极管和所述第十三极管的be结压降相同,所述第九三极管和所述第十一三极管的be结反向饱和电流之比为1:4。可选的,所述温度继电器电路还包括驱动模块,所述驱动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三温度检测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驱动模块被配置为,当接收到所述第一电平时,驱动外部的负载工作,当接收到所述第二电平时,停止驱动所述负载;或者,当接收到所述第二电平时,驱动所述负载工作,当接收到所述第一电平时,停止驱动所述负载。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温度继电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继电器电路包括温度检测模块,所述温度检测模块包括第一温度检测单元、第二温度检测单元和第三温度检测单元;/n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单元用于为所述第二温度检测单元提供参考电压;/n所述第二温度检测单元包括感温元件,所述感温元件被配置为,自身的开启电压随着环境温度的上升而下降,当自身的开启电压小于或等于所述参考电压时,导通所述第二温度检测单元,否则关闭所述第二温度检测单元;/n所述第三温度检测单元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二温度检测单元导通时,抬高所述参考电压并输出第一电平,否则输出第二电平;/n所述第一电平为高电平和低电平中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二电平为高电平和低电平中的另一个。/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度继电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继电器电路包括温度检测模块,所述温度检测模块包括第一温度检测单元、第二温度检测单元和第三温度检测单元;
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单元用于为所述第二温度检测单元提供参考电压;
所述第二温度检测单元包括感温元件,所述感温元件被配置为,自身的开启电压随着环境温度的上升而下降,当自身的开启电压小于或等于所述参考电压时,导通所述第二温度检测单元,否则关闭所述第二温度检测单元;
所述第三温度检测单元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二温度检测单元导通时,抬高所述参考电压并输出第一电平,否则输出第二电平;
所述第一电平为高电平和低电平中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二电平为高电平和低电平中的另一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继电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继电器电路还包括电流镜,当所述第二温度检测单元导通时,所述电流镜用于将流经所述第二温度检测单元以及所述第三温度检测单元的总电流限制为预设总电流的0.95~1.05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继电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继电器电路还包括稳压器模块,所述稳压器模块用于提供与环境温度无关的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度继电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单元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所述第二温度检测单元还包括第四电阻和第五电阻,第三温度检测单元包括第二三极管、第六电阻和所述第三电阻;
所述第一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用于获取所述第二电压,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电压;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感温元件为NPN型三极管,所述感温元件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感温元件的基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感温元件的发射极接地;
所述第二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三电阻接地;
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还用于输出所述第一电平或者所述第二电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温度继电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检测模块还包括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五三极管和第七电阻;
所述第三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
所述第四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与自身的基极连接;
所述第五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所述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基极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电压,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瑞平池伟王建虎刘彬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芯龙半导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